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20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同时测定血中甲基汞和无机汞的方法。方法血样先加甲醇沉淀蛋白,再以含有0.05%(体积分数)2-巯基乙醇、3 g/L L-半胱氨酸和0.1%(体积分数)盐酸的溶液室温超声提取,样品中的甲基汞和无机汞经络合提取后,以含有5%(体积分数)甲醇、0.06 mol/L乙酸铵、0.05%(体积分数)2-巯基乙醇、3 g/L L-半胱氨酸的水溶液作为流动相,经C18液相色谱柱分离后,用ICP-MS No gas模式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甲基汞和无机汞分别在0.30~50μg/L和0.50~50μg/L的线性范围内,所得回归方程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该方法对样品中甲基汞、无机汞的检出限分别为1、1.6μg/L,定量下限分别为3、5μg/L,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1.5%~95.8%和92.1%~96.3%之间,RSD分别在2.63%~4.23%和2.12%~4.52%之间。结论该法需血量少、提取效率高、干扰小、定量准确,适用于甲基汞和无机汞的内暴露健康影响评价和急性中毒实验室诊断测定。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索前处理方法和外源性物质对药物中β-硫化汞(β-Hg S)转化为甲基汞带来的影浓度、物理浸萃前处理手段和外源性物质对β-Hg S转化为甲基汞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冷蒸气-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CV-AFS)在线耦合测定甲基汞。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0.06 mol·L-1乙酸铵溶液(含0.1%L-半胱氨酸)(5∶95)为流动相,流速1 mL·L-1,进样体积100μL,检测波长254 nm。结果:15 mgβ-Hg S经超纯水前处理后,测得甲基汞浓度低于检测下限;经5 mol·L-1盐酸或25%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分别前处理后,发现有β-Hg S转化为甲基汞,甲基汞质量浓度为(0.63±0.01)μg·L-1和(2.32±0.07)μg·L-1,占可溶性汞的比值分别为0.067%和1.162%;β-Hg S经加热法前处理后,转化甲基汞质量浓度为(0.71±0.03)μg·L-1,显著高于振荡法[(0.52±0.02)μg·L-1]和超声法[(0.61±0.01)μg·L-1],3种物理浸萃方法的甲基汞占可溶出汞比值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059%、0.061%和0.062%;盐酸浓度为0.5~5.0 mol·L-1时,测得甲基汞质量浓度为(0.52±0.02)~(0.63±0.04)μg·L-1(占可溶性汞的比值为0.454%~0.069%),8 mol·L-1盐酸浓度下甲基汞的浓度显著升高为(1.50±0.08)μg·L-1(占可溶性汞的比值为0.018%);与β-Hg S对照组[甲基汞浓度(0.64±0.02)μg·L-1,占可溶性汞的比值为0.069%]相比,加入纤维素和植物混合组分后甲基汞浓度为(0.76±0.03)μg·L-1和(1.44±0.07)μg·L-1,占可溶性汞的比值分别为0.070%和0.114%。结论:本研究表明,当样品中存在较高含量β-Hg S(≥15 mg)时,在5 mol·L-1盐酸或25%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做前处理溶剂的条件下,β-Hg S经前处理后会转化为甲基汞,转化的甲基汞浓度与酸浓度呈正相关,加热能够促进甲基化的发生,某些外源性物质如纤维素等可促进高含量β-Hg S样品转化为甲基汞。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低剂量甲基汞短期暴露的神经毒性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甲基汞早期神经毒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SD大鼠腹腔注射甲基汞,剂量分别为0.05、0.50及5.00mg/kg,并设对照组,分别暴露20min、1、4、24h时测定大鼠脑组织总汞含量、乙酰胆碱(ACh)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结果 除0.05mg/kg剂量组外,其余两组大鼠脑组织中汞含量在暴露20min就显著升高;0.05mg/kg组大鼠暴露4h后,脑汞含量也出现显著升高。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ACh及AChE都在暴露20min后就出现显著变化,并显示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结论 甲基汞低剂量(0.05mg/kg)短时间暴露(20min)时脑组织ACh和AChE的改变表明此时可能启动了中枢神经系统某种调控机制。随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增加,甲基汞蓄积于大鼠脑组织中,可引起脑组织ACh含量和AChE活力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4.
