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7篇
  免费   745篇
  国内免费   666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54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841篇
内科学   2054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1992篇
特种医学   3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234篇
综合类   4881篇
预防医学   801篇
眼科学   543篇
药学   2107篇
  27篇
中国医学   402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81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464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452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915篇
  2013年   873篇
  2012年   1162篇
  2011年   1179篇
  2010年   1081篇
  2009年   1044篇
  2008年   1109篇
  2007年   1035篇
  2006年   1051篇
  2005年   1104篇
  2004年   943篇
  2003年   896篇
  2002年   708篇
  2001年   590篇
  2000年   563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397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与皮层n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幼龄大鼠学习记忆与大脑皮层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Pusinelli(4-VO)4-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痴呆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脑复康组,分别给予相应措施处理后,同时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nNOS的表达变化,结合图像分析统计皮质等处阳性细胞数,用Y型电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并定量测定学习记忆成绩。经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Y电迷宫成绩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大脑皮层nNOS蛋白表达和神经元丢失较假手术组为多(P<0.05);各治疗组Y电迷宫学习成绩优于模型组(P<0.05),而其皮层nNOS蛋白表达及神经元丢失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且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Y迷宫学习记忆成绩,推测可能与电针抑制脑缺血后nNOS的过量表达和其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血酶Ⅲ、VWF、D-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4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和16例正常新生儿VWF及D-D的含量及AT-Ⅲ的活性,同时检测INT、TT、APTT、Fbg及BPC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的AT-Ⅲ明显降低,窒息新生儿血浆的VWF、D-D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窒息后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血浆的VWF、D-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脑损害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表现以高凝状态为主的早期D IC,VWF及D-D的升高与窒息的程度有关,VWF及D-D明显升高者常合并组织器官损害。测定窒息新生儿血浆中AT-Ⅲ、VWF、D-D等指标对窒息后新生儿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痴呆(PDD)及路易体痴呆(DLB)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9例有痴呆伴有帕金森病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 9例中5例临床诊断为PDD,2例为帕金森病(PD),1例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和1例阿尔茨海默病(AD)。5例PDD的病理亚型是新皮质型3例,边缘型2例。结论 本研究显示PDD与DLB有相似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陶绍教 《家庭医学》2007,(16):48-48
刘伯今年82岁了.身体依然硬朗.肢体灵活.话语清晰.思维敏捷。“老父能活至今.且那么健康.真意想不到!”刘伯的长子刘海说。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眩晕定方对血管性眩晕气虚血瘀证模型家兔干预后,家兔体重及肝组织DNA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实验性血管性眩晕气虚血瘀证家兔模型,采用苯酚法提取兔肝DNA,紫外吸收法测定其DNA含量,观察眩晕定方干预后家兔体重及肝组织DNA含量的改变情况。结果:眩晕定方作用于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眩晕动物模型后,中剂量组体重为(2.54±0.13)kg,高于西比灵对照组的(2.06±0.10)k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剂量组肝组织DNA含量为(1.1029±0.0916)kg,低于于西比灵组的(1.4236±0.1115)k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眩晕定方可增加家兔体重,降低该模型家兔的肝组织DNA含量,从而改善气虚证候。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于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及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制备120只VD大鼠模型,随机分组后给予药物和/或针刺治疗,针刺取主穴肾俞、肝俞、脾俞、百会、四神聪、神庭、水沟、内关、风池,每日1次,每次30min,10d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治疗前后采用迷宫实验与跳台实验进行行为学观测,行为学观测后将大鼠处死,检测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各治疗组VD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VD大鼠脑组织中相关递质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经过30d治疗后递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针药组的行为改善与递质升高均优于针刺组与药物组,而针刺组又优于药物组。结论: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而且能够改善Ach、5-HT、CAs等神经递质的功能状态;针刺治疗较抗痴呆药物单一应用有一定优势,不但效果较好,且与传统抗痴呆药物有协同作用,能够加强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在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病理条件下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2 receptors, AT2-R)介导的大鼠肾脏保护功能中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Goldblatt 方法复制2肾1夹实验性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氯沙坦处理.用药6周后检测肾脏功能,观察肾脏AT2-R表达,测定血浆和肾脏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Ⅱ)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非缺血肾脏AT2-R表达上调(P<0.05),氯沙坦不仅可升高血浆和肾脏中的AngⅡ含量(P<0.05, P<0.05),还可促进高血压大鼠的尿钠排泄,保护肾脏功能,并且对肾脏AT2-R的表达有上调作用(P<0.05).结论 氯沙坦通过上调肾脏的AT2-R,介导促尿钠排泄效应,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痴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在不同痴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2003-09/2005-08我院和台山市人民医院神经科就诊的7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30例、混合性痴呆(MD)15例、血管性痴呆(VD)25例. 用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老年人血清和脑脊液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的水平. 结果:各痴呆组患者脑脊液中TNFα的水平较正常老年人有不同程度升高,而IL-1ra则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AD组患者脑脊液中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6含量较对照组却无增高;VD组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增高; MD组患者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增高(P<0.01). 各痴呆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和IL-1ra的水平与正常老年人相比无差异. 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痴呆患者血清与其相对应的脑脊液中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之间无相关. 结论:痴呆患者脑内炎前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是其神经病理损害因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盐酸甲氯芬酯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4-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用盐酸甲氯芬酯治疗,然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和在体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LTP)检测.结果:盐酸甲氯芬酯组与模型组比,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且高频刺激后的PS幅值、PS斜率明显增大,PS峰潜伏期缩短.结论:盐酸甲氯芬酯可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易化V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LTP可能是其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宋枫  刘吉林  高虎  赵治华 《医学争鸣》2007,28(6):500-502
目的:通过调查西北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老年痴呆及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掌握其健康状况,指导保健工作的开展.方法:对西北地区军队46个干休所18 820人中60岁以上3047名人员进行病史采集、临床体检等检测,由专科医师做出诊断. 使用量表为<长谷川智力量表(HDS)>和<临床记忆量表>.结果: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痴呆期0.7%,痴呆前期1.5%,轻度异常21.4%,总患病率为23.6%. 在多种相对危险因素中女性、高龄、脑萎缩、脑梗死、无喝茶嗜好、冠心病、高血压病、文化程度低等8种危险因素尤为突出.结论:西北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老年痴呆及认知障碍的患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8种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痴呆及认知障碍患病率的高低. 对痴呆前期及轻度异常患者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可提高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