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79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056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206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369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757篇
预防医学   92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43篇
  1篇
中国医学   180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1157篇
  2008年   138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目的 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地震灾害中救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六个数据库[Pubmed、Medlin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1998—2018年发表的与地震灾害救援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有关的文献,并对文献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25篇文献。相比未经历过救灾的护理人员,地震救援护理人员在整个救灾过程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灾前(防灾备灾阶段)心理上准备不足、灾中(应对阶段)救援心理压力过大、灾后(恢复与重建阶段)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
结论 在灾害管理的每个阶段,救援护理人员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对其灾前心理的防护教育及培训,增强救援护理人员在灾害管理各个阶段的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992.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油气勘探目的层埋深大,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差。针对这一问题,利用能同时进行振幅校正和相位畸变校正的井控Q补偿方法对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提高分辨率处理。该方法是地震资料处理中提高分辨率的重要方法,利用哈拉哈塘地区的VSP资料提取地层的Q值,在获得的Q值附近进行扫描,将不同Q补偿的偏移剖面与井资料进行匹配分析,最终获得精确的Q值。该方法有效地补偿了地震资料的中频、高频成分,拓宽了地震信号的频带宽度,提高了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改善了地震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了解四川省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指导今后在灾区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卫生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组致倦库蚊幼虫采自四川省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对照组试虫分别来自非地震极重灾区成都市城区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虫饲养室饲养的标准敏感品系。采用生物测定幼虫浸渍法,获得的数据经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和抗性级别。结果北川县、都江堰市、青川县和汶川县的致倦库蚊幼虫均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极高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925.00、1250.00、2375.00和1075.00倍;北川县和都江堰市试虫对溴氰菊酯产生了高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90.59和71.77倍;青川和汶川县试虫产生了中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4.12和21.18倍;所有实验组试虫均对敌敌畏呈现出低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9.85、5.29、5.90和7.05倍;北川县、都江堰市和汶川县试虫对仲丁威敏感性降低,抗性倍数分别为3.90、3.12和3.83倍;青川县试虫呈现出敏感性,抗性倍数为1.57倍。结论 5·12地震灾区各地致倦库蚊幼虫对常用卫生杀虫剂中的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了极高抗药性,结合地震灾区灾后杀虫剂的使用情况,推测与地震发生后大量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进行有害昆虫治理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经历地震自然灾害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和轻灾区2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设计方案对其进行为期2年共5次追踪调查,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框架下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次调查均参加的学生共977人,男生占49%,女生占5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显示,极重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自尊、积极应对始终低于轻灾区(P<0.05),2个灾区学生消极应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健康、自尊有下降趋势,消极应对有上升趋势(P<0.05).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有自尊、积极的应对方式(P<0.05);消极应对方式阻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P<0.05).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女生(P<0.05),但男女生心理健康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地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是可以通过内部调节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云南省鲁甸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质量与效果进行现场评估,为灾区下一阶段卫生防疫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昭通市鲁甸县与巧家县,通过现场资料查阅、调查问卷和知情人访谈等方式,对灾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传染病控制效果、卫生防疫能力恢复、卫生防疫覆盖及工作规范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截至2014年9月27日,2个县传染病控制效果良好,卫生防疫能力基本恢复,卫生防疫工作覆盖率达100%,卫生防疫工作基本科学规范。灾后灾区并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灾区灾后卫生应急防疫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多部门卫生防疫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下一阶段应重点做好外援力量撤离工作交接,关注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控,恢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发挥省级疾控机构的技术指导功能等领域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6.
地震后绵竹市3个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进行疫情监测,无感染性钉螺和新发血吸虫病人,但查出新发有螺面积7895m2,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99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惊世人,在初期的急救工作之后,伤员康复工作很快提上日程。随着卫生部“地震伤员康复中心”于当年7月中旬在我院康复针灸中心正式挂牌,地震伤员康复治疗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至该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2年后灾区籍大学生心理状况,观察叙事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以四川某学院460例5·12地震灾区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cilian version, PCL-C)(分B、C、D三组症候群),进行自填式调查.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灾区籍大学生进行测评,采用叙事疗法对其中34例重度PTSD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地震后2年灾区籍大学生PTSD患病率为7.39%,女性(4.78%)高于男性(2.61%),叙事治疗前后除SDS总分外,其余各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叙事疗法对地震后灾区籍大学生PTSD治疗有效,在以后的叙事心理干预中应注意关注PTSD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99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1岁,四川省汶川县增坡村人,2008年6月4日我院医疗分队前去当地巡诊时家人带来就诊.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患者出现双颞部波动性疼痛,每日间断睡眠半小时左右,易醒、多梦,一些话语旁人无法理解,对亲人冷漠,对周围事物无动于衷,活动减少.  相似文献   
1000.
Ahigh death toll during an earthquake comes not only from injuries relat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buildings or road accidents but also from sudden death resulting from cardiovascular problems, as clearly shown in reports. The increased rate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during an earthquake has been ascribed to the impact of a major emotional stress on the heart, mediated through an increase in cardiac sympathetic activity, and probably including some other neuroendocrine mechanisms. A rise in blood pressure (BP) and heart rate (HR) may be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the increased rate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during an earthquake. Previously published studies about the acute changes of BP and HR used indirect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