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6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目的:研究microRNA-141(miR-141)表达的调控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侵袭和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miR-141 mimics(miR-141 up组)和miR-141 inhibi‐tiors(miR-141 down 组)分别转染至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同时设置未转染组(Control组)和miRNA无义序列转染组(NC组)。qPCR检测转染前后各组DU145细胞中miR-141表达变化,MTT方法检测各组DU145细胞的增殖活力和对顺铂(DDP)作用敏感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U145细胞周期和顺铂作用下凋亡率变化,Transwell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EGFR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和NC组相比,miR-141 down组DU145细胞中miRNA-141表达水平下降为(0.18±0.08),其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而对DDP敏感性显著上升、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而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至(46.67±5.86)%、细胞侵袭率和迁移率分别显著下降至(44.34±8.32)%和(57.73±6.19)%、VEGF和EGFR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至(0.47±0.06)和(0.36±0.06)(上述各指标分别P<0.05或P<0.01)。miR-141 up组DU145细胞中miR‐NA-141表达水平上升为(4.23±0.53),其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上升而对DDP敏感性显著下降、细胞周期提前进入S和G2期而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至(18.77±4.24)%、细胞侵袭率和迁移率分别显著上升至(89.94±6.34)%和(94.44±5.84)%、VEGF和EGFR相对表达量分别上升至(0.89±0.07)和(0.73±0.06)(上述各指标分别P<0.05或P<0.01)。结论:miR-141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发挥促癌因子作用,其下调表达能够显著抑制DU145细胞增殖活力、周期、侵袭与迁移,而促进对DDP的敏感性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VEGF和EGFR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miR-145调控肝癌腹水模型Th9细胞升高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小鼠H22肝癌腹水模型。造模两周后处死小鼠并分离出脾脏组织,流式细胞术分析肝癌腹水组(MA组)与正常对照组(Control 组)小鼠脾脏Th9细胞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脾脏IL-9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脾脏miR-145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中PI3K/Akt/mTOR/P70S6K/HIF-1α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选小鼠脾脏CD4+T细胞,随机分为miR-145 mimics组和NC组,分别应用miR-145-5P mimics、阴性对照寡核苷酸(negative control,NC)进行转染,RT-PCR检测各组miR-145、HIF-1α mRNA及IL-9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 组相比,MA组Th9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9表达均升高(P<0.05),miR-145表达降低(P<0.05),p-PI3K、p-Akt、mTOR、p-mTOR、p-P70S6K、HIF-1α蛋白均升高(P<0.05)。与NC组相比,miR-145 mimics组miR-145显著升高,HIF-1α mRNA及IL-9 mRNA表达下降。结论:肝癌腹水中Th9细胞升高可能与miR-145下降导致的PI3K/Akt/mTOR/P70S6K/HIF-1α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83.
84.
邓建松  魏柏 《现代肿瘤医学》2020,(20):3511-3516
目的:探讨微小RNA-145(microRNA-145,miR-145)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吉非替尼耐药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正常细胞及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miR-145的表达差异;不同时间5 μmol/L吉非替尼干预肺癌细胞SPC-A-1和A549后,Q-PCR检测miR-145表达变化