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8篇
  免费   701篇
  国内免费   507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258篇
妇产科学   128篇
基础医学   1439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2312篇
内科学   1790篇
皮肤病学   120篇
神经病学   529篇
特种医学   4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88篇
综合类   231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85篇
眼科学   85篇
药学   1417篇
  7篇
中国医学   309篇
肿瘤学   391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365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767篇
  2013年   878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707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662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601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52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20篇
  1976年   24篇
  1974年   17篇
  1973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刘秋菊 《中国医药》2006,1(5):297-299
目的分析并比较NE系列的两种冲击波源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碎石时的疼痛程度、碎石时间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NE-IV型液电冲击波源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1290例及应用NE-VB型电磁冲击波源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1196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碎石时间、碎石时的疼痛程度及副作用的比较。结果应用电磁冲击波源碎石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4%,治疗时间23~60min,平均(35.3±5.7)min;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治疗时间3~60min,平均(30.5±6.1)min。碎石时患者的疼痛感觉轻。液电冲击波源碎石机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7%,治疗时间25~110min,平均(38.0±9.8)min;输尿管下段结石为85.7%,治疗时间4~90min,平均(35.8±7.7)min。碎石时患者的疼痛感觉明显。此外,肾绞痛、血尿、恶心、呕吐、皮肤瘀斑等副作用明显高于电磁冲击波源碎石机治疗组。结论电磁冲击波源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优于液电冲击波源碎石机,而且更安全、有效、痛苦小。  相似文献   
72.
复式脉冲低能量ESWL治疗肾结石76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式脉冲HB-V型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复式脉冲HB-ESWL-VG型低能量碎石机治疗直径<2.0 cm的各类肾结石769例,治疗工作电压3~9 kV,平均冲击次数2 300次.结果肾盏结石总粉碎率为97.4%,其中上中盏结石复打率为13.1%,术后3个月排净率为89.4%,下盏结石复打率为17.3%,排净率为81.5%;肾盂结石粉碎率为98.3%,复打率为6.1%,术后3个月排净率为93.0%.结论复式脉冲低能量ESWL治疗肾结石具有治疗成功率高、复打率低、无严重并发症、副作用少之优点.  相似文献   
73.
体外震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骨科领域,目前,它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多种骨相关疾病。为指导其进一步用于临床治疗并提高疗效,了解它对正常骨组织的影响和对骨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非常重要。现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些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就体外震波对骨和骨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未成熟心肌和心肌间质的影响. 方法:健康新生长耳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C组):ip生理盐水0.4 mL,24 h后取离体心脏,常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灌注15 min转为工作心15 min后停灌45 min,恢复灌注15 min改为工作心30 min;实验组(E组):ip去甲肾上腺素, 24 h后取离体心脏,方法同对照组. 测定心肌细胞中HSP70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含水量(MWC)、心肌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P)含量、内皮素(ET) 含量、心肌细胞内Ca2 含量、心肌线粒体Ca2 -ATPase活性及其Ca2 含量、心肌线粒体合成ATP能力[ATP]m,心肌超微结构. 结果:E组HSP70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MWC低于C组(P<0.05);ATP含量、SOD活性、心肌线粒体Ca2 -ATPase活性、[ATP]m, HP含量优于C组(P<0.01),MDA含量、CK, LDH漏出率、心肌细胞内Ca2 含量、心肌线粒体Ca2 含量、ET含量低于C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C组明显减轻. 结论:HSP70对缺血再灌注未成熟心肌和心肌间质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为加强外科围手术期处理,观察应用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方案(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运用EGDT使入ICU8h内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和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达标。结果 本组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在8h内CVP达标20例,MAP达标20例,ScvO2达标16例。结论 应用EDGT治疗感染性休克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性,在限定的时间内使所有的目标值达标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猪输注不同剂量游离血红蛋白(FHb)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探讨FHb对休克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头家猪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FHb(0、2.5、5、10、15 ms/ks体蕈),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各重要脏器功能变化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发生率,检测休克动物在输注不同剂量FHb后血清IL-12、IFN-γ的含情变化.结果 失血性休克猪在输注FHb后血清IL-12及IFN-γ含量明显下降(P<0.01),它们的变化趋势与FHb剂量呈负相关.其中输注FHb 15 ms/kg体重组动物MODS发生率与休克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 FHb能明显抑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抗原提呈细胞(APCs)的功能,使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输注高剂量FHb(>15 mg/kg体重)会增加失血性休克动物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应用大鼠脾损伤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模型探讨低压及低压扩容复苏治疗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的可行性。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5 0只 ,在大鼠脾损伤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等分为 5组 ,组 1 :假手术组 ;组 2 :休克未处理组 ;组 3:常压复苏组 (急救期控制MAP在 80mmHg以上 ) ;组 4 :低压复苏组 (急救期控制MAP在 6 0mmHg±5mmHg) ;组 5 :低压扩容复苏组 (急救期输入硝普钠 5 μg·kg- 1 ·min- 1 ,同时输液控制MAP在 6 0mmHg± 5mmHg)。结果  1~ 5组平均存活时间 (min)分别为 1 80、73.5 0± 8.0 4、1 1 4 .30± 31 .33、1 4 6 .70± 2 8.0 7和 1 71 .6 0± 1 5 .74 ,除组1、组 5外 (P =0 .0 6 71 ) ,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5组的急救期出血量 (ml·kg- 1 )分别为 :3.79± 1 .39、1 7.4 1± 8.88、8.6 7± 4 .5 9、1 0 .33± 4 .31 ,其中组 3出血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 ;组 4、组 5与组 2比较出血量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在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治疗中 ,低压及低压复合适量硝普钠扩容复苏方法可改善组织代谢 ,提高生存时间 ,是更为理想的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COXⅠ、COXⅡ、COXⅢ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 ,分离肠上皮细胞后进行RNA的提取 ,应用RT PCR检测COXⅠ、COXⅡ、COXⅢ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 1h ,COXⅠ、COXⅡ基因表达开始增强 ,2h表达最强 ,以后随着休克时间延长 ,表达又逐渐减弱 ,失血性休克晚期 5h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失血性休克可引起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Ⅰ、COXⅡmRNA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9.
槲皮素对K562/A02细胞株热休克蛋白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槲皮素对K562/A02细胞株70kd热休克蛋白(HSP70)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 热处理前后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槲皮素,RT-PCR方法检测HSP70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SP70蛋白表达。结果 热处理明显增加K562/A02细胞HSP70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热处理前加入槲皮素,HSP7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热处理后加入槲皮素,HSP7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热处理能明显增加K562/A02细胞HSP70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槲皮素能抑制K562/A02细胞HSP70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且抑制点早于HSP70的基因转录;槲皮素在K562/A02细胞HSP70基因转录启动后则不再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ESWL致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黄芪是否通过调节HIF-1α的表达而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45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ESWL损伤组和黄芪治疗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所有动物接受ESWL处理(18kV,1 500次)。黄芪治疗组家兔于冲击前3d至后2d,每天注射黄芪注射液2.0g/kg。2周后处死家兔,取肾脏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IF-1α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ESWL处理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脱落,小管内可见大量管型,肾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黄芪治疗组以上病变显著减轻。ESWL损伤组HIF-1α显著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黄芪能够明显抑制HIF-1α的表达。结论HIF-1α参与了ESWL对肾脏的损伤,黄芪可能通过抑制HIF-1α的表达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