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96篇
内科学   151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02篇
预防医学   27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04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沈淑蓉  朱静  张浩  曾静静  付瑶阳  王雅琪  王方岩 《浙江医学》2015,37(12):1037-1040,1045
目的 观测酪酸梭菌是否对阿司匹林导致的胃溃疡具有预防效应,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取30只健康 雄性ICR 小鼠,随机分成3 组,每组各10 只,即模型组、酪酸梭菌组、奥美拉唑组。酪酸梭菌组以6×108cfu/ 只的菌量,模型组和奥美拉唑组均予以相同体积的无菌培养基,灌胃4d 后再饥饿处理48h,然后以250mg/kg 剂量的阿司匹林灌胃造模,奥美拉唑组小鼠于造模前30min,腹腔注射奥美拉唑(13mg/kg)。造模4h 后,取胃组织分别测定SOD、CAT 活力、MDA 含量;进行常规HE 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结构变化,PAS染色判断黏液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Bax 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的SOD、CAT 活性明显降低,MDA 含量显著增加,而酪酸梭菌预处理后逆转了该趋势(P<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HE染色观察,酪酸梭菌能减轻胃黏膜的病理损伤,与奥美拉唑组无统计学差异。PAS 结果提示酪酸梭菌能够增加黏液量。酪酸梭菌组的Bcl-2 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多,同时Bax 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酪酸梭菌预处理通过抗氧化应激、增加胃黏液量、上调Bcl-2/Bax 表达比例,减轻阿司匹 林造成的胃溃疡损伤。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3月确诊为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患者68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为对照组,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为观察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4例。两组均治疗两周。比较两组的退热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退时间、肺啰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5%,对照组为67.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治疗具有耐药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上,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3.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在近年妊娠期疾病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其高发病率为我国母婴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危害。目前研究提示人类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与相关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肠道菌群结构和相对比例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高危因素。目的 探究肠道球形梭菌和多形拟杆菌水平改变与GDM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03-01至2019-03-30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 034例妊娠妇女,在其首次就诊于本院并确认妊娠时纳入观察队列,之后每4周返回医院行随访并完成产检,当确诊GDM时为最后一次随访。将确诊为GDM的受试者作为病例组,依据病例组受试者年龄、孕周、时间等相关信息进行1∶1匹配对照组受试者。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一般资料,入组时、妊娠20周、诊断GDM时球形梭菌、多 形拟杆菌水平。分析病例组不同时间点球形梭菌及多形拟杆菌与空腹血糖间的相关性。结果 1 034例观察队列中,28例受试者中途退出,5例受试者失访,故共计1 001例受试者完成随访,其中90例(8.99%)被诊断为GDM,即病例组。对照组与病例组年龄、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发生率、腹围、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组时球形梭菌、多形拟杆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妊娠20周、诊断GDM时球形梭菌、多形拟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妊娠20周、诊断GDM时球形梭菌、多形拟杆菌水平高于入组时(P<0.05);对照组在病例组诊断GDM对应的时间点的多形拟杆菌水平高于入组时和妊娠20周时(P<0.05)。病例组诊断GDM时球形梭菌、多形拟杆菌与诊断GDM时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5、0.342,P值分别为<0.001、0.001)。结论 球形梭菌与多形拟杆菌的结构改变可能是导致GDM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4.
65.
胡莹  曾珍  单斌 《西部医学》2020,32(1):5-8
【摘要】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为人类肠道的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和社区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及高毒力菌株027/NAP1/BI型的流行,艰难梭菌感染(CDI)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2017年发表的《中国成人艰难梭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是首次针对CDI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在业界受到高度关注。本文就《中国成人艰难梭菌感染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检测及治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2):87-91
目的:研究普拉梭菌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免疫应答、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UC组、普拉梭菌组,后2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的方法建立UC模型,普拉梭菌组给予普拉梭菌的菌液灌胃干预。干预7d天后,比较3组间免疫应答、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的差异。结果:UC组血清中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及肠黏膜中叉头框P3(Foxp3)、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密封蛋白-1(claudin-1)、密封蛋白-2(claudin-2)的表达量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白介素-17(IL-17)、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的含量及肠黏膜中视黄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的表达量及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的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普拉梭菌组血清中IL-10、TGF-β1的含量及肠黏膜中Foxp3、ZO-1、occludin、claudin-1、claudin-2的表达量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目明显高于UC组,血清中IL-17、DAO、D-LA的含量及肠黏膜中RORγt的表达量及粪便中肠杆菌、肠球菌的数目明显低于UC组(P<0.05)。结论:普拉梭菌用于UC小鼠的干预能够改善Th17/Treg免疫应答、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贫血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选择缺铁性贫血患儿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治疗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比较2组红细胞压积、血色素、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贫血指标,比较2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2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优于琥珀酸亚铁片单药治疗,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A&B毒素测定在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艰难梭菌毒素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02/08收集的155份住院腹泻患者大便标本,采用VIDAS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试剂盒进行毒素检测。根据A&B毒素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阳性(CDAB阳性)组、艰难梭菌毒素检测灰区组和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阴性组。对3组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包括大便常规、血常规、生化检测以及粪便镜下微生物学检查,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使用抗生素与预后情况等。结果共检测了155例腹泻患者的大便标本,其中艰难梭菌A&B毒素阳性17例(10.97%),可疑6例(3.87%)。155例腹泻患者分为艰难梭菌毒素阳性、可疑和阴性3组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分析,大便隐血试验在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7)。3组病患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抗真菌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可能是引起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技术成熟并已商品化,该方法快速、简单、特异性高,可以作为艰难梭菌临床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大便隐血试验可提示艰难梭菌感染,但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9.
产气荚膜梭菌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病,被我国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牛羊猝死、坏死性肠炎(和羔羊痢疾等家畜常见传染病,同时还可导致人气性坏疽和食物源性中毒,给家畜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文综述该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防治方法,为基层临床兽医提供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0.
观察酪酸梭菌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中促炎因子IL-1、IL-6、IFN-γ水平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将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利巴韦林抗病毒、蒙脱石散止泻,有发热予对乙酰氨基酚,有脱水予补液对症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酪酸梭菌0.5片,1天3次,温开水冲服。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血清IL-1、IL-6、IFN-γ,同时比较分析2组患儿临床疗效与促炎因子水平的关系。治疗72 h后2组患儿血清IL-1、IL-6、IFN-γ水平均有下降(P<0.05),试验组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1)。酪酸梭菌对轮状病毒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降低血清IL-1、IL-6、IFN-γ水平,从而抑制患儿的免疫性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