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403篇
预防医学   82篇
药学   263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目的 研究妇科手术后病人在罗比卡因 (Rop)不同背景剂量输注下 ,有或无吗啡 (Mor)负荷剂量对硬膜外PCA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术病人 12 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六组 ,通过三通管硬膜外给予背景剂量 0、2、4、6、4和 6ml/h 0 2 %Rop输注 ;另一泵镇痛液为0 0 1%Mor ,前四组 (C0 、C2 、C4 、C6组 )以LP模式 (负荷剂量 +PCA)加强镇痛 ,后两组 (C4N和C6N组 )以P模式 (仅用PCA)辅助 ,观察镇痛评分、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六组镇痛效果均达到满意程度 ,其质量分数C0 组 0 0 5 ) ;各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均无呼吸抑制。结论 妇科经腹手术后以 0 2 %Rop 4~ 6ml/h背景剂量输注 ,可采用有或无负荷剂量模式 ,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比较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胃肠动力、运动阻滞的影响,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PCEA的最佳浓度。方法9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行妇科手术的患者,术后PCEA随机接受0.075%、0.1%和0.125%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6mg、氟哌利多2.5mg,自控镇痛的设置为:总量120ml,初始负荷剂量5ml,背景剂量恒速2ml/h,自控2ml/次,间隔时间15min。镇痛效果、胃肠动力及下肢肌力的评估指标分别为:视觉模拟量表(VAS)、第1次肛门排气或者排便时间和修正Bromage分级。采集数据时间:手术当天17:00、术后第1天08:00、术后第1天17:00、术后第2天8:00。结果3组的镇痛效果、胃肠动力及运动阻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能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且无下肢运动的阻滞。结论0.075%罗哌卡因PCEA可以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保护胃肠动力,无运动阻滞。  相似文献   
133.
硬膜外腔罗比卡因的浓度及容量对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不同速率罗比卡因在开胸术后硬膜外腔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 0例开胸手术后病人随机均分为四组 :Ⅰ组 ,0 0 5 %罗比卡因 +芬太尼 1μg/ml,8ml/h ;Ⅱ组 ,0 1%罗比卡因 +芬太尼 2 μg/ml,4ml/h ;Ⅲ组 ,0 2 %罗比卡因 +芬太尼 4 μg/ml,2ml/h ;Ⅳ组 ,0 1%布比卡因 +芬太尼 2 μg/ml,4ml/h。各组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每次 2ml,锁定时间15min。各组负荷量为芬太尼 5 0 μg +0 75 %罗比卡因或布比卡因 (2ml) +生理盐水至 4ml。观察病人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效果及术后 4 8h疼痛评分 ,Ⅰ、Ⅱ、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明显优于Ⅲ组 (P <0 0 5 ) ,且 4 8hPCEA消耗量、总按压次数与有效按压次数之比 (TPCA/EPCA)Ⅲ组明显高于Ⅰ、Ⅱ、Ⅳ组 (P <0 0 5 )。Ⅲ组术后当日还需辅助使用其他镇痛药(5 / 15 )。瘙痒、恶心、呕吐、镇静程度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未观察到呼吸抑制或下肢运动神经阻滞。Ⅳ组出现血压下降 6例 (4 0 % ) ,自觉咳嗽无力 3例 (2 0 % ) ,Ⅲ组自觉咳嗽无力 2例 (13 33% )。结论  0 0 5 %罗比卡因 +芬太尼 1μg/ml、背景 8ml/h或 0 1%罗比卡因 +芬太尼 2 μg/ml、背景 4ml/h对开胸手术后病人不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  相似文献   
134.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ASAI或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无镇痛组(N组),每组40例。A组和B组采用PCEA,N组不给镇痛药物。A组:舒芬太尼0.2.g/L+0.1%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芬太尼2μg/L+0.1%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两组和N组在PCEA15、60min及宫口开全时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5min,A、B两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分娩镇痛效果好,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5.
