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1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91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348篇
内科学   341篇
皮肤病学   43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科学   330篇
综合类   385篇
预防医学   193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11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8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类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简便易行的方法,比较三种方法的成瘤率。方法: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连续传八代。15只裸鼠随机分为三组,以第八代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为移植材料,分别用困扎法、医用OB胶法以及两种联合的方法把皮下肿瘤组织移植裸鼠胃浆膜下形成原位移植肿瘤。结果:6~7周后,处死全部裸鼠,捆扎组、医用OB胶组和联合组成瘤率分别为4/5、3/5和5/5,捆扎联合医用OB组成瘤率最高。结论:应用缝线困扎联合OB胶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建立大鼠垂体催乳素腺瘤动物模型。方法 4周龄雌性Wistar大鼠60只,摘除双侧卵巢后,将大鼠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雌激素的方法建立大鼠垂体腺瘤模型,经内分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动物模型进行鉴定并确定其内分泌类型。结果 实验组大鼠垂体重量为(52.35±4.97)mg,血清催乳素浓度为(198.23±93.07)ng/ml,大约是对照组垂体重量(12.02±0.77)mg和催乳素浓度(50.12±14.24)ng/ml的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垂体正常结构消失,腺细胞形态多样,排列紊乱,细胞核深染有异型性,而且可见红细胞溢出现象,符合垂体腺瘤的病理诊断标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垂体腺瘤中催乳素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通过雌激素诱导Wistar大鼠,成功建立了垂体催乳素腺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动态观察新西兰白兔骨干的形态学改变及X线、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骨缺血坏死早期病变机制,研究MRI早期检测骨缺血坏死的可能性及其表现。方法选用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5只,脂多糖100μg/kg,两次注射,耳缘静脉注射。并且在第2次注射脂多糖后,静脉内注射3.75mg/kg地塞米松,3次注射,间隔24h;B组,15只兔子,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5次注射,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1周、1个月、2个月,在各组随机选择4只兔进行骨干X线、CT、MRI检查,取股骨、胫骨及肱骨骨干骨皮质及骨髓组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造模1周后可见多个部位的缺血改变,骨骺部位明显;1个月后缺血改变明显,范围扩大。2个月后部分骨干骨髓腔内出现纤维化表现。2个月内X线及CT检查均为阴性,1周时MRI上可见有缺血坏死表现,2周更加明显,2个月时可见纤维化表现。结论骨梗死表现随时间改变逐渐明显。微循环障碍可能与骨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有关。通过MRI检查,有可能发现早期的骨缺血坏死。X线、CT对于早期骨缺血改变的显示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4.
光动力诱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AION)模型,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光动力疗法诱导rAION。30只实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5只、激光组5只、光敏剂组5只、光动力模型组15只,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光动力模型组从大 鼠 尾静脉注入血卟啉衍生物(HPD)后避光2 h,使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对大鼠右眼视盘中上 范围进行照射,激光波长647 nm,能量80 mW,照射时间120 s,光斑直径2/3个视盘直径(D D);激光组使用光动力模型组相同参数的激光持续照射大鼠右眼视盘120 s;光敏剂组单纯 从鼠尾静脉注入HPD;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通过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其形态和组织学变化。 结果 3只鼠麻醉意外死亡,共27只鼠进入结果分析。造模后光动力模型组第1~6天眼底检查发现视盘上半水肿,第16天视盘上半边界稍清晰,第23天 视盘上半灰白萎缩边界清晰直至第90天;造模后30 min时FFA检查即可见到大鼠视盘上部强荧光,第1天时FFA检查视盘上部早期弱荧光、中期强荧光;≥16 d时视盘上部始终弱荧光;闪光 VEP 检查 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值降低改变(P<0.003);第6天时OCT检查显示视盘视神经反射面高出视网膜反射面,且表面粗糙不平厚度增加,第23天时视盘视神经反射面低于视网膜反射面;组织病理学检查,第1天见视盘部分高度水肿,组织疏松,伴盘周视网膜移位; 第23天见视盘及附近神经纤维层变薄,盘周神经节细胞核数明显减少。激光组、光敏剂组和空白组在不同观 察点和时段未见眼底、FFA、OCT、VEP和组织病理学上的改变。 结论 通过光动力方法诱导建立的拟rAION模型,经眼底、FFA、OCT、视电生理和组 织病理学证实是成功的,并相似于人类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90-94)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并进行评估,以提高存活率和成功率。方法分批对70只SD大鼠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同时设15只假手术组,并计算死亡率。