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33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355篇
预防医学   174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122篇
中国医学   124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骨密度老年人群的体成分、肌力和心脏功能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骨密度检查年龄为65~80岁的500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受试者骨骼肌指数、体脂肪率、脂肪控制、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肌力;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并记录受试者心脏功能(EF、EDV、ESV、FS、HR、e/a)。结果 在500例研究对象中,骨量异常人数较多,占77 %,其中骨质疏松者93人(18.6 %),骨量减少者292人(58.4 %),骨量正常者115人(23%)。在男性中,骨质疏松者21人(8.4 %),骨量减少者153人(61.2 %),骨量正常者76人(30.4 %);在女性中,骨质疏松者72人(28.8 %),骨量减少者139人(55.6 %),骨量正常者39人(15.6 %);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比例高于男性。女性的体脂肪率(37.20±4.13)高于男性(28.15±5.38);女性骨骼肌指数(8.20±0.58)低于男性(9.23±0.55)(P<0.05)。500例研究对象中需进行肌肉控制(增肌)的比例为55.6 % (278人),需进行脂肪控制(减脂)的比例为100 %(500人)。男性、女性分别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骨质正常组,三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脂肪率、脂肪控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男性组BMI、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T值、 Z值、骨骼肌指数、肌肉控制、右臂肌肉量、右手握力、左手握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T值与骨骼肌指数、BMI、右臂肌肉量及右手握力呈正相关;相较BMI,T值与骨骼肌指数、右臂肌肉量相关性更高;与肌肉控制(增肌)呈负相关(r值= – 0.326,P=0.000);与体脂肪率及脂肪控制无相关性。心脏功能EDV(F=0.042,P=0.958)、ESV(F=0.008,P=0.992)、EF值(F=0.060,P=0.942)、FS值(F=0. 057,P=0.945)、HR(F=0. 032,P=0.9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F=3.768,P=0.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群骨量异常比率较高,随着骨密度减低,骨骼肌指数及肌力也会下降,且骨质疏松患者易出现心脏舒张功能减低。利用生物电阻抗测定人体成分可以分析骨质疏松患者人体成分变化,能够更细化地了解其肌肉和脂肪的含量,为进一步预防、治疗骨质疏松及优化老年人人体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膜转导蛋白阻滞剂和活性氧清除剂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与心房颤动(房颤)诱发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华田园犬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交感性房颤1组、交感性房颤2组、交感性房颤3组,各组分别于交感神经刺激和药物干预前后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及房颤诱发率,检测Cx43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交感性房颤各组干预后AERP明显缩短,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5)。与交感性房颤1组和交感性房颤3组比较,交感性房颤2组AERP明显缩短,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交感性房颤各组干预后Cx43总蛋白无明显改变(P>0.05),磷酸化Cx43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交感性房颤1组和交感性房颤3组比较,交感性房颤2组磷酸化Cx43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膜转导蛋白阻滞剂可阻断细胞膜Cx43向线粒体膜转运,磷酸化Cx43水平下降导致氧化应激失衡,增加了房颤的易感性。活性氧清除剂可减少过度氧化导致的细胞膜和线粒体Cx43损伤作用,减轻心房电重构,降低房颤诱发率。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FITM)是一种近来发现的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家族,它能抑制多种有或者无胞膜病毒的复制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同时近期有研究显示IFITM3对人类多种肿瘤细胞及干细胞的迁移等起重要作用,但IFITM3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和扩散转移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对IFITM3蛋白在人类肿瘤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脾破裂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CT增强扫描证实的36例小儿脾破裂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影像。结果36例小儿脾破裂中真性破裂12例,包膜下破裂8例,中央型破裂16例;破裂高回声为主患儿25例,低回声为主患儿11例。高频线阵诊断阳性34例,2例阴性,诊断符合率94%;低频凸阵诊断阳性26例,10例阴性,诊断符合率72%,本组结果计算出χ2=6.4,P<0.01。结论小儿脾破裂首选使用高频超声检查,能较好提供脾脏破裂的临床分型,发现脾脏破裂有很高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决策提供很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肾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陡然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1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突然升高,从患者基础疾病、基因多态性、合并用药等复杂的因素中逐一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影响因素。结果 伏立康唑片引起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结论 在肝肾移植术后的用药中,要重视伏立康唑片和他克莫司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癌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少见,其病理学类型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主。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类型、临床表现及预后存在差异。儿童时期电离辐射暴露是甲状腺癌唯一确定的危险因素,并存在线性的剂量-效应关系。5%~10%的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病人有甲状腺肿瘤相关疾病的家族史,具有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家族史的儿童及青少年患癌风险更高。与成人不同,儿童甲状腺癌中RET/PTC基因重排更为常见,可能是电离辐射相关的致癌因素。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表现出类似低外显率的常染色体疾病或多基因疾病模式,并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其中关键的遗传分子改变目前仍不清楚。儿童及青少年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甲状腺癌的共患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儿童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时发生PTC的风险更高。超重和肥胖可能与儿童及青少年期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并且会增加成年后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儿童时期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发育异常等诸多问题;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成年后具有更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此外,儿童甲状腺癌还受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环境致癌物等其他环境与营养因素的影响。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疾病预后,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TL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在DCIS浸润和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03例DCIS、3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 DCIS-MI)和78例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DC)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DCIS、DCIS-MI和IDC癌灶内TLS密度,评价TL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DCIS中不同核级组间TLS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核级的增高TLS密度增高。DCIS-MI的TLS发生率为96.9%(31/32),高于DCIS的TLS发生率[78.6%(81/103)](χ2=21.680,P<0.001);不同核级组间TLS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IDC患者组织学分级组间(P<0.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li1、Gli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中Gli1、Gli3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Gl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36.1%,Gli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和30.6%.Gli1和Gli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Gli1和Gli3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3,P<0.05).Gli3的表达与临床指标(年龄、肿瘤大小、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Gli1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但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Gli1、Gli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具有相关性,且Gli1的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检测Gli1、Gli3蛋白表达有助于肝细胞癌的诊断,可能作为判断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兴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鸿惠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胼胝体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比较MRI、CT检查结果与MR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以MRA为金标准,比较MRI、CT检查急性胼胝体梗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ROC曲线分析,记录AUC值。结果MRI检查结果与MR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92)高于CT(Kappa=0.451)。MRI检查急性胼胝体梗死的准确度高于CT,AUC值大于CT。结论MRI诊断急性胼胝体梗死准确度高于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