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19篇
  免费   1278篇
  国内免费   516篇
耳鼻咽喉   116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1140篇
口腔科学   488篇
临床医学   1558篇
内科学   1118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508篇
特种医学   10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348篇
综合类   2906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007篇
眼科学   272篇
药学   1270篇
  36篇
中国医学   987篇
肿瘤学   17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374篇
  2021年   682篇
  2020年   732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540篇
  2016年   639篇
  2015年   617篇
  2014年   1304篇
  2013年   1221篇
  2012年   1178篇
  2011年   1342篇
  2010年   1016篇
  2009年   985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953篇
  2006年   856篇
  2005年   729篇
  2004年   651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目的】了解携带IL-1B(+3954)等位基因2的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后龈下菌斑中牙周可疑致病菌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了携带IL-1B(+3954)等位基因2牙周炎患者的42颗患牙为实验组(B2+group),无携带该等位基因牙周炎患者的40颗患牙为对照组(B2-group)。收集两组患牙在牙周基础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时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采集龈下菌斑,采用细菌培养鉴定方法测定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出率和检出量(CFU/g)。【结果】(1)在同一观察时间点,两组的临床牙周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2)基线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周可疑致病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而实验组的梭杆菌、类杆菌和BPAR检出量则较对照组高(P〈0.05)。(3)基础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检出率和检出量明显下降(P〈0.05)。(4)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的可疑致病菌检出率和检出量较1个月均有上升,且实验组的BPAR检出率和检出量均较对照组高(P〈0.05)。(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的检出率基本回复基线水平;而实验组的真杆菌、梭杆菌、类杆菌和BPAR检出量则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1)对于PD≥6mm的牙周炎患牙,基础治疗只能暂时控制牙周可疑致病菌。(2)基础治疗前后,携带IL-1B(+3954)等位基因2患者的牙周深袋处都可检出有更多的梭杆菌、类杆菌和BPAR。  相似文献   
992.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原则及其外部约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认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应坚持五方面原则;同时探讨了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外部约束机制,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管理者市场、监管、社会伦理与道德等方面。认为存在不足与缺失,对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93.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感染源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检测,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不同来源,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结果:在从感染部位分离出的病原体中,G-菌占56.3%,G+菌占34.4%,真菌占9.3%。符合近年来病原体种类变化的趋势,即G-菌比例在增加,G+菌比例在减少的变化。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最鲜明特点之一,本文就脏腑生理、病理的整体联系以及五脏与自然界的整体性,阐述了《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思想。  相似文献   
995.
成人高等教育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是对受过中等职业(学制为2~3年)教育的、进行的培养特殊群体。培养人才目标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中医内科学教学法的研究,关系这一特定人才培养的方向。目前新的教学法有案例教学,PBL教学,导入教学,多媒体教学,类比教学等。在成人高等教育中以什么样的教学法为佳,值得思考和重视。其中,“病案导入—双主法(以教师为主教、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教学—病案强化理论”是较适宜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996.
罗轶  彭永岳  张晓峰  孙玉强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6):915-916,I0002
目的 探讨掌侧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或再加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2例.AO分型A3型13例,B2型5例.B3型7例.C1型10例,C2型12例.C3型5例。其中植骨9例,同时行尺骨内固定7例。结果 5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41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采用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38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为90.4%。结论 掌侧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内固定稳妥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并总结其经验.方法 对28例36足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其中SandersⅢ型12足,Ⅳ型24足,采用外侧延伸的"L"型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34足一期植骨,术后石膏托短期外固定.结果 28例均获随防,时间10月~3年.优14足,良19足,差3足,优良率91.6%.结论 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满意疗效.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和距下关节面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83例,患者平均年龄67.8岁,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动力髋螺钉(DHS)、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4.4个月(2个月至5年),6个月功能无异常:非手术治疗组为67.8%,DHS组为92.3%,PFN组为96.7%。结论不同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各种方法有其自身特点,PFN是髓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99.
本院自2000年~2006年, 应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43例,现将临床资料做一回顾, 分析其并发症并探讨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AF系统治疗的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成功,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无脑脊液漏。经过6-10个月随访,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95.21±2.53)%;椎体后缘高度为(96.32±1.52)%。术后脊椎后凸Cobb’s角为7.51°±2.37°。术后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