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5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8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25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孙彩艳 《当代医学》2010,16(18):150-15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缬沙坦组(n=68)和拉西地平组(n=67),治疗前后和治疗期间定期测量血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末检测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α1-微球蛋白(α1-MG)、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末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同期2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缬沙坦组尿α1-MG、血和尿β2-MG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但Scr和Ccr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西地平组各指标治疗3个月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且对肾功能有保护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模型鼠脑超微结构及其脑组织中Klotho基因和微炎症因子(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模型鼠10只,随机分为高血压组与缬沙坦组(5只/组),Wistar-kyoto大鼠(WKY)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的超微结构,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Klotho基因和微炎症因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结果:高血压组大鼠脑神经元细胞的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细胞固缩、染色质边集、典型凋亡小体形成,但经过缬沙坦干预后,其神经元损害有所减轻。RT-PCR结果显示缬沙坦干预能够上调Klotho mRNA表达水平、下调微炎症因子ICAM-1和VCAM-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缬沙坦干预能够增加Klotho蛋白、减少ICAM-1和VCAM-1蛋白的表达。结论:缬沙坦能够上调Klotho的表达,改善高血压脑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3.
复方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制备和体外溶出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静  操锋  平其能  张灿 《中国新药杂志》2012,(15):1806-1811,1825
目的:研制与上市品具有相似体外溶出的复方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制备自制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处方,中心复合设计优化处方。比较不同pH溶出介质(pH 1.2盐酸、pH 4.5乙酸缓冲液和0.1%聚山梨酯80-pH 6.8磷酸缓冲液)中自制品与市售复方片的溶出行为,通过相似因子f2计算,评价2种药物体外溶出的相似性。结果:与市售片比较,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复方片中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溶出度相似因子f 2均>50。结论:自制的复方片与市售片体外溶出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74.
目的:优选由硝苯地平缓释层与缬沙坦速释层组成的双层片处方。方法:先制备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 NE30D为缓释骨架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处方;然后以缬沙坦在30 min的释放度为评价指标优化速释层的处方。结果:硝苯地平缓释层的最佳处方为Eudragit NE30D(以聚合物干重计)3.0%,乳糖为40%,磷酸氢钙为35%;缬沙坦速释层的最佳处方为乳糖18%、微晶纤维素40%、羧甲基淀粉钠6%、十二烷基硫酸钠10%。结论:正交试验优化的双层片处方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5.
赵红霞  赵建芹  刘元涛  姜兆顺 《重庆医学》2012,41(13):1305-1306,1309,1354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DMV组),无糖尿病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12周后,取血测定血糖(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h尿清蛋白(UAE)。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形态、结构并计算平均肾小球截面(MGA)、平均肾小球体积(MGV)。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结果大鼠BG、TG、TC、Scr、BUN、UAE及肾组织MCP-1表达DM组分别为(18.30±0.82)mmol/L、(1.97±0.08)mmol/L、(3.22±0.07)mmol/L、(41.0±2.16)μmol/L、(9.87±0.19)mmol/L、(25.99±0.52)mg/24h、12.17±1.94,DMV组分别为(17.89±0.79)mmol/L、(1.94±0.06)mmol/L、(3.20±0.05)mmol/L、(38.9±0.99)μmol/L、(9.05±1.02)mmol/L、(19.87±0.78)mg/24h、9.08±1.2,与对照组[(6.10±0.06)mmol/L、(0.58±0.04)mmol/L、(1.41±0.07)mmol/L、(32.9±2.13)μmol/L、(6.60±0.37)mmol/L、(4.95±0.27)mg/24h、1.19±0.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MCP-1蛋白表达与24h尿UAE定量呈正相关(r=0.943,P<0.05);与Scr水平呈正相关(r=0.823,P<0.05)。结论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抑制MCP-1蛋白表达,可能是其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通过观察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来探讨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3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培哚普利4 mg/天)、缬沙坦组(缬沙坦80 mg/天)和联合用药组(缬沙坦80 mg/天+培哚普利4 mg/天).各组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定量、24 h尿蛋白总量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3组血清肌酐定量较治疗前稍有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24 h尿蛋白总量、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比培哚普利组或缬沙坦组下降更显著(P<0.05),而培哚普利组与缬沙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缬沙坦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减少蛋白尿,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程鹏 《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0):609-611,I0002
目的探讨缬沙坦用于胰岛素强化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9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均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观察组接受缬沙坦胶囊一日1次80 mg,对照组接受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其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外的其他口服降压药,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总量。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总量均下降(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总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用于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并可改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和心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最大峰值流速比值(E/A),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患者血压较前均明显好转,总有效率93.06%;超声心动图复查IVSd、LVPWd及LVMI均降低,EF及E/A均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以有效地降低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及改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79.
缬沙坦对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5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分为缬沙坦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和容积,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流速(VA)和左心房射血力(LAEF)。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并应用V-G染色法和VIDAS-21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治疗后缬沙坦组左心房前后径、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心房CVF明显低于对照组,VA、LA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明显降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重构程度,从而阻止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缬沙坦(valsartan,Val)、普萘洛尔(propranolol,Pro)单独以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大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20 mg/kg,1次/d,灌胃;普萘洛尔组,给予普萘洛尔22.5 mg/kg,2次/d,灌胃;缬沙坦+普萘洛尔组(联合用药组)按相同方法同时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连续15 d。各组均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Ⅲ,PCⅢ)。取胃窦组织,行光镜下观察并测定黏膜下血管面积和最大直径。同时取胃窦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血清中HA、PCⅢ含量均降低(P<0.05)。缬沙坦、普萘洛尔和联合用药均可使PHG大鼠黏膜下层血管面积、最大直径减小(P<0.01),尤以联合用药作用更为显著(P<0.01)。光镜下模型组黏膜下微静脉扩张、迂曲、管壁变薄,淋巴细胞浸润,各用药组较模型组黏膜下血管扩张扭曲好转,微血管及血窦扩张轻,尤以联合用药组更显著。透射电镜下各用药组仅见上皮细胞之间间隙增宽,毛细血管扩张较模型组轻,细胞线粒体较完整,分泌颗粒较多,微绒毛排列整齐,较模型组细胞、线粒体等破坏明显减轻,尤以联合用药组显著。结论缬沙坦和普萘洛尔均可减轻PHG大鼠胃窦黏膜下血管扩张,改善黏膜血供,对PHG大鼠的胃黏膜有明显保护作用,尤以联合用药作用更为显著。同时缬沙坦有减轻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