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857篇
  免费   13600篇
  国内免费   12391篇
耳鼻咽喉   2051篇
儿科学   3274篇
妇产科学   1549篇
基础医学   18494篇
口腔科学   3673篇
临床医学   32867篇
内科学   23098篇
皮肤病学   1812篇
神经病学   14135篇
特种医学   67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9篇
外科学   16359篇
综合类   69037篇
预防医学   14119篇
眼科学   2274篇
药学   26278篇
  344篇
中国医学   15162篇
肿瘤学   9344篇
  2024年   2154篇
  2023年   7115篇
  2022年   6170篇
  2021年   7544篇
  2020年   6994篇
  2019年   7523篇
  2018年   3827篇
  2017年   6209篇
  2016年   6905篇
  2015年   7898篇
  2014年   11773篇
  2013年   11662篇
  2012年   15175篇
  2011年   16524篇
  2010年   14627篇
  2009年   14345篇
  2008年   15802篇
  2007年   14192篇
  2006年   12868篇
  2005年   13358篇
  2004年   10441篇
  2003年   9039篇
  2002年   7128篇
  2001年   6172篇
  2000年   4699篇
  1999年   3764篇
  1998年   2962篇
  1997年   2579篇
  1996年   2353篇
  1995年   1975篇
  1994年   1559篇
  1993年   1202篇
  1992年   1080篇
  1991年   938篇
  1990年   758篇
  1989年   826篇
  1988年   219篇
  1987年   197篇
  1986年   142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6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复合物修复成年SD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完全缺损模型,在形成的缺损中植入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复合物(实验组),或只植入壳聚糖(对照组),或不加任何材料(空白组),术后2、4、8周灌注取材,观察结果。结果: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复合物在植入SD大鼠脊髓完全缺损模型后,能桥接缺损两端脊髓;其内的神经干细胞能存活、迁移并分化成多种形态的神经组织细胞,并诱导神经轴突向复合材料内生长。结论: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复合物有可能桥接并修复大鼠脊髓完全缺损性损伤。  相似文献   
992.
臂丛神经阻滞在穿刺过程中往往要取得异感后再注局麻药,许多病人对穿刺时的异感紧张不安并留有痛苦的不良记忆.本文以不同剂量咪唑安定(MDZ)用于臂丛阻滞,观察病人对穿刺时异感的取得及术后对异感不良记忆的影响,以寻求一个较为理想的MDZ用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经脑室注射后在损伤脊髓的早期动态变化。方法取转录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孕16天SD鼠胚脑海马组织,培养成神经干细胞球,注射到损伤脊髓鼠第四脑室(实验组),观察其在脊髓的存活、分化状况。结果移植细胞在脊髓表面形成细胞团。分布于损伤区头侧。细胞团的面积背侧小于腹侧;数目背侧多于腹侧。这种分布和增殖形式见于损伤脊髓正常部分和无损伤脊髓(对照组)。1周时细胞侵入损伤区,GFAP表达呈阳性。2~3周时与宿主细胞良好整合。结论移植细胞通过脑脊液能广泛分布于脊髓表面。保持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并可迁移、整合到损伤脊髓组织中。  相似文献   
994.
腕管是腕部一个较大的骨纤维管,其内有拇长屈肌和4根手脂的指浅、深屈肌以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进入手部.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此管内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较为多见,病因较多,常与外伤、骨折固定不当、职业劳动等有关.自1996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共收治2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TENS镇痛是将表面电极放置在痛区皮肤或与痛区相关穴位的表面,用连续电脉冲刺激外周感受器,造成组织对伤害性刺激的感受性降低,达到镇痛的目的.TENS镇痛的机理可能是通过阈下刺激引起伤害感受性传入纤维的电紧张性极化作用,导致传导阻滞;TENS 的强度往往只兴奋A类纤维通过闸门控制,阻断伤害性信息向中枢传导;通过激活痛抑制系统、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Ⅰ、Ⅱ层中由伤害性刺激诱导的SP释放的增加;患者心理因素的作用.电极位置、电脉冲模式、个人对痛觉的感知和对疼痛强度的评价与个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以往的体验等影响TENS 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探讨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采集32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1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及12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标本,检测血清CRP浓度.对细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了抗生素治疗,待病情控制后再次检测CRP水平,观察CRP对病情的预测价值.结果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和健康儿童 (P<0.001).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CRP水平显著下降(P<0.001),接近健康对照者.结论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CRP明显升高,提示脑脊膜急性细菌感染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可以用来判断疾病的发展、预后.  相似文献   
997.
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踝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踝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08例(179只足)脑瘫性踝痉挛患者采用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患者即感踝痉挛缓解,术后2周步态明显改善,随访期间缓解率97%。术后14例发生肌力下降,16例发生小腿、足部感觉障碍,随访期间均见好转。结论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踝痉挛安全、有效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神经内镜在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我院将神经内镜技术引入到神经血管减压术(MVD)中来,一共在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成功使用神经内镜进行控制或辅助的MVD手术,获得了初步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RNA干涉(RNAi)技术抑制恶性胶质瘤体外细胞系U251的EGFR表达后,在体内外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在人EGFR开放阅读框的细胞内区酪氨酸激酶结构域选择1个siRNA靶序列、进行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psiRNA-2400的构建,并以含有随机序列的psiRNA-scr表达质粒为对照进行了脂质体介导的U251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表达。应用RT-PCR检测EGFR表达水平,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评价肿瘤细胞转染前后的生物学行为。进一步应用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观察脂质体介导shRNA基因治疗对U25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对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EGFR、PCNA和GFAP表达比较。结果脂质体介导、靶向EGFR的shRNA可显著抑制U251细胞ECFR表达,MTT法分析显示psiRNA-2400转染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68%;与对照组和psiRNA-scr转染组比较,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psiRNA-2400转染组G_0~G_1期细胞数没有明显变化,进入S期的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了12.7%~13%,而进入G_2期细胞则增加了10.5%~11.7%。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显示对照组和psiRNA-scr转染组细胞呈正常形态贴壁生长,而psiRNA-2400转染组细胞不能贴壁生长,呈团块状簇集生长。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实验显示psiRNA-2400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生长,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治疗组EGFR表达下降、PCNA标记指数降低而GFAP表达上调。结论靶向EGFR的RNAi技术可以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EGFR表达,在体内外对U251细胞生长均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因此,shRNA表达质粒介导的基因治疗可以成为胶质瘤靶向性EGFR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颅内肿瘤和血管性病变患者,经术前MRI薄层扫描(2 mm/层)或加行fMRI检查,将影像数据输入BrainLab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术前计划,标记病灶及其临近重要功能区.术中神经导航引导下确定病灶位置及范围,以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变,术后进行临床学和影像学评价.结果:18例病灶获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新增偏瘫,其余21例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神经导航能有效指导手术入路,对术前计划和显微手术的术中引导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