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3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274篇
耳鼻咽喉   150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184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936篇
内科学   1494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99篇
特种医学   6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894篇
综合类   3734篇
预防医学   685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1509篇
  28篇
中国医学   389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628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685篇
  2008年   661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602篇
  2004年   503篇
  2003年   469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术后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一般临床以应用药物:如新斯的明;或采取诱导排尿的方法来帮助患者自行排尿。前者于临床应用中收效尚可,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对药物敏感性不高,收不到疗效:后者在临床应用中更是收效甚微。在此种情况下,常予以重新留置导尿,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了降低导尿率,我科对因拔除导尿管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采用中医针刺腧穴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收到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球囊辅助下ONYX栓塞大型脑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破裂出血的病死率很高.达25%-60%,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血及早期并发症。目前显微神经外科直接手术治疗大型(10~25mm)和巨大型(〉25mm)脑动脉瘤虽可治愈部分患者,但手术难度大.病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以往对此类颅内动脉瘤应用微弹簧圈如电解脱弹簧圈(GDC)等进行血管内治疗,由于瘤腔难以致密填塞、手术后弹簧圈被压缩和瘤内存在血栓等因素,因此疗效较差、复发率高。球囊辅助下ONYX可以致密填塞动脉瘤腔,保留载瘤动脉,重建损伤的动脉血管壁,因此对治疗大型和巨大型脑动脉瘤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3.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治疗的24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临床分级、动脉瘤出血量、部位、形态、瘤颈宽度、血管痉挛程度及术中应用技术等。结果100%栓塞17例,95%栓塞4例,90%栓塞3例。1例患者术中血管痉挛加重致不完全失语。随访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病例,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血管痉挛。结论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自制双球囊导管在经皮选择性肝脏隔离灌注化疗(PSIH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猪12头,利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双球囊导管选择性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5-FU。比较灌注及未灌注区域肝细胞形态和凋亡指数。结果灌注区域肝细胞损伤明显,肝细胞凋亡指数(51.82%±5.34%)明显高于未灌注区域肝细胞凋亡指数(4.12%±0.84%)(P<0.01)。结论自制新型双球囊导管能有效隔离肝脏,对未灌注区域肝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理想的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球囊导管。  相似文献   
55.
气囊导尿管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应用中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就气囊导尿管临床应用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6.
导尿术的改良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尿是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常因操作因素,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尿道内口的破损而出现疼痛,甚至血尿。针对旧式导尿存在不合理部分进行改良。临床证实,改良式导尿法成功率高,极少并发症,实用可行。现总结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自2004年9月至2005年10月。在内科住院病人导尿者1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共32例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采用可脱性球囊微导管技术经股动脉途径闭塞颈内动脉破口处或破口处患侧颈内动脉主干。结果28例一次性治愈;4例术后16~48h因球囊发生早泄移位复发,经再次以可脱性球囊栓塞后治愈。本组有28例(87.5%)闭塞了瘘口,颈内动脉主干保持通畅;4例同时闭塞了瘘口及颈内动脉主干。27例获随访(术后6个月~5.2年),无复发。结论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技术是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8.
肠粘连是导致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93.3%的患者有明确手术史。处理棘手,容易复发,特别是反复粘连者。预防和治疗肠粘连导致的肠梗阻,一直是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1977年7月至2004年7月,我们应用经小肠系膜穿Foley管排列小肠的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9.
贺玉侠  魏兴艳 《山东医药》2004,44(30):42-42
1988~1998年,我院采用球囊植入法^32P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218例,与1980~1987年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的186例(下称对照组)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并对其围术期管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彧  徐东  陈生龙  万峰 《北京医学》2003,25(3):191-19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中转体外循环的原因与技术方法。方法 分析术前预计完成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 34例 ,中转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者 10例 (2 .3% )。中转原因包括 :顽固性心律失常 2例 ,搬动心脏时顽固低血压 2例 ,右冠急性阻塞缺血引起心率下降和血压降低 2例 ,心脏明显扩大而难以完全再血管化 2例 ,因完成的血管桥不通畅在体外循环下重新吻合 2例。结果 中转体外循环后 9例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 ,1例在低温室颤下完成手术 ,体外循环时间为 (131.5± 4 0 .1)min。远端吻合口数目平均为 (3.5± 1.0 )个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6例。本组无住院死亡者。术后室颤 1例 ,除颤成功 ;房颤 2例 ,药物治疗好转。随访术后 6个月突发心律失常死亡 1例 ,考虑为晚期缺血性心肌病。结论 OPCAB手术存在中转体外循环的可能性。随着技术方法的改进和操作经验的积累 ,可减少中转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增加OPCAB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