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46篇
  免费   2788篇
  国内免费   217篇
耳鼻咽喉   104篇
儿科学   505篇
妇产科学   435篇
基础医学   1425篇
口腔科学   678篇
临床医学   6455篇
内科学   2445篇
皮肤病学   193篇
神经病学   1111篇
特种医学   468篇
外科学   4024篇
综合类   3867篇
预防医学   4876篇
眼科学   138篇
药学   1843篇
  138篇
中国医学   541篇
肿瘤学   50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690篇
  2021年   1378篇
  2020年   1365篇
  2019年   1746篇
  2018年   1571篇
  2017年   1298篇
  2016年   1209篇
  2015年   1081篇
  2014年   1856篇
  2013年   2340篇
  2012年   1451篇
  2011年   1512篇
  2010年   1216篇
  2009年   1229篇
  2008年   1156篇
  2007年   1107篇
  2006年   922篇
  2005年   788篇
  2004年   620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393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20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8篇
  1985年   138篇
  1984年   218篇
  1983年   139篇
  1982年   154篇
  1981年   152篇
  1980年   141篇
  1979年   137篇
  1978年   119篇
  1977年   96篇
  1976年   140篇
  1975年   112篇
  1974年   102篇
  1973年   1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背景 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在糖尿病防治领域被广泛研究应用,尤其在糖尿病前期及并发症治疗方面优势明显。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全科医生对《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指南》)的应用和需求情况。方法 于2018年7-8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体基层卫生人员共3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医138例,西医166例。自行设计《指南》应用及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情况、中成药使用情况、对本指南的知晓情况及培训需求状况。结果 中医全科医生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低于西医全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133例(96.4%)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127例(92.0%)使用中成药进行社区糖尿病防治;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134例(80.7%)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112例(67.5%)使用中成药进行社区糖尿病防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4,P<0.001;χ2=27.038,P<0.001)。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25例(18.1%)没听说过《指南》,94例(68.1%)听说过但未学习,19例(13.8%)了解并认真学习过;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33例(19.9%)没听说过,108例(65.1%)听说过但未学习,25例(15.0%)了解并认真学习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6,P=0.854)。中医全科医生中,男性《指南》学习率高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长、学历降低、职称升高、工作年限增长,《指南》学习率增高(P<0.05)。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126例(91.3%)有《指南》培训需求;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144例(86.7%)有《指南》培训需求,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6,P=0.209)。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50例(36.2%)希望采用面对面培训《指南》,63例(45.7%)希望采用视频培训,25例(18.1%)认为两者兼可;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59例(35.5%)希望采用面对面培训,69例(41.6%)希望采用视频培训,38例(22.9%)认为两者兼可,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569)。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全科医生《指南》知晓率、学习率较低,应加强《指南》社区推广,尤其在年龄低、职称低、工作年限短的中医全科医生群体中推广。  相似文献   
992.
曹萌  王涛  翟倩倩  覃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2062-2066
背景 沟通合作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的培训目标之一,提高全科规培住院医师的沟通意识、技巧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ISBAR沟通训练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医师的临床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其应用于规培具有可行性。目的 探讨ISBAR沟通训练对全科规培住院医师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7年9月开始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加规培的全科学员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不进行任何沟通方式的培训;观察组学员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进行ISBAR沟通训练。分别于培训前和培训2周后,采用“规培住院医师人际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规培住院医师合作能力评价量表”对两组学员进行调查;分别于培训前及培训3、6个月后,采用“医护合作态度量表”“医医合作态度量表”对两组学员进行调查,采用“医医沟通能力调查表”“医护沟通能力调查表”对两组学员的合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前,两组学员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2周后,两组学员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且观察组学员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前后两组学员医护合作态度、医护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医护合作态度、医护沟通能力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培训前后两组学员医医合作态度、医医沟通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医医合作态度、医医沟通能力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在规培阶段对学员进行ISBAR沟通训练,可以明显提高学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993.
