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80篇
  免费   1775篇
  国内免费   1222篇
耳鼻咽喉   1193篇
儿科学   595篇
妇产科学   588篇
基础医学   893篇
口腔科学   1270篇
临床医学   2356篇
内科学   2457篇
皮肤病学   262篇
神经病学   942篇
特种医学   10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1294篇
综合类   395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032篇
眼科学   675篇
药学   1047篇
  38篇
中国医学   176篇
肿瘤学   143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549篇
  2022年   685篇
  2021年   1114篇
  2020年   1204篇
  2019年   1098篇
  2018年   1083篇
  2017年   947篇
  2016年   1020篇
  2015年   930篇
  2014年   1846篇
  2013年   1733篇
  2012年   1632篇
  2011年   2036篇
  2010年   1855篇
  2009年   1782篇
  2008年   1644篇
  2007年   1646篇
  2006年   1480篇
  2005年   1357篇
  2004年   1028篇
  2003年   889篇
  2002年   822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9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41.
142.
143.
目的 探讨胃癌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 对我院 2002 年 5 月~2004 年 7 月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胃癌 110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 例胃癌中,手术切除 101 例(91 .82%),其中根治性切除91例,姑息性切除10 例;远侧胃切除 78 例(77 .23%),近侧胃切除 7 例(6 .93%),全胃切除16例(15 .84%);行消化道重建的 104 例中,手法吻合 13 例(12 5%),单吻合器67例(66. 42%),双吻合器 24 例(23. 08%)。术后病理早期癌 9 例(8. 18%),进展期胃癌共 101 例(91 .82%)。术前肠外营养支持5~7天14例(12. 73%),术后行肠道营养86 例(85 15%),肠外营养90例(89 .11%)。手术死亡1例(0 .9%),12例发生术后近期并发症(9. 09%)。结论 胃癌患者早期诊断仍困难,但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较以前明显升高,吻合器使用明显增加,有助于降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需长时间营养支持时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容易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回顾性总结手术治疗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经验。方法112例病儿,≤6个月43例(38%,X组),>6个月69例(62%,Y组)。85例行心导管检查。Rastelli A型89例,Rastelli B型10例,Ras- telli C型13例。手术技术分单片法,双片法和简化单片法。术中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异常而即刻再次手术者7例(二尖瓣反流4例,二尖瓣狭窄2例,左室流出道梗阻1例)。术后入重症监护室,左房压8~21 mm Hg,中心静脉压7~12mm Hg。呼吸机平均应用47h,监护室平均滞留6.3d。结果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直径>2mm)13例,二尖瓣中度反流1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例。院内死亡6例(X组1例,Y组5例)。术后随访91例(81%),随访1~5年,平均2.3年。1例术后1年因肺炎心衰死亡,1例术后2年因二尖瓣中-重度反流而换瓣。结论院内死亡率提示,小于6月龄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病婴手术是安全的。随着年龄增大,瓣膜成形效果、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可能会更差。双片法修补室间隔缺损较易发生残余漏(9例,18%),简化单片法出院时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方法(6例,16%)。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后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4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女13例,男11例;年龄65~78岁,平均73.4岁。均为外伤后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位线差,其中Garden分型为Ⅲ型10例,Ⅳ型14例,全部应用后路小切口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随访10~24个月,平均1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0min,手术切口平均长8.0cm,平均输血300ml,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出现。按UCLA(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UCLA评分由术前平均(11.0±3.8)分升至术后平均(24.3±4.5)分(P<0.01)。本组优17例,良4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后路小切口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可获得与常规后路相同的治疗效果,尤其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Mir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Mir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及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结果按Csendes分型。Ⅰ型10例,Ⅱ型6例,Ⅲ型4例,Ⅳ型1例。21例行胆囊切除、瘘口修补或胆肠Roux-en-Y吻合术。结论Mir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选择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7.
吴向武  夏永法 《中国骨伤》2007,20(2):129-129
我院于2003-2006年运用三叶草钢板对32例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2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1例,女11例;年龄25~82岁,平均54·4岁。根据Neer分型[1],其中Ⅳ型3部分11例,4部分4例;Ⅴ型3部分12例,4部分3例;Ⅵ型3部分1例,4部分1例。病程1~10 d,平均4·5 d。损伤原因:跌伤22例,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2治疗方法选用臂丛麻醉或全麻,患者取“沙滩椅”位,采用改良Thompson切口。将上臂外展以利切口暴露,以肱二头肌肌间沟作为解剖标记。如有肱骨头脱位应先复位,将钢板根据肱骨外形塑形,精确匹配肱骨近端…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5-38岁,平均23.96岁。诊断时间距外伤时间最短的为2d,最长的8个月,平均4.1个月。早期明确诊断后行经关节突入路胸椎间盘摘除术。[结果]11例患者获得1、1-3.8年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6年。根据Otani’s等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失败0例。手术优良率为90.91%。[结论]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较少见,无典型临床表现,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远期优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9.
颅内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手术治疗的颅内假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其中创伤性9例,感染性7例。结果出院时临床状况优良11例,轻残3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创伤性,术后发生脑梗死)。对12例行3个月。5年门诊随访,均未发生再出血。结论颅内假性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中特殊且较复杂的类型,其诊断和处理策略与一般动脉瘤不同。提高对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认识,以及有效应用神经外科技术,可以降低假性动脉瘤的手术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脑AVM显微手术切除术中,使用Aloka SSD 4000型超声检查仪扫描,进行AVM定位、辨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确定血肿与AVM的关系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AVM残留与否,并与术后脑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26例畸形血管团均住实时超声下清晰显示并获得全切除。血肿区为高同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动脉与正常血管在血流动力学上有差别;术中超声影像所示的病变全切除为术后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够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指导皮质切口的设计,并可判定病灶是否全切除.对于术前的MRI、DSA检查起到很有价值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