背景与目的:通过体内与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氯化甲基汞(Methy1mercurychloride,MMC)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大鼠大脑部位神经细胞染色质转录活性的影响,探讨甲基汞对胎、幼脑发育损伤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体内实验中,Wistar系妊娠大鼠于妊娠7~9d连续灌胃,每日给予MMC4mg/kg。取生后3、7、14、21和30d仔鼠大脑制备脑神经元细胞核。体外试验中,采用经DNaseI、EcoRI两种核酸内切酶消解后的核缺口翻译,液闪计数3H_dAMP的掺入量以观察MMC对大鼠大脑神经元细胞核染色质转录活性的影响;液闪计数3H_UMP的掺入量,观察MMC对神经元细胞核内三类RNA聚合酶的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生后3d和7d的实验组大鼠大脑神经元细胞核3H_dAMP的掺入量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神经元细胞核内三类RNA聚合酶的转录活性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MMC对大鼠大脑神经元细胞核染色质转录活性及三类RNA聚合酶的转录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从分子水平阐述了MMC对神经系统的蛋白质抑制学说。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地卓西平对甲基汞致大鼠脑皮质细胞内钙稳态失调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第1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第2组为低剂量甲基汞染毒组,腹腔注射4μmol/kg的甲基汞溶液;第3组为高剂量甲基汞染毒组,腹腔注射12μmol/kg的甲基汞溶液;第4组为地卓西平预处理组,隔日皮下注射0.3μmol/kg地卓西平,2 h后腹腔注射12μmol/kg的甲基汞溶液;注射容量均为5 ml/kg,染毒4周,每周5次。观察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及其凋亡情况,同时测定脑皮质Hg含量和与维持钙稳态相关的酶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结果染毒4周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脑皮质Hg含量和细胞内Ca2+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皮质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抑制。地卓西平预处理可以明显缓解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内Ca2+超载,对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结论甲基汞通过抑制与维持钙稳态相关的酶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干扰神经细胞内钙稳态,进而造成神经细胞凋亡。地卓西平可以阻断Ca2+通道对钙稳态失调引起的细胞损伤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舟山渔场主要海产品中甲基汞污染状况,为海产品的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07-2009年,随机抽取282份海产品进行甲基汞含量检测分析.[结果]舟山渔场主要海产品的甲基汞超标率为2.84%.不同类别海产品中甲基汞蓄积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90,P<0.001).不同类别海产品中甲基汞的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出生后早期暴露甲基汞(MMC)所致仔鼠神经行为的发育毒性及对甲状腺激素的干扰作用。方法将112只新生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低(0.5mg/kg)、中(1.0mg/kg)和高(2.0mg/kg)剂量MMC染毒组,每组28只。于出生后第2~8天,采用口服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ml/kg。评价仔鼠一般生理指标和反射行为发育,采用恋窝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感官、认知和记忆,并检测血中游离甲状腺激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和促甲状激素(TSH)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MC染毒仔鼠的生长发育及一般神经行为发育基本无变化。在恋窝实验中,随着MMC染毒剂量的升高,仔鼠达标率呈下降趋势,达标仔鼠潜伏时间呈延长趋势。在传统水迷宫实验中,MMC染毒仔鼠游泳时间缩短;在反向水迷宫实验中,MMC染毒仔鼠游泳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MMC染毒组仔鼠全血中游离T4含量较高,T3含量较低,而MMC染毒组仔鼠全血中TSH活性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出生后早期MMC暴露可明显影响仔鼠的感觉、学习和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甲状腺激素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58.
汞是一种应用很广的重金属.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将含汞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水域中,导致无机汞和有机汞存在于水体中,进入环境中的无机汞可经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有机汞,并通过生物链富集在鱼等水生生物中,人一旦食用被污染的鲜鱼和贝类等产品就会影响健康[1].  相似文献   
59.
贵州是中国最主要的汞产地,境内分布着大量的汞矿床,著名的矿床有万山、务川、铜仁等.汞资源长期开发,造成了矿区和周围环境大气、水体、土壤的严重汞污染[1-2].最近的研究表明,贵州汞矿区大米有很强的甲基汞积累能力[3],且大米甲基汞含量明显高出玉米及蔬菜类作物[3].李平等[4]以贵州万山、铜仁、务川汞矿区的居民为对象,对其食用的大米、蔬菜、猪肉及饮水进行总汞和甲基汞含量调查,同时进行头发总汞和甲基汞含量测定,发现食用大米是贵州汞矿区居民甲基汞摄入主要途径;贵州汞矿区居民存在通过食用大米甲基汞暴露的潜在风险.本研究利用甲基汞污染大米对大鼠进行90 d饲养试验,研究甲基汞污染大米对大鼠的机体氧化损伤及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氯化甲基汞(MMC)致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脑组织形态结构改变。方法:雌性Wistar大鼠体重(120±20)g,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3个实验组母鼠从妊娠前90天至仔鼠出生后30天连续喂饲含有不同剂量(0.75、1.50和3.00 mg/kg)MMC的普通饲料,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脑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镜下观察长期接触低剂量MMC仔鼠脑组织形态结构。采用荧光原位末端标记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计数两组生后不同时间点仔鼠大脑、小脑和海马发生凋亡的神经元,以PCD阳性率表示凋亡的多少。结果:在实验设计的接触剂量下,仔鼠大脑、小脑和海马神经元体积缩小、固缩,核染色质致密等凋亡形态特征。实验组和对照组生后不同时间点仔鼠脑神经元都存在凋亡。结论:大鼠长期低剂量接触不同浓度MMC可使其生后仔鼠大脑、小脑和海马部分神经元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随仔鼠脑汞含量升高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