背景 全科医生资源配置是评价卫生公平性的基础性指标之一,目前我国关于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单一年份或区域性数据,缺乏对全国性数据动态变化趋势的研究。目的 对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优化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加强对全科医生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4-2017年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年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收集2013-2017年全国及各地区全科医生数,并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数从145 511人增加到252 717人,增加了107 20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从1.07人增加到1.82人,增加了0.75人。我国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比较接近绝对公平线,按服务面积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偏离绝对公平线程度较大。2013-2017年按服务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9、0.26、0.25、0.24、0.24,按服务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3、0.72、0.72、0.72、0.73。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按服务面积配置公平性,按服务人口配置公平性在正常状态,而按服务面积配置公平性呈高度危险状态,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不同区域间全科医生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4.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之家,通过健康团队的形式将各领域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整合生物、心理、社会的各方面来评估治疗患者,这是非常优化的全科医学模式,同时也对全科医生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报道1例31岁女性患者,以“月经不规律13年,甲状腺癌术后6个月,想了解如何全面治疗”为主诉于2018-12-07就诊于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之家,本例患者甲状腺癌术后,同时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2型糖尿病,性格上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有生育需求。从这个真实的患者身上,能看到全科医生的重要性。患者不仅需要生物层面对症治疗,还需要心理疏导,同时协调家庭、单位的资源。这是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最大区别,全科医生以系统观看待患者,层层剖析复杂的病情,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5.
背景 目前我国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76%,已成为内分泌系统的第二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甲状腺肿瘤的有效措施,全科医生在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甲状腺疾病的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及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期推进甲状腺疾病分级诊疗。方法 于2017-12-20至2018-01-10,依据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城乡划分,即城镇地区、城郊结合地区、郊区,使用计算机在各区随机整群抽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部全科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评估、甲状腺结节术前及术后管理、DTC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和管理及全科医生甲状腺疾病管理能力自我评估。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9份,回收307份,有效回收率为99.4%。在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估方法的了解情况评估中,对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及2-氟-2-脱氧D-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TSH,甲状腺球蛋白的了解程度,不同职称和学历全科医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血清降钙素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术前及术后管理的了解情况评估中,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术前随访时间、细针穿刺抽吸活检适应证和术后TSH抑制治疗、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术前随访时间、131I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科医生对DTC术后TSH抑制治疗和管理的了解情况评估中,不同职称全科医生对术后首选L-T4口服制剂、L-T4服用方法、L-T4剂量调整、TSH水平监测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全科医生对L-T4剂量调整、心脏监测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评估方法的了解情况得分为(19.1±6.9)分、对甲状腺结节术前与术后管理的了解情况得分为(14.0±7.2)分和对DTC术后TSH抑制治疗和管理的了解情况得分为(13.7±8.4)分,不同学历、职称全科医生对这3部分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得分以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职称、学历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疾病管理能力自我评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对甲状腺结节及DTC相关知识的了解较为欠缺,尤其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术前转诊随访及术后治疗管理、DTC患者术后TSH抑制治疗和管理的了解,且自我评估对甲状腺疾病的管理能力缺乏信心,需要加强学习和临床培训。  相似文献   
996.
背景 在加速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进程中,为家庭医生配置类似助手的角色,可有效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效率,该助手角色通常被称为家庭医生助理。上海、北京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构建了以家庭医生为核心和责任主体的、护士作为主要助理人员的服务模式。但对于家庭医生团队的核心人员结构、家庭医生助理的人员特征、工作范围和薪酬体制等还缺少统一的标准。目的 了解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的服务模式运行现况,为我国家庭医生助理的服务模式建设提供借鉴。方法 于2019年11月5-20日,选择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文献搜索引擎,在数据库中检索与家庭医生助理模式(包括家庭医生助理的人员配置及人员特征、主要职责及服务内容、绩效考核方式及分配方式等)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9-2019年,检索词(主题词或关键词)为“family physician assistant”OR“general practitioner assistant”OR“全科医生助理”OR“家庭医生助理”OR“家庭医生”AND“助理”OR“全科医生”AND“助理”。通过评阅文献内容,总结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模式开展现状。结果 阅读全文后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47篇,其中英文文献31篇,中文文献16篇。家庭医生助理主要由专职医生助理、护士、公共卫生医生、乡村医生、“3+2”助理全科医生担任;人员特征方面,国外的医生助理通常为接受过“医生助理”项目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或学历的专业人员;中国承担家庭医生助理的专职医生助理主要由非医学专业人员经过岗位培训后担任,担任家庭医生助理的护士、公共卫生医生和乡村医生都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岗的卫生专业人员兼任。家庭医生助理的职责范围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主要包括患者治疗方案的实施、健康管理、健康宣教、患者分诊、健康初步评估、慢性病随访等。在绩效考核方式方面,国外家庭医生助理一般由机构根据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或由家庭医生直接对助理进行考核;中国家庭医生助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包括二级考核,机构质控部门统一考核,涉及全中心的工作内容由机构统一考核、与家庭医生工作相关内容由家庭医生考核。结论 国内外家庭医生助理在人员特征、主要职责和绩效考核分配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建议构建以“全科医生+护士/乡村医生”或“全科医生+专职助理”为核心人员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分类设立家庭医生助理的岗位职责和服务内容,建立以“医疗技术的复杂程度”“服务质量”“工作数量”作为主要绩效考核指标的薪酬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997.
