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9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88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91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66篇
内科学   433篇
皮肤病学   14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156篇
预防医学   1005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538篇
  6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人禽流感病是由甲型禽流感病毒(AIV)某些亚型的毒株感染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d,起病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症状为发热,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2006年2月22号,广州市一家医院发现1名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和白细胞数降低等发热肺炎症状,3月3日因治疗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82.
Direct and indirect role of Toll-like receptors in T cell mediated immunity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oll-like receptors (TLR) are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 recognition receptors that play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They act as central integrators ofa wide variety of signals,responding to diverse agonists of microbial products.Stimula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sby microbial products leads to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activate not only innate,but also adaptive immunity byAPC dependent or independent mechanisms.Recent evidence revealed that TLR signals played a determiningrole in the skewing of na(?)ve T cells towards either Th1 or Th2 responses.Activa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s also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fluences regulatory T cell functions.Therefore,TLRs are required in both immuneactivation and immune regulation.Study of TLRs h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innate and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and provides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against infectious and inflammatorydiseases.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4;1(4):239-246.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20年四川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20 147例,重症1 759例,死亡38例,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率呈波动状,年均发病率为104.82/10万,2015—2017和2019年呈现明显的双峰(4—7月和10—12月),2018、2020年呈单峰,发病高峰分别在7—11月和10—12月;年龄以 5 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38∶1;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地区是成都市(221.25/10万)、眉山市(145.51/10万)、德阳市(115.52/10万)、雅安市(108.02/10万)和遂宁市(100.56/10);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44 410例,其中其他肠道病毒、CoxA16、EV71分别占65.53%、22.35%、12.12% 。 结论 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防控压力逐渐加大。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成都及周边,川东北发病率较高,优势病原分型构成发生变化,其他肠道病毒比重逐渐提高,病原学监测工作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温州市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分布特征,为临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温州市儿童医院接诊的感染性腹泻病患儿1 24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感染性腹泻患儿年龄、性别、季节等分布情况,并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培养、分离病原体,调查其病原体特征。结果 2017—2020年温州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 244例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年龄范围在1~3岁的患儿构成比最多,共334例,占比26.85%;年龄范围在11~13岁儿童感染性腹泻构成比最少,共180例,占比14.47%。男723例,女521例,男女比例为1.39∶1;冬季患病所占比例(32.72%)最高,春季患病比例(17.36%)最低。温州市确诊的1 244例儿童感染性腹泻患者中共分离出1 064株病原体,包括682株(64.10%)病毒、359株(33.74%)细菌、23株(2.16%)真菌;其中以轮状病毒(36.18%)、诺如病毒(19.17%)及大肠杆菌(16.73%)为主。结论 2017—2020年温州市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具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流行特征,其病原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大肠杆菌为主,应积极采取针对性防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了解某三甲专科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现况,为降低职业暴露风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某三甲专科医院2018—2020年发生的职业暴露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从职业暴露的工作类别、工龄、种类、病原体类别等方面开展统计分析,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2018—2020年,该院共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114例,其中锐器伤暴露94例,占比最高(82.5%);护士发生职业暴露64例,占比最高(56.1%);工龄≤1年人员发生职业暴露70例,占比最高(61.4%);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处理丢弃针头等锐器物(35.9%)和检查、治疗及护理操作(22.8%)等环节。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类别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类型不同,医技人员和护士发生血液/体液暴露比例更高(x2=9.774,P<0.05)。对所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康随访档案,定期追踪监测,尚未发现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 通过对低年资医务人员和工勤人员职业防护的精准培训、强化标准预防和标准化操作规程、提供安全用具、完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监测和防护体系等综合性集束化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为采取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分析徐州市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了解该地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徐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的病例信息,并对部分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3年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7 548例,其中25~45岁年龄组占比最高(26.81%);6—9月为发病高峰;肉与肉制品(20.72%)为主要的可疑暴露食品;可疑食物进食场所主要为家庭(80.49%);农民(26.75%)和散居儿童(24.95%)病例构成比较高。共采集1 835份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4.69%)。结论 徐州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6—9月,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家庭,肉与肉制品为主要暴露食品,感染患者集中在>25~45岁年龄组,诺如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全国尿标本分离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变迁。方法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技术方案,应用WHONET5.6软件对2014—2019年所有CARSS成员单位上报的尿标本分离细菌及药敏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细菌居前5位者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3.1%~34.6%)、粪肠球菌(9.2%~10.2%)、肺炎克雷伯菌(9.0%~9.4%)、屎肠球菌(7.8%~10.2%)和铜绿假单胞菌(5.6%~6.9%),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细菌居前5位者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7.0%~57.4%)、肺炎克雷伯菌(7.5%~8.3%)、屎肠球菌(6.8%~8.7%)、粪肠球菌(5.5%~6.0%)和奇异变形杆菌(3.3%~3.5%)。男性和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12%和7%,对万古霉素耐药率<3%;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90%左右,对万古霉素耐药率<4%。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4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耐药率≤8%,对于β-内酰胺类耐药率男性比女性高,其中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12个百分点左右。男性患者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为58%左右,女性患者耐药率为45%左右。男性和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14%,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15%左右。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耐药率分别<27%和22%,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男性为31.7%~47.7%,女性为26.5%~41.2%。结论尿标本分离细菌在不同性别构成上有所不同,且部分肠杆菌目细菌耐药率不同性别间也有一定差异,不同年度间部分细菌的耐药率也有一定变化。尿标本分离细菌的耐药监测,可为尿路感染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人与野生动物日益频繁的接触,再加上病原微生物本身不断的变异和进化,导致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s)的发生呈持续增长态势,暴发频率不断增加,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极大威胁与挑战。在下一次新发传染病暴发之际,希望能通过合理运用相关技术方法准确快速回答“病原体是什么”、“病原体来自哪”两大问题,从而及时有效预警并从源头控制新发传染病的大流行。对当前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鉴定技术进行归纳介绍,并探讨各种技术的优劣势以及各自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9.
《生活与健康》2021,(3):4-13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甚至广泛流行的一类疾病。每种传染病都是因其特异的病原体而引起,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或者奇生虫等。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