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44篇
药学   105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探讨硫芥中毒合并烫伤对大鼠血浆丙二醛和过氧化物岐化酶的影响.方法分别注射0.2 LD50、0.4 LD50、0.6 LD50剂量的硫芥,以测定剂量-效应关系.大鼠以92℃热水致伤18 s,建立硫芥中毒合并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同时注射硫芥0.6 LD50.伤后1 h、2 h、6 h、12 h、24 h取心脏血,常规方法测定血浆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结果单纯硫芥中毒和单纯烫伤均可引起丙二醛含量升高,6 h开始下降.伤后2 h丙二醛含量随硫芥剂量的增大而增加.过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在接触硫芥和烫伤后均显著降低.硫芥-烫伤复合伤动物血浆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变化比单纯损伤强烈.结论硫芥中毒复合烫伤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比单纯中毒或单纯烫伤严重.  相似文献   
72.
国外丙二醇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利  王海学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8):1513-1516
丙二醇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和化妆品工业中,但对其摄入的安全范围,国内外均无明确规定。国外对丙二醇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局部安全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及药动学等方面。现对国外丙二醇安全性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供我国新药非临床及临床研究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73.
影响人类胚胎冷冻保存结果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第一次人类胚胎冷冻成功并获妊娠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探求人类胚胎冷冻保存的影响因素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影响人类胚胎冷冻保存结果的因素众多,主要有胚胎的质量和分裂阶段、母体年龄及移植时机以及冷冻保护剂和冷冻融解程序等几方面,其中,尤以胚胎质量及母体年龄起重要作用。在多种冷冻方法中,现较多采用慢速冷冻、快速融解方法,但其它方法也有其优势;蔗糖等非渗透性保护剂和渗透性保护剂联合使用常取得较好效果。胚胎质量、分裂阶段、移植数目等也影响最终结果,随着其它技术如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辅助孵化的不断成熟,进一步提高了冷冻融解胚胎的妊娠率和植入率。母体年龄及选择最佳的胚胎移植时机是决定冷冻胚胎能否发生妊娠的最后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4.
蟾酥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V-C扩散池和HPLC检测法,研究丙二醇和Azone对蟾酥的透皮吸收影响;并对脂蟾毒配基进行了HPLC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丙二醇能明显增强脂蟾毒配基的透皮吸收,Azone能明显缩短其透皮时滞。  相似文献   
75.
丙二醇/月桂氮酮-胰岛素传递体体外透皮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的透皮吸收效率是目前研究的主攻方向,而高效的透皮吸收促渗剂系统是胰岛素透皮吸收制剂的关键.本实验筛选了多种促渗剂组成了复合促渗剂胰岛素传递体系统,确立体外最佳渗透系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阿西美辛涂膜剂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实验观察促透剂种类、浓度以及pH值对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以小鼠的离体皮肤为屏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受液中阿西美辛的含量,计算一定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累积透皮吸收量(Q).结果:用抛物线拟合法建立不同时间、不同pH值及不同促透剂浓度对阿西美辛透皮吸收量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得出最佳吸收pH值为6.35,月桂氮(艹卓)酮(azone)的最佳浓度为5.7%,月桂氮(艹卓)酮和丙二醇(PG)联合使用时,丙二醇的最佳浓度为3.85%.结论:本实验确立的阿西美辛涂膜剂有良好的透皮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77.
不同促渗剂对氨氯地平凝胶透皮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十二烷基硫酸钠 (SLS)、丙二醇 (PG)作为单一促渗剂和二元促渗剂对氨氯地平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 ,以鼠皮为屏障 ,选用 1%SLS、2 %PG和 1%SLS +2 %PG为促渗剂 ,在各时间下测定氨氯地平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结果 :1%SLS、2 %PG和 1%SLS +2 %PG均可促进氨氯地平的透皮吸收 (P <0 .0 1) ,其促渗效果顺序为 1%SLS +2 %PG >2 %PG >1%SLS。结论 :1%SLS和 2 %PG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氨氯地平凝胶的透皮吸收效果 ,且二者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8.
3-氯-1,2-丙二醇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 3 氯 1 ,2 丙二醇 ( 3 MCPD)的毒理作用性质。方法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液中 3 MCPD的含量。结果 一次性给大鼠ig 75和 3 0 0mg·kg-1的3 MCPD后 ,血药浓度 时间的动力学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t1/ 2kα 分别是 ( 1 .61± 0 .1 6)和 ( 1 .0 3±0 .1 9)h ,t1/ 2kβ是 ( 3 .40± 1 .0 1 )和 ( 7.3 8± 2 .76)h,tp为 ( 3 .2 4±0 .2 6)和 ( 3 .3 3±0 .3 9)h ,cmax为 ( 3 1±9)和( 2 1 5± 3 2 )mg·L-1,Cl是 ( 0 .2 7± 0 .1 0 )和 ( 0 .1 0±0 .0 4)mg·kg-1·h-1,V为 ( 1 .3 1± 0 .5 0 )和 ( 1 .0 1±0 .0 5 )L·kg-1。结论 结果表明 3 MCPD经胃肠道吸收入血快 ,在动物体内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79.
全缘千里光碱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月红  徐莲英  蔡定国 《中草药》2004,35(9):983-985
目的研究全缘千里光碱的体外透皮特性,为全缘千里光碱的抗肿瘤制剂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C扩散池,以裸鼠皮肤为渗透屏障,渗透系数为指标,采用RP-HPLC法测定全缘千里光碱,考察氮酮、4%聚山梨酯-80、8%丙二醇的影响。结果以水为释放介质,pH6.8PBS为接收液,其渗透系数为1.184×10-2cm/h。2%氮酮、8%丙二醇对它的增渗比分别为2.8、1.5,而聚山梨酯-80却表现出阻碍作用。结论全缘千里光碱适合制备成经皮给药抗肿瘤的新制剂,并可据此实验优化其透皮给药新制剂的处方。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头针应用于脑梗死 (CI)早期的作用。方法 :60例早期CI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B组采用CI早期常规药物治法 ,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 ,每日 1次 ,10次为 1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外周血丙二醇 (MDA)检测、神经功能评分 ,并对MDA含量与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可显著改善MDA及神经功能评分的情况 (P <0 .0 1) ,A组疗效优于B组 ,治疗前后MDA含量与神经功能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结论 :头针应用于CI早期治疗时 ,对MDA及神经功能改善有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