罗比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奕红  傅善忠 《华夏医学》2002,15(2):155-156
目的:用不同浓度罗比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以研究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对臂丛神经痛觉和运动的阻滞作用,方法:60例因上肢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25%布比卡因30ml,B组0.25%罗比卡因30ml;C组0.2%罗比卡因30ml,采用相同麻醉方法后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与A组相比,B,C组麻醉完全起效时间延长;B组感觉阻滞完全,维持时间相仿,运动阻滞恢复快,C组感觉阻滞完全,感觉与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短,结论:与0.25%布比卡因相比,罗比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时,有效明显的运动感觉阻滞分离。  相似文献   
136.
术后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和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开胸术后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效果和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病人 (ASAI~II)随机分为两组 :罗哌组 (n =2 0 )给予 0 .2 %罗哌卡因 (复合 2 μg/ml芬太尼 )胸椎硬膜外连续输注 ,4ml/h ;吗啡组 (n =2 0 )给予静脉吗啡自控镇痛。采用 10cm视觉模拟评分尺评估术后 1日、2日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 ,测量术前和术后 1日、2日肺功能 (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出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血气 ,记录副作用、肺部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日。结果 :(1)术后 1日、2日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罗哌组显著低于吗啡组 (P <0 .0 1) ;(2 )术后 1日、2日罗哌组肺功能显著优于吗啡组 (P <0 .0 5 ) ,罗哌组氧分压显著高于吗啡组 (P <0 .0 1) ;(3)吗啡组术后恶心发生率显著高于罗哌组 (P <0 .0 5 ) ,其它副作用无显著差异 ;(4)均无肺部合并症发生 ,术后住院日无显著差异。结论 :0 .2 %罗哌卡因 (复合 2 μg/ml芬太尼 )可安全有效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 ,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临床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60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随机被分为盐酸罗哌卡因组(R组),盐酸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30例。R组应用0.2%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0.5μg·mL-1;B组应用0.125%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0.5μg·mL-1。观察其镇痛效果、剂量、运动阻滞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B组的VAS评分、用药总量无显著差异。两组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比较也无显著差异,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和可靠,其作用与布比卡因相比无差别。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股神经导管不同给药方式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持续给药组(A组,0.20%罗哌卡因)和间断给药组(B组,0.33%罗哌卡因).观察患者术后48 h内VAS评分及拔管后24 h股神经感觉功能和改良Bromage评分.结果 术后24hB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术后48 hB组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罗哌卡因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1).B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均未出现延迟.结论 经股神经导管持续或间断给予罗哌卡因均能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对股神经功能均没有明显影响;0.33%罗哌卡因间断给药可减少镇痛药用量.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156例ASAⅠ-Ⅱ级的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双盲对照观察。所有产妇均采用蛛网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观察组硬膜外维持用药为0.2μg/ml舒芬太尼和0.1%罗哌卡因,对照组为2μg/ml芬太尼和0.1%罗哌卡因。观察比较两组给药后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镇痛满意度、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运动阻滞、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痛起效时间较对照组快,且镇痛效果、镇痛维持时间及镇痛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0 min以后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Bromage评分、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鞘内给药在分娩镇痛中具有镇痛起效快、镇痛作用强、镇痛维持时间长、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利多卡因分别复合罗哌卡因经骶管注入用于小儿尿道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经骶管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 ( R组)、0.8%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1 ml/kg(L组)和舒芬太尼0.5μg/ml+0.2%罗哌卡因1 ml/kg(S组)。术后0、1、2、4、6、8、12、24 h分别用改良CHEOPS和Bromega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儿未观察到局麻药中毒反应。 S组4 h后各时点CHEOPS评分均低于L组和R组( P<0.05)。术后6小时所有患儿运动功能完全恢复( Bromage 评分>1分, P >0.05),在观察期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用于小儿尿道术后镇痛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