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1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310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45篇
预防医学   1315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32篇
  1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对分离自发病欧洲鳗鲡的创伤弧菌疑似菌株进行准确的鉴定。方法首先尝试利用一对16SrRNA基因特异性通用引物PCR扩增一株鳗源创伤弧菌疑似株的基因组DNA,得到一个约500bp的DNA片段,将该DNA片段亚克隆至pMDl8-T载体,鉴定克隆化成功之后,送专业公司进行测序,得到一个502bp的DNA产物,NCBI上同源性比较表明,该片段与GeneBank上注册的创伤弧菌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最高(100%),同时排除了哈维氏弧菌的可能。设计一对创伤弧菌溶血素特异性引物,实现了对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结果建立一种简洁的鳗鲡创伤弧菌的分子鉴定方法。结论国内首次自发病欧鳗分离到创伤弧菌,并给出分子鉴定证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描述tdh+与tdh?副溶血弧菌表型与基因型耐药差异,分析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K-B纸片法检测208株tdh+与73株tdh?副溶血弧菌对临床及水产养殖中常用的7类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获得实验菌株的全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基因组中耐药基因及耐药相关基因突变情况。 分析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结果  tdh+菌株和tdh?菌株对亚胺培南均100%敏感。 tdh+菌株对头孢吡肟、阿奇霉素耐药率(0.48%、8.65%)高于tdh?菌株(0.00%、4.11%);tdh?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西汀、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萘啶酸、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耐药率均高于tdh+菌株。 tdh?菌株的多重耐药率(34.25%)高于tdh+菌株(19.23%)。 耐药基因共检出5类7种,其中β-内酰胺类blaCARB基因在所有的tdh+菌株和tdh?菌株均检出;四环素类tet(34)基因在tdh+与tdh?菌株基因携带率分别为99.52%、98.63%;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5 仅在tdh+菌株中检出;tdh?菌株中叶酸代谢抑制类(sul2)、四环素类[tet(35)、tet(59)]、苯丙醇类(floR)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于tdh+菌株。 共在14株(tdh+9株,tdh?5株)细菌中检索出6种耐药基因点突变方式,均为编码16S rRNA的rrs基因突变。  结论  tdh?副溶血弧菌耐药现象较tdh+副溶血弧菌更为严重; 16S rRNA的rrs基因突变是除aph(3')-Ib、aac(3)-Ⅱ、aac(6’) -I、aph(3')-Id等耐药基因外副溶血弧菌对氨基糖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副溶血弧菌中,可用blaCARB耐药基因存在情况预测副溶血弧菌氨苄西林耐药表型;除此之外其余抗生素耐药表型与其对应耐药基因之间未见明确的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制针对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Salmonella paratyphi A)、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大肠埃希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 UPT-LF)的快速定量检测试纸,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上转发光纳米颗粒( UCP-NPs)作为示踪物,基于双抗体夹心检测模型,研制针对上述4种靶标菌的UPT-LF试纸;以4种靶标菌的系列浓度标准菌悬液作为标准样品,评价试纸的敏感性、特异性、线性和精密性,并进行模拟染菌食品的检测,评价模拟样品阳性检出率。结果针对4种靶标菌的UPT-LF试纸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为0.985~0.996;检测敏感性达105~106 CFU/ml,与其他近缘菌株无交叉反应;对乳制品、饮料、小食品、水产、肉类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检出率较高。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对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的UPT-LF,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线性定量能力,操作性能可满足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河车大造胶囊联合克龄蒙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1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口服克龄蒙,治疗组患者加服河车大造胶囊.每个疗程21 d,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0% vs 55.0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FS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E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SH降低值和E2升高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河车大造胶囊联合克龄蒙治疗卵巢早衰,可提高临床疗效,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但尚需大样本量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85.
郑文龙  王卓  马洁  赵帅  江国虹 《疾病监测》2015,30(4):337-341
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首要原因.临床分离株和环境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临床分离株以O3:K6血清型为主,tdh和(或)trh基因携带率较高,一般在80%以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图谱具有明显的优势图谱,并且与血清分型具有一致性.而环境分离株(包括食品)多无优势血清型和优势PFGE图谱,tdh和(或)trh基因携带率远低于临床分离株,多在6%以下.各地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差异较大,但对氨苄西林等早期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环境分离株较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更为严重和复杂.  相似文献   
86.
1病例摘要2012年7月30日4时15分,Y市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Y市某医院报告,6名外地游客在该院急诊科就诊,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临床初步诊断为胃肠炎。该中心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开展事故调查的通知后,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基本情况:某省旅行社一行27人,男性9名、女性18名。7月29日晚18时许,27人由X市抵达Y市某饭店就餐。现有11人在Y市某医  相似文献   
87.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为预防类似事件提供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参加宴席用餐人数158人,发病23人,罹患率14.56%;临床症状符合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13例病例肛拭子副溶血性弧菌阳性,3例病例肛拭子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份呕吐物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剩余食物扣肉、叉烧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结论该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今后应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方式对农村地区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同时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减少此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一起食物中毒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为查明原因和溯源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患者、食品从业人员、环境样本以及留样食品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PFGE分析。结果本次事件共采集137份样本,检出11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5株来自病人样本,3株来自冷菜间厨师样本,1株来源于生扇贝样本,2株分别来自龙虾池、桂鱼池养殖水。11株菌株经PFGE分析,除1株患者样本与其余10株的同源性为60.0%外,其余10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同源性为100.0%。结论 PFGE分型技术揭示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事件的分析和追溯来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1株从菌血症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O139群霍乱弧菌产毒株的耐药性及基因组特征。方法使用肉汤稀释法和全自动药敏分析仪测定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 使用二代基因测序和纳米孔测序获得菌株的完整基因组序列, 使用BLAST在线比对与CARD、Resfinder、ISfinder、VFDB等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 明确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插入序列和毒力基因等, 使用MEGA 5.1软件构建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遗传系统发生树。结果霍乱弧菌SH400为O139群产霍乱毒素的菌株, 携带了多个毒力相关基因和4个毒力岛。该菌株对链霉素、四环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耐药并携带了相应的耐药基因。该菌株携带了大小为172 914 bp并且含有10种耐药基因的IncA/C型质粒。结合基因组进化关系发现, 菌株间携带耐药基因和耐药质粒的情况呈现出一定聚集性。菌株SH400的传统ST型为ST69, cgMLST型为与cgST-252高度相似的新型别。结论该株O139群霍乱弧菌携带ctxAB毒力基因、多种耐药基因和IncA/C型质粒, 且存在多重耐药岛。  相似文献   
90.
脓性分泌物中检出河生肠杆菌生物2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3月 ,我们从一患者右小腿溃疡脓性分泌物中培养出E amnigenusbiogroup2 (河生肠杆菌生物 2群 )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 ,男性 ,5 6 y ,两年前右踝内侧曾患溃疡 ,自称用中草药治愈。 2 0 0 0年 8月份右小腿内侧皮肤又患溃疡且双下肢瘙痒 ,自行用皮炎平治疗无效。近两个月溃疡面逐渐扩大加深。 2 0 0 1年 3月 2日来我院门诊检查 ,右小腿内侧下段有2× 3cm大小潜行性溃疡 ,以“小腿溃疡伴湿疹”收住我院。体温 36 .8℃~ 37.2℃ ,WBC 2 .0× 10 9/L ,N 0 .5 6 ,L 0 .44 ,Hb12 5 g/L ,右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