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77篇
  免费   2265篇
  国内免费   2608篇
耳鼻咽喉   382篇
儿科学   253篇
妇产科学   335篇
基础医学   2369篇
口腔科学   1048篇
临床医学   5016篇
内科学   3787篇
皮肤病学   218篇
神经病学   952篇
特种医学   10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2614篇
综合类   12156篇
预防医学   1658篇
眼科学   11389篇
药学   4161篇
  50篇
中国医学   2351篇
肿瘤学   1235篇
  2024年   249篇
  2023年   919篇
  2022年   823篇
  2021年   1061篇
  2020年   1013篇
  2019年   1109篇
  2018年   672篇
  2017年   1091篇
  2016年   1247篇
  2015年   1357篇
  2014年   2037篇
  2013年   2130篇
  2012年   3027篇
  2011年   3407篇
  2010年   3256篇
  2009年   3380篇
  2008年   3501篇
  2007年   3189篇
  2006年   2916篇
  2005年   2872篇
  2004年   2354篇
  2003年   1855篇
  2002年   1533篇
  2001年   1272篇
  2000年   912篇
  1999年   789篇
  1998年   555篇
  1997年   510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412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罗文  明媚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3):438-441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VT)对PDR患者血清VEGF-A、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01/2018-01本院收治的PDR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VT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VT手术情况、并发症及VEGF-A、SDF-1、BCVA、CMT。

结果:两组术后血清VEGF-A、SDF-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 B组VT手术时间、电凝止血、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 两组术后1d, 3mo BCVA、CMT明显低于术前,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VT可有效降低PDR患者血清VEGF-A、SDF-1水平,减少VT创伤及并发症,且可有效改善患者BCVA、CMT。  相似文献   

992.
试题与答案     
1.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CME)的确诊依据是:A.持续的典型症状;B.荧光素血管造影中的花瓣状荧光表现;C.皮质类固醇和前列腺素抑制剂滴眼液治疗有效;D. OCT示前外丛状层低反射性囊性空泡样表现。2.下列关于角膜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A.角膜上皮5~7 d更新一次;B.角膜上皮基底层细胞为角膜缘干细胞.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持续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眼表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01/2015-12在无锡市101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单眼近视眼(对侧眼为正视眼)持续配戴角膜塑形镜6mo以上的患者。观察戴镜眼和非戴镜眼在戴镜前和戴镜后各时间点(1wk,1、3、6mo)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基础分泌量、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膜充血、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情况。

结果:单眼持续配戴角膜塑形镜患者共53例,年龄10.43±1.70岁,等效球镜度-3.37±1.50D。戴镜眼戴镜1wk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戴镜后1wk与戴镜后1、3、6mo泪膜破裂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非戴镜眼泪膜破裂时间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戴镜眼和非戴镜眼戴镜后各时间点泪液基础分泌量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戴镜后各时间点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眼角膜上皮染色主要为Ⅰ级点染,Ⅰ级点染在戴镜后1wk,1、3、6mo分别为10眼(19%)、6眼(11%)、8眼(15%)、6眼(11%),Ⅱ级点染分别为1眼(2%)、0眼、0眼、1眼(2%)。10例患者戴镜后会出现结膜充血(评分1分)。所有病例在及时停戴、使用抗生素及角膜修复剂后,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均消失,结膜充血消退。非戴镜眼观察期内未见明显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染色均为0级。

结论:持续配戴角膜塑形镜会引起泪膜稳定性的下降,结膜、角膜上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泪液分泌、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非戴镜眼无明显眼表损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LASIK)与经典的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治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的区别。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7/2017-06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飞秒激光中心进行板层刀制瓣-LASIK(62例124眼)或Femto-LASIK(58例116眼)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测量两种不同制瓣术式中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以及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和像差等并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角膜瓣均制作成功,并且都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Femto-LASIK组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差值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26.67,P<0.01),且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增幅均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4.16、-4.92、-22.19,均P<0.01)。板层刀制瓣-LASIK组和Femto-LASIK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31±0.09、0.25±0.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P<0.01)。

