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56篇
  免费   1892篇
  国内免费   2112篇
耳鼻咽喉   228篇
儿科学   717篇
妇产科学   239篇
基础医学   2092篇
口腔科学   2190篇
临床医学   4254篇
内科学   4195篇
皮肤病学   134篇
神经病学   771篇
特种医学   8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2328篇
综合类   10776篇
预防医学   1663篇
眼科学   226篇
药学   4033篇
  29篇
中国医学   4905篇
肿瘤学   423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633篇
  2022年   543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690篇
  2019年   622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530篇
  2016年   710篇
  2015年   775篇
  2014年   1222篇
  2013年   1215篇
  2012年   1687篇
  2011年   2028篇
  2010年   1879篇
  2009年   1887篇
  2008年   2380篇
  2007年   2394篇
  2006年   2489篇
  2005年   2492篇
  2004年   2359篇
  2003年   2077篇
  2002年   2063篇
  2001年   1857篇
  2000年   1670篇
  1999年   1537篇
  1998年   1129篇
  1997年   723篇
  1996年   519篇
  1995年   342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白介素-1β损伤的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及对细胞内一氧化氮体系的影响。方法:在无菌环境下消化得到3月龄雌性新西兰白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实验用细胞为第2代软骨细胞。软骨细胞与IL-1β(5μg/L)、IL-1β(5μg/L)+地塞米松(10-7、10-6、10-5mmol/L)、IL-1β(5μg/L)+银杏叶提取物(40mg、80mg、160mg/L)共同孵育,分别在72h后MTT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增殖受到的影响;24h后测定受损伤软骨细胞培养液中的NOi、NOS,逆转录扩增(RT-PCR)检测iNOSmRNA。结果:MTT法显示IL-1β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地塞米松同银杏叶提取物均有对抗IL-1β的效应;地塞米松和EGb均能显著减少iNOSmRNAi、NOS、NO的生成(P<0.01);EGb761的这种效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抑制软骨细胞内的NO生成以保护IL-1β损伤的膝关节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92.
一氧化氮在兔生长板软骨细胞终末分化中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代分离及培养兔肋软骨生长板软骨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软骨细胞的终末分化。酶动力学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KP)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所培养软骨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AT-RA分别联合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及可以产生NO的S-亚硝基谷胱甘肽(SNOG)作用于原代培养的生长板软骨细胞,分别检测AKP活性。结果发现随着AT-RA浓度的递增,AKP、NOS活性及NO浓度明显增加(P<0.05);L-NAME明显抑制所培养的生长板软骨细胞AKP的活性(P<0.05),SNOG可以提高所培养的生长板软骨细胞AKP的活性(P<0.05)。认为NO可以促进兔肋软骨生长板软骨细胞的终末分化。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制造抑郁模型。造模同时针刺治疗电针组动物,选取"百会""印堂"穴,电针20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21d。治疗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细胞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GM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的nNOS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数目减少,电针组nNOS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数目较模型组增多。各组测得的nNOS灰度值,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中cGM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中cGM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百会""印堂"穴能够提高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nNOS的表达水平,同时提高海马中cGMP的含量,维持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信息传递功能,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94.
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的紧张性收缩维持着阴茎的松驰状态;而由NO启动的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舒张则引发了阴茎的勃起。Williams BA等人研究了NO在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对肾上腺素刺激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用Fura-2荧光标记从小鼠和人体中新分离出的平滑肌收缩物质内的钙浓度。新福林(去氧肾上腺素PE)能短暂的升高细胞内钙浓度而降低细胞外钙浓度,这是钙从细胞内贮藏库释放所致。  相似文献   
95.
平面导板在深覆(牙合)矫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平面导板矫治重度深覆[牙合]患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作用要点。方法:对18名生长发育期的重度深覆[牙合]患者,用平面导板来打开咬合,并对咬合打开前后的硬软组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上下后牙及牙槽高度均增加,下后牙及牙槽高度的增加值大于上后牙及牙槽高度的增加值,而对前牙及牙槽高度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②上下颌骨在水平方向上无改变,但下颌平面角与下面高/全面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大,后面高/前面高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小;③覆[牙合]减小,Spee氏曲线得到整平;④松弛的下唇肌肉得到紧张,从而改善了侧貌外形。结论:平面导板使覆[牙合]减小主要是后牙及后牙齿槽突高度增加的结果,对生长发育期的低角重度深覆[牙合]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氯化镧(LaCl3)对内毒素/脂多糖(LPS)刺激的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为空白对照组、LaCl、组、LPS组和LaCl3+LPS组。前3组细胞分别用常规培养液、含2.50μmol/L LaCl3的培养液、含1mg/L LPS的培养液培养24h,LaCl3+LPS组用含2.5μmol/LLaCl,的培养液培养24h后,换为含1mg/L LPS的培养液培养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iNOS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强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反转录一PCR测定iNOS的mRNA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NOS主要分布于各组细胞的胞质中,空白对照组和LaCl3组荧光强度极弱;LPS组荧光强度最强,阳性细胞百分率为44.4%,明显高于LaCl3+LPS组(11.8%,P〈0.05)。LPS组iNOS蛋白及其mRNA表达量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均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LaCl3可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LPS诱导的iNOS过度表达,减少NO生成,提示LaCl3能拮抗LPS诱导的iNOS过度活化。  相似文献   
97.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 ,了解中国老年人群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 ,了解中国老年人群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的分布 ,分别探讨其与老年脑梗死及血脂以及一氧化氮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对门诊及住院中确诊的 4 0例老年脑梗死和 16 9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老人 ,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及座位血压 ,并测定他们的空腹血脂、空腹血糖 (FBS)及一氧化氮 (NO)等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RFLP)检测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结果 脑梗死和对照组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构成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31,P =0 0 38) ,脑梗死组Glu/Asp基因型高于对照组(32 5 %vs 17 8% ) ;脑梗死组 2 98Asp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 (16 2 5 %vs 8 9% ) ,但是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比较 ,没有显著性差异 (χ2 =3 81,P =0 0 5 1)。结论 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存在 ,并且基因...  相似文献   
98.
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在体外循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常规瓣膜手术患者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30例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 15例 ,试验组使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LG6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国产动脉过滤器。测定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浆丙二醛 (MDA)、髓过氧化物酶 (MPO)、白介素 - 1β(IL - 1β)和白介素 - 8(IL - 8) ,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术前、注射鱼精蛋白后和术后 4h的氧合指数及气道压力。用Swan -ganz导管监测肺血管压力及阻力。结果 白细胞计数 :实验组 -右房 (8.4 7± 2 .0 1)× 10 9/L、左房(7.96± 2 .2 7)× 10 9/L(P >0 .0 5 ) ,对照组右房 (10 .6 9± 2 .4 7)× 10 9/L、左房 (9.6 7± 1.98)× 10 9/L(P <.0 0 1)。血小板和红细胞压积两组无差异。术后肺氧合指数 (PaO2 /FiO2 × 10 0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其它肺参数如肺血管阻力 (PVR)、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气道压力等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浆MDA ,MPO ,IL - 1β和IL - 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可暂时减少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 ,减少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的肺内滞留 ,对术后肺功能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
100.
劈离式肝移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肝短缺已成为制约肝移植进一步开展的因素之一,部分肝移植和肝段移植是解决供肝短缺的重要方法,劈离式肝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最初应用于儿童肝移植,现已成为解决供肝短缺的手术方式之一。我院于2002年7月19日采用劈离式肝移植技术对2例患者进行了肝移植,现结合病例资料对SLT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