于4周时行血流动力学检查,检测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以及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4周时模型组HR、+dp/dtmax和-dp/dtmax绝对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LVEDP则高于假手术组(P<0.05)。随着手术大鼠例数增多,存活率得到提高(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4周形成心力衰竭模型,通过经口气管插管法、选择结扎冠状动脉分支末梢部位、增加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可提高动物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艾灸、中药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健康清洁级大鼠60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衰老模型组、艾灸组、中药组、艾灸加中药组。后4组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大鼠模型,在造模过程中,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艾灸(艾条温和灸"足三里""肾俞""关元")、中药(六味地黄汤加当归、丹参水煎液灌胃)、艾灸加中药治疗。治疗40 d后,测定各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含量及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①与青年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和血清IL-6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IL-2含量明显减少(P<0.05)。②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DNA和血清IL-6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血清IL-2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艾灸、中药可通过减少肝细胞线粒体DNA、血清IL-6含量,提高血清IL-2含量,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有效方法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清洁级雌性成熟未交配SD大鼠50只,建立大鼠EM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中药组、针药结合组,并设立正常组。针灸组电针"血海""三阴交",艾灸"关元";中药组采用加味没竭片生理盐水溶液灌胃;针药结合组采用上述2种方法综合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捆绑固定并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35 d后,测量各大鼠异位组织最大直径,取异位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测定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结果:针药结合组异位组织最大直径(2.300±1.252)mm、组织中MMP-2表达为1.000±0.667,均明显低于模型组[(5.300±1.337)mm,3.300±0.823]和中药组[(3.700±1.160)mm,1.900±0.738](P<0.05),异位内膜趋于萎缩,部分上皮细胞坏死。结论:针药结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异常升高的MMP-2水平,从而抑制异位组织对局部基质的侵袭,达到缩小异位组织面积、治疗EM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模型的实际应用。[结果]将实例中的多中心临床实验数据中不能直观观测到的中心的效应以随机应项纳入型来解决由于来自同一中心可能造成的观测间不独立的问题,模型很好地处理了此类数据。[结论]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可以分析观测间相关、因变量为非正态分布的非独立数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栀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与一氧化氮(NO)、内毒素、氧自由基(OFR)的关系。方法经胆胰管逆行注射1.5%去氧胆酸钠建立SAP模型,给予栀子治疗,观察血中淀粉酶、内毒素、一氧化氮(NO)、过氧化脂质(LPO)以及胰腺细胞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溶酶体酸性磷酸酶(ACP)释放率、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中淀粉酶、NO、内毒素、LPO以及溶酶体ACP释放率明显升高(P<0.05),线粒体SDH活性和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则显著降低(P<0.05),光镜下胰腺组织病理损害明显;栀子治疗后上述各检测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相关分析显示淀粉酶、NO、内毒素、LPO与溶酶体ACP释放率呈正相关,与线粒体SDH和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呈明显负相关。结论NO、内毒素、OFR破坏胰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栀子能减轻三者的损伤,保护胰腺细胞。  相似文献   
110.
重楼对多发性创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PTS)对多发性创伤模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两组按多发骨折-脂多糖两次打击致多发性创伤并发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标准制模,制模后1h,重楼干预组予重楼总皂苷(RPTS)灌胃。干预后6h,采血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浓度;各组留取肺组织,光镜下进行病理形态观察。结果:重楼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6浓度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1)。模型对照组,光镜下肺组织病理形态观察显示明显肺损伤;而重楼干预组肺损伤表现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结论:重楼总皂苷对多发性创伤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的TNF-α、IL-1β、IL-6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