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35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77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6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纪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9,(5):1207-1209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伤员中上肢骨折的发生部位、类型及其产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对地震发生后近2个月内先后送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的140例上肢骨折伤员,按X线检查结果对骨折部位及类型进行分析。结果:140例伤员共183个部位发生骨折。按骨折部位分类:即肱骨60个(32.8%),桡骨51个(27.9%),尺骨41个(22.4%)及手骨骨折31个(16.9%)。按骨折类型分类:横行骨折46个(25.1%),斜行骨折31个(16.9%),螺旋形骨折11个(6.0%),粉碎性骨折64个(35.0%),嵌插骨折8个(4.4%),线行骨折13个(7.1%),撕脱骨折10个(5.5%)。结论:本组汶川大地震性的上肢骨折,部位以肱骨骨折为主;类型以粉碎性骨折为主。常规X线检查对上肢骨折伤员具有简便、快速和准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绵竹市社区卫生服务系统震后现状,同时分析社区医疗震后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震后灾害干预能力,以期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地震应急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绵竹市剑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天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访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4‰的绵竹城区居民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9份(有效回收率95.4%)。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灾后工作居民满意度为45.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居民进行抗灾/防灾知识教育的比例为33.6%,灾后是否有持续而足够的常见病药品供应及是否有持续而足够的慢性病药品供应是影响当地居民对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灾害应急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是0.033,0.001)。结论:震后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较低,服务体系地震灾害干预能力不足。居民在在灾前接受抗灾教育的比例较低,加强药品储备能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灾害应急工作的效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应注重社区医疗基础工作的恢复,基础设施的重建和健全社区急救体系。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地震住院伤员的身心状态,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应用作者根据应激理论设计的应激身心反应调查表,通过对地震伤员的观察和访谈,对在2008年5月12日至5月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371名地震伤员进行身心状态的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①地震伤员灾后急性期心身应激反应较严重,其中出现频率最多的症状是睡眠困难,对突然的噪音或声音感到紧张害怕,心情沮丧,感到身体紧张,心情难以平静;②不同性别地震伤员身心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女性反应症状重于男性;③年龄在小于12岁、12~18岁和41~50岁年龄段地震伤员的身心反应与其他年龄段地震伤员的身心反应存在差异;④地震伤员的身心反应与其性别、年龄、文化、个人受伤情况有关。结论:地震伤员灾后身心反应严重,急性期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94.
王丹  司徒明镜  方慧  张毅  景璐石  黄颐 《华西医学》2009,(10):2509-2511
目的:了解地震中的不同经历(即自己是否受伤,是否目睹他人受伤、死亡和房屋垮塌)与灾区初中生灾后一月抑郁问题的关系。方法:地震发生后一月在灾区某初级中学校随机选取初一到初三的学生共1382人进行一般情况、地震经历相关情况及DSRSC问卷调查。根据受试者有无以上经历将DSRSC量表得分分为两组。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受伤者与未受伤者震后一月DSRSC评分存在差异(P=0.001),受伤者重于未受伤者;目睹他人受伤者与未目睹他人受伤者震后一月DSRSC评分存在差异(P=0.005),目睹他人受伤者重于未目睹他人受伤者;目睹他人死亡者与未目睹他人死亡者震后一月DSRSC评分无差异(P=0.061);目睹房屋垮塌与未目睹房屋垮塌者震后一月DSRSC评分无差异(P=0.498)。结论:地震中不同经历对初中生灾后出现的抑郁问题有不同影响,因此对有不同经历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有利于减少灾后严重心理卫生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995.
纪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09,(6):1498-1499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中伤员骨盆骨折的发生部位及骨折类型。方法:对地震发生后近2个月内先后送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的95例骨盆骨折伤员,按放射学检查结果进行骨折部位及类型分析。结果:95例伤员共发生133个部位的骨折。按骨折部位分类:髂骨22个(16.6%),坐骨10个(7.5%),耻骨81个(60.9%),髋臼18个(13.5%),骶尾骨2个(1.5%)。按骨折类型分类:斜行骨折71个(53.4%),粉碎性骨折43个(32.3%),线性骨折11个(8.3%),横行骨折5个(3.7%),嵌插骨折3个(2.3%)。结论:地震造成骨盆骨折部位以耻骨为主,类型以斜行骨折为主。对骨盆骨折伤员,X线及CT检查相结合能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影像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绵竹市社区卫生服务系统震后现状,同时分析社区医疗震后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震后灾害干预能力,以期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地震应急恢复和重建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绵竹市剑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天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访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4‰的绵竹城区居民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9份(有效回收率95.4%)。当地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灾后工作居民满意度为45.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居民进行抗灾/防灾知识教育的比例为33.6%,灾后是否有持续而足够的常见病药品供应及是否有持续而足够的慢性病药品供应是影响当地居民对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灾害应急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是0.033,0.001)。结论:震后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较低,服务体系地震灾害干预能力不足。居民在在灾前接受抗灾教育的比例较低,加强药品储备能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灾害应急工作的效果。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应注重社区医疗基础工作的恢复,基础设施的重建和健全社区急救体系。  相似文献   
997.
王毅  张光贵  乔刚  姚卫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16-1418
地震灾后如何建立一支撤不走的防疫队伍,真正承担灾后长期的防病工作,是灾后防病工作的迫切要求。为适应灾后防疫形势的需要,该地在防疫工作中,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实行分级负责、划片包干、责任到单位、任务到人头的组织形式,加强社区人员和外援队伍能力建设,实行疾控、卫生监督和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具体动作中,实行划片操作、社区实施、重点突击、跟随督导、内部督查、信息及时反馈、药械方便提供等运作机制,逐渐建立起了一支以当地为主,能有效承担责任区域内防病工作的撤不走的防疫队伍,探索和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有效保护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998.
地震灾害对当地居民是一种强烈的应激.为了研究地震对当地群众的精神卫生健康损害程度和范围,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汶川地震灾区北川社区居民开展了一般健康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汶川大地震后绵阳极重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实施与效果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巩固灾后无大疫成果和保障灾后重建顺利进行。[方法]回顾性总结绵阳极重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组织实施,快速评估疫苗接种情况并描述分析疫苗针对疾病的防控效果。[结果]绵阳极重灾区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制定方案,开展培训;深入宣传,广泛动员;整合资源,合理设置接种点;加强异常反应监测和工作督导等方式积极组织实施甲肝疫苗、乙脑疫苗和流感疫苗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累计接种612049人次,以县为单位快速评估各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未发生1起群发性癔症和免疫接种事故,疫苗针对疾病甲肝发病数较前3年同期平均水平减少53.33%,乙脑发病数减少90.56%,传染病预防控制效果明显。[结论]绵阳极重灾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组织实施值得肯定,对应急接种有借鉴作用。应加快极重灾区冷链设备的装备,增加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的投入,以及充实和稳定基层防保队伍。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简要介绍高原、高寒地区复杂多变的气候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指出在这些地方因抗震、抗冰雪、防沙尘等救灾需要大量使用医疗卫生装备时,应加强日常的管理和平时的保养维护工作,以便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和使用率,从而更好地完成救治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