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76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13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323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13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8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目的 评估血浆微小RNA-103(miR-103)和RNA-107(miR-107)对脓毒症患病死亡风险的预判,并探讨其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联的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20例(脓毒症组),入院24 h之内收集血液样本;选取同期健康对照者120例(健康对照组),入组时收集血液样本,并分离血液样本中血浆。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miR-103和miR-107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脓毒症组血浆中某些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收集脓毒症组临床指标并计算其28 d死亡率。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临床辅助诊断的预判分析,采用Coxs回归模型分析脓毒血症死亡的关联因素。 结果 miR-103和miR-107在脓毒症组表达水平相比健康对照组均降低,且可作为脓毒症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3(95%CI:0.854~0.933)及0.941(95%CI:0.913~0.968)。脓毒症组miR-103和miR-107表达水平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II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血清肌酐、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及白介素-8均呈负相关,与白蛋白呈正相关。此外,miR-103和miR-107在脓毒症死亡患者中表达水平较脓毒症存活患者降低。多元Cox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03表达是预测脓毒症组28 d死亡率的独立因素。 结论 miR-103和miR-107低表达与脓毒症相关,并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28 d死亡率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血清microRNA-34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斑块形成组及斑块未形成组(其中又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并检测各组血清mir-34a、Sirt1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斑块形成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斑块未形成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斑块未形成组(P<0.05);血清mir-34a水平预测斑块形成的AUC值为0.913,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2.90%、85.70%;血清Sirt1水平预测斑块形成的AUC值为0.874,敏感度及特异度为71.40%、91.50%;不稳定斑块组血清mir-34a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血清Sirt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血清mir-34a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AUC值为0.767,敏感度及特异度为51.00%、90.90%;血清Sirt1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AUC值为0.756,敏感度及特异度为57.60%、87.80%。结论 血清mir-34a、Sirt1水平异常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脑梗死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预测和验证miR-200c-3p的靶基因并探讨其对肾母细胞瘤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iR-200c-3p在肾母细胞瘤中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建立SK-NEP-1及G401的miR-200c-3p过表达及抑制表达的稳定细胞系。实验设未转染组(Blank)、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mic NC)、miR-200c-3p模拟物组(miR-200c-3p mimic)、抑制剂阴性对照组(inhibitor NC)及miR-200c-3p抑制剂组(miR-200c-3p inhibitor)。采用 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CNE2在SK-NEP-1及G401不同组中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00c-3p 和CCNE2的靶向关系,细胞计数盒(CCK-8)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200c-3p对SK-NEP-1及G4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CNE2为miR-200c-3p的靶基因之一。RT-PCR实验结果示肾母细胞瘤细胞中miR-200c-3p模拟物组的CCNE2的表达水平低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CCNE2是miR-200c-3p的靶基因(P<0.01)。Western blot示在肾母细胞瘤细胞中miR-200c-3p模拟物组的CCNE2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P<0.05);CCK-8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证实miR-200c-3p对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而miR-200c-3p抑制剂组结果相反。结论 miR-200c-3p通过靶基因 CCNE2抑制肾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4.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是一类内源性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可通过降解信使RNA并抑制其翻译在转录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和增殖等多个生命过程。MicroRNAs-126(miR-126)是一种内皮特异性miRNA,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近期研究表明,miR-126能显著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疾病的预后。本文就miR-126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微小RNA-24(miR-24)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HLE-B3细胞凋亡的影响,分析其与线粒体中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胱天蛋白酶激活因子/低等电位点的凋亡抑制蛋白的直接结合蛋白(the 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direct IAP-binding protein with low PI,Smac/Diablo)-XIAP-caspase-9/3凋亡途径的关系。方法 将HLE-B3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组、H2O2+miR-24 NC组和H2O2+miR-24 抑制剂组。先按照miR-24抑制剂、miR-24 NC试剂盒说明书转染H2O2+miR-24抑制剂组和H2O2+miR-24 NC组细胞24 h,然后向H2O2组、H2O2+miR-24 NC组和H2O2+miR-24 抑制剂组HLE-B3细胞中加入200 μmol·L-1 H2O2干预24 h,收集细胞用于后续实验;将正常培养的HLE-B3细胞设置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HLE-B3细胞miR-24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各组HLE-B3细胞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各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探针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利用红绿荧光强度比反映线粒体膜电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HLE-B3细胞线粒体和细胞质分级中Smac/Diablo及细胞质分级中XIAP、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当H2O2浓度大于200 μmol·L-1时,细胞存活率均小于50%,本实验以200 μmol·L-1 作为最适H2O2浓度。