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403篇
预防医学   82篇
药学   263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对比研究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在局麻下老年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择期局麻下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罗哌卡因组)和对照组(利多卡因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患者接受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1%利多卡因局麻。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局麻药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氧饱和度的组间及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局麻药起效时间和止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当时(T4)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 h(T5)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局醉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其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组(A组)和常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B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比较两组术后6、12、24、36、48 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36、48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满意率为93.3%,B组为6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B组为2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与常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应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少,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确定0.2%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纳入拟在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5例,年龄62~78岁,体质量55~89 kg。ASAⅠ或Ⅱ级,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患侧股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2%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剂量为20 mL ,阻滞完全则下1例容量减少2 mL ,阻滞不全则增加2 mL。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0.2%罗哌卡因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95% C I)。结果0.2%罗哌卡因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15.1(13.4~16.7) mL。结论0.2%罗哌卡因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5.1 m L。  相似文献   
994.
王春  张望平  金丹 《西部医学》2018,(11):1603-1606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乳癌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 I~1I级,年龄35~65岁行择期乳腺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0.2% 罗哌卡因+5μl/ml芬太尼组)和对照组(0375%罗哌卡因组)各40例。经T4~5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给药(0.2% 罗哌卡因+5μl/ml芬太尼或0.375%罗哌卡因)。观察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评估麻醉效果,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脉搏氧饱和度,测量手术前后动脉血气。结果 观察组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无呼吸、循环抑制;对照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毕时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胸段硬膜外麻醉, 镇痛效果好, 对呼吸及循环无明显影响, 可安全用于乳癌手术。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118-1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择122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0.3%浓度罗哌卡因,研究组给予0.5%浓度罗哌卡因。结果研究组麻醉完善率(88.52%)、尺神经完全阻滞率(85.25%)、桡神经完全阻滞率(100.00%)、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90.16%)、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100.00%)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镇痛持续时间(9.56±3.48 min)、运动阻滞恢复时间(9.02±3.48 min)均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12.58±1.15min)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0.5%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0.3%浓度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经T6、T8水平入路的改良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肝移植术患儿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择期行肝移植术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0~3岁,ASA 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联合改良SAPB组(S组)和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15例。气管插管后S组于双侧T6、T8水平行超声引导下改良SAPB,注入0.25%罗哌卡因1 ml/kg+地塞米松0.2 mg/kg,各注射点等量均分。两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一致。术后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咪达唑仑2 μg·kg-1·min-1+瑞芬太尼3 μg·kg-1·h-1镇痛,并根据Comfort评分调整瑞芬太尼泵速。记录术中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瑞芬太尼用量及瑞芬太尼持续使用时间。于术后1、2、3、4、5、6 d检测总胆红素、白蛋白、AST、ALT浓度。记录ICU治疗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中、术后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瑞芬太尼持续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 d比较,S组术后2 d AST浓度和术后4 d总胆红素、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C组术后2 d AST浓度和术后3 d ALT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S组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改良前锯肌平面阻滞可以减少肝移植术患儿术中、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可为肝移植术患儿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  相似文献   
997.
赵蕊  李海春 《中国医药》2014,(3):361-363
目的 观察0.75%盐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应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型术(UPPP)术后镇痛效果及镇痛持续时间.方法 选择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25~45行UPPP的患者50例,完全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和氯化钠注射液组,每组25例.罗哌卡因组手术开始时于双侧扁桃体舌腭弓上、中、下3点各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氯化钠注射液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各2 ml.术后2组均以舒芬太尼100 μ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镇痛泵输注持续镇痛,背景剂量2 ml/h,单次追加剂量0.5 ml,间隔时间15 min.术后2、6、12、24、36 h记录2组患者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舒芬太尼单次追加次数.结果 罗哌卡因组术后2、6、12、24、36 h VAS均明显低于氯化钠注射液组[(1.9±0.5)分比(3.4±1.5)分,(1.6±1.2)分比(3.8±1.6)分,(1.7±1.3)分比(3.6±1.2)分,(1.7±1.6)分比(2.9±0.8)分、(0.5±0.2)分比(2.6±0.2)分,均P〈0.05];在2、6、12 h舒芬太尼单次追加次数均明显少于氯化钠注射液组[(1.8±0.2)次比(3.0±0.5)次,(1.5±0.3)次比(3.2±1.4)次,(1.5±0.6)次比(2.5±0.2)次,均P〈0.05].罗哌卡因组术后2、6 h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高于氯化钠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2±2.5)%比(95.2±3.6)%、(97.2±2.1)%比(95.3±4.8)%,(16.3±2.3)次/min比(13.3±2.3)次/min、(17.1±3.2)次/min比(13.4±5.8)次/min](P〈0.05).结论 0.75%盐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应用于UPPP,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少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局部麻醉药物全身急性毒性反应(local anesthetic systemic toxicity,LAST)是局部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综合措施预防LAST的发生非常关键,恰当、准确、及时的LAST救治至关重要,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危害.现报道1例ASA分级Ⅰ级男性患者,接受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出现LAST,主要表现为口周麻木、耳鸣、头晕及头部非自主性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镇静效果不佳,给予20%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medium-long chain triglycerides lipid emulsion,MLE)100ml泵注后患者抽搐消失,后痊愈出院.美国局部麻醉协会指南推荐,发生LAST时应尽早使用脂肪乳剂,避免LAST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王玉兰  嵇富海  杨建平 《海南医学》2014,(11):1605-1607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联合罗哌卡因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氟比洛芬酯组(F组,n=50)、罗哌卡因组(R组,n=50)和氟比洛芬酯+罗哌卡因组(FR组,n=50)。F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加入至0.9%生理盐水100 ml中缓慢静滴,R组予0.5%罗哌卡因于伤口及手术创面局部浸润,FR组在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基础上同时给予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患者术后2 h、8 h、12 h、24 h、36 h、48 h疼痛程度及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哌替啶使用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FR组在术后8 h、24 h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 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R组比较,FR组在12 h时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头晕、恶心及呕吐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F组及R组相比,FR组哌替啶使用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酚酯联合罗哌卡因对腹腔镜下全子宫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并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辅助共振音乐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I组(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观察Ⅱ组(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辅助共振音乐),每组各100例,对各组疼痛分值、产后2h出血量、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血中皮质醇及β-内啡肽含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观察组疼痛分值明显减少,镇痛有效率明显升高,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明显升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P〈0.05);与观察I组比较,观察Ⅱ组疼痛分值和镇痛程度均有明显改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明显改善了分娩结局(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给药20min后,血中β-内啡肽含量明显降低,并且观察Ⅱ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而皮质醇含量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辅助共振音乐治疗具有镇痛效果佳、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