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比板层刀制瓣较为精确,并且术后角膜的像差相对较小,飞秒激光制瓣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但是这两种制瓣方式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与FS-LASIK术治疗中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6/12分别行ICL植入术和FS-LASIK术的近视患者58例116眼(ICL组)和48例96眼(FS-LASIK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屈光度、视力和视觉质量情况。

结果:术后3mo,ICL组患者球镜度数高于FS-LASIK组(0.19±0.22D vs 0.09±0.29D,P<0.05),但两组患者视力、柱镜度数和等效球镜度数无差异(均P>0.05); ICL组患者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客观散射指数(OSI)和OV9%均明显优于FS-LASIK组,而SR较FS-LASIK组降低,且与术前相比,ICL组患者MTF cut off明显增高,SR、OSI值降低,FS-LASIK组患者SR值降低(均P<0.05)。

结论:ICL植入和FS-LASIK术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屈光度,对于中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96.
林莉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0):1728-1732

目的:观察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方法:对我院35例35眼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15例,使用生物工程角膜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对照组有两组:对照1组10例,使用保存人角膜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对照2组10例,实施自体结膜瓣遮盖手术。随访3~20mo,观察视力、感染控制情况以及角膜透明度。

结果:观察组15眼术后感染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提高,除1眼在随访中发生植片混浊外,其余14眼植片均维持基本透明。对照1组,除1眼病毒性角膜炎因病毒复发导致角膜混浊外,其余9眼角膜植片维持透明。对照2组,除1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感染加重,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其余角膜溃疡瘢痕修复。

结论:生物工程角膜是一种新型的人角膜替代材料,为解决逐年增长的角膜病患者与短缺的角膜供体之间的矛盾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997.
试题与答案     
1.下列对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描述正确的是:A.常致树枝状角膜溃疡;B.对眼组织的破坏力极强,感染后产生大量脓性分泌物;C.活动形式是滋养体,主要感染角膜;D.只有成人中见到本病感染角膜。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TGFBI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中的表达,及氯化锂(LiCl)通过TGFBI对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角膜营养不良及正常角膜组织中TGFBI和LC3的表达。实验构建了TGFBI过表达载体并转染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分别以5、10、20、40mmol/L LiCl作用于突变型TGFBI转染的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检测不同时间(0、1、6、12h)后,TGFBI与LC3蛋白表达变化,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结果:TGFBI和LC3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角膜组织中显著高表达。TGFBI过表达抑制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P<0.05)。LiCl抑制突变型TGFBI转染的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中TGFBI和LC3蛋白表达,并增强其细胞增殖活性(P<0.05)。

结论:LiCl可以促进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和自噬,其作用机制与下调TGFBI和LC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角膜碱烧伤后基质损伤修复病程中多形核中性白细胞(PMNs)的浸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的关系。

方法:建立25只家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伤后3、7、14、21、28d随机处死5只兔,裂隙灯下观察角膜病理修复情况,摘除角膜做病理切片,测定PMNs的浸润量值。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的表达。

结果:PMNs和MMP-9在角膜碱烧伤后的3d开始升高,14d上升达到最大峰值,之后逐渐降低,碱烧伤后角膜基质在第14d溃疡面积及深度最为严重。

结论:角膜碱烧伤病灶中PMNs和MMP-9的量值呈正相关,且角膜的病理损伤与PMNs的浸润和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比角膜板层刀制瓣的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飞秒激光制瓣的SBK术(FS-SB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近视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短期及长期影响。

方法:我院近视34例34眼行SBK术; 41例41眼行FS-SBK术; 49例49眼行SMILE术,术前和术后1wk,1a利用SP-1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统计分析各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和六边形内皮细胞百分比。

结果:三组间术前、术后1wk,1a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无差异(P>0.05)。术后1wk三组中央ECD均较术前减少(P<0.01),术后1a各组均较术前无差异(P>0.05); 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三组间中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CV及六边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均无差异(P>0.05); 不同组内,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结果均无差异(P>0.05)。

结论:SBK、FS-SBK和SMILE手术对近视内皮细胞的安全性确切,术后早期各组中央角膜ECD均轻度降低,1a后恢复; 术后各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CV及六边形内皮细胞百分比较术前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