背景 目前医联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医疗能力培训教学安排缺乏需求证据支持。目的 为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制定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计划。方法 2019年11-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中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5名全科医生进行全科培训需求内容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全科医学基本技能、全科医学其他技能、全科医学临床操作4部分3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10级评分法,并根据条目需求评分设置优先等级。结果 按条目评分≥9分的全科医生人数占比从高到低排序,在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47.7%(31/65)〕;在全科医学基本技能部分,需求最高的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55.4%(36/65)〕;在全科医学其他技能部分,培训需求最高的是社区营养指导〔36.9%(24/65)〕;在全科医学临床操作部分,需求最高的是氧气疗法、呼吸疾病常用吸入器和喷雾器使用方法〔46.2%(30/65)〕。根据评分优先等级标准,筛选出全科医生的临床诊疗策略、心脑血管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社区常见症状和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急救技术、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常见影像识别解读(放射、B超)、十二导联及动态心电图判读8项作为首选培训内容,以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全科处理等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性培训方案中的8项首选培训内容和13项主要备选培训内容,可为医疗机构根据其自身资源定制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景日泽  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131-3138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供需角度阐述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政策建议。目前需方研究多集中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知晓率、签约(续签)率和意愿、满意度等方面;供方研究多集中于签约服务主体(家庭医生团队构成)、激励机制、培养和教育、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评估多基于需方角度。对此本文认为从供方研究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证研究缺乏,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和团队构成、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培养和教育等举措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9.
王力  王静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2):4146-4150
本文介绍全科医生接诊意识不清的患者时,采用约翰?莫塔教授的临床安全策略--临床5问思维法,并结合RICE问诊,进行深入访谈:(1)导致意识不清的常见疾病有哪些?(2)哪些重要疾病不能忽视?(3)有什么容易被遗漏的病因吗?(4)是否患有潜在的常被掩盖的疾病?(5)是不是有什么话还没说?结合病史、查体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低血糖症。本案例的启示:全科医生接诊意识不清患者时,获取有效的信息非常重要。本例患者在抢救阶段问诊得知有服用降糖药物史,因此首先考虑低血糖问题,速查血糖,证实诊断。全科医生的问诊不仅关注疾病,还关注发生问题的“人”,找到病因,明确诊断,展现全科医学整体性的临床诊疗思维。  相似文献   
1000.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s a complex chronic lung disease characterised by progressive fixed airflow limitation and acute exacerbations that frequently require hospitalisation. Evidence-based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 are now widely available. However, the uptake of these COPD guidelines in clinical practice is highly variable, as is the case for many other chronic disease guidelines.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many barriers to implementation of COPD and other guidelines, including factors such as lack of familiarity with guidelines amongst clinicians and inadequate implementation programs. Several methods for enhancing adhere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have been evaluated, including distribution method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ession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 point of care reminders and computer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CDSS).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are mixed to date, and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implement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main unclear. Given the significant resources dedicated to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est practice at the patient level is an important final step in the process of guideline development. Future efforts should focus on identifying optimal methods for translating the evidence into everyday clinical practice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receive the best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