对照组、H2O2组、H2O2+miR-24 NC组和H2O2+miR-24抑制剂组细胞miR-24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02、2.73±0.09、2.69±0.07 和1.15±0.06;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细胞中miR-24表达升高(P<0.05);与H2O2组和H2O2+miR-24 NC组相比,H2O2+miR-24抑制剂组中miR-24表达降低(均为P<0.05),但H2O2组与H2O2+miR-24 NC组中miR-2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2O2组和H2O2+miR-24 NC组相比,H2O2+miR-24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均为P<0.05),但H2O2组与H2O2+miR-24 NC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H2O2组、H2O2+miR-24 NC组和H2O2+miR-24抑制剂组红绿荧光强度比分别为0.24±0.02、0.12±0.02、0.15±0.03、0.31±0.06。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红绿荧光强度比降低(P<0.05);与H2O2组和H2O2+miR-24 NC组相比,H2O2+miR-24抑制剂组红绿荧光强度比均升高(均为P<0.05),但H2O2组与H2O2+miR-24 NC组红绿荧光强度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2O2组和H2O2+miR-24 NC组相比,H2O2+miR-24抑制剂组线粒体分级中Smac/Diablo蛋白及细胞质分级中XIAP蛋白表达升高(均为P<0.05),细胞质分级中Smac/Diablo、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均为P<0.05),但H2O2组与H2O2+miR-24 NC组线粒体、细胞质分级中Smac/Diablo蛋白及细胞质分级中XIAP、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表达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iR-24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Smac/Diablo-XIAP-caspase-9/3凋亡途径,抑制H2O2诱导的HLE-B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miRNA-2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56例经病理确诊的ESCC患者的手术切除组织(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miRNA-205的表达,并分析miRNA-205在不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差异.结果 ESCC患者组织中miRNA-205相对表达量为1.475(0.444~5.47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Z=-3.067,P=0.002);miRNA-205在不同TNM分期ESCC患者组织中存在差异,TNM分期越高,miRNA-205表达量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335,P<0.001);miRNA-205在淋巴结转移阴性/阳性组织中存在差异,淋巴结转移阳性组miRNA-205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Z=-3.353,P=0.001).结论 miRNA-205在ES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并可能参与ESC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microRNA-206(miR-206)、microRNA-29b(miR-29b)、microRNA-133a(miR-133a)的表达及对骨折患者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该院100例骨折愈合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血清miR-206、miR-29b、miR-133a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骨折延迟愈合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miR-206、miR-29b、miR-133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miR-206、miR-29b、miR-133a预测骨折延迟愈合的准确性分别为82.79%、83.90%和86.67%,较3者联合预测准确性(96.72%)低。3者联合预测骨折延迟愈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94%(95% CI:0.922,0.986)、96.00%(95% CI:0.937,0.993),高于单独预测。结论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miR-206、miR-29b、miR-133a相对表达量较高;3者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患者延迟愈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小RNA(microRNA miR-205-5p)、程序性细胞坏死因子5(programmed cell necrosis factor 5,PDCD5)、Beclin1的表达情况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7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miR-205-5p、PDCD5、Beclin1的表达情况,分析miR-205-5p、PDCD5、Beclin1的相关性及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癌组织中miR-205-5p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DCD5、Beclin1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患者miR-205-5p、PDCD5、Beclin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1/2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患者miR-205-5p表达升高,PDCD5、Beclin1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iR-205-5p、PDCD5、Beclin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05-5p、PDCD5之间呈负相关,miR-205-5p、Beclin1之间呈负相关,PDCD5、Beclin1之间呈正相关(P<0.05)。三项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高于miR-205-5p、PDCD5、Beclin1单项诊断(P<0.05)。 结论 miR-205-5p表达升高,PDCD5、Beclin1表达降低对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参与子宫内膜癌的演变进程,临床可根据上述指标对子宫内膜癌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MicroRNA-132(miR-13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在本医院行外周血管造瘘手术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样本及周围正常血管样本各30例,分为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30);利用RT-qPCR验证miR-132在30例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miR-132的表达,继而通过流式细胞及激光共聚焦技术分析过表达miR-132的HUVEC内活性氧(ROS)、ROS与线粒体的定位关系、线粒体活性氧超氧化物(mtROS)、线粒体膜电位状态(MMP)以及线粒体膜转换孔通透性(mPTP)的功能变化;通过ELISA检测HUVEC内线粒体氧化还原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Ⅴ型)活性的状态;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血管样本(对照组)相比,miR-13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01);相比于正常HUVEC,脂质体转染的HUVEC内miR-132表达量显著上升(P<0.001),细胞内ROS明显增加(P<0.001),且大部分ROS与线粒体存在共定位关系;同时于正常HUVEC,miR-132过表达的HUVEC细胞内MMP下降(P<0.001)、mtROS升高(P<0.001)、线粒体活性氧mPTP更多开放(P< 0.001),继而引起线粒体氧化还原呼吸链应激障碍,铁死亡关键蛋白GPX4显著下调(P<0.001)、氧化蛋白NOX4显著增多(P< 0.001)。结论 MiR-132可通过诱导线粒体氧化应激障碍-铁死亡进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有望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0.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易骨折为特点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当今社会,其发病率逐年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导致的后遗症、副损伤给社会及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生活负担。近年来诸多研究发现microRNA具有明确的抗骨质疏松作用,随着基因疗法应用的推广,microRNA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起到了很好的靶向作用,同时相关文献阐释,尤其是其家族成员microRNA-21可通过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在OP等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对microRNA-21在骨质疏松中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OP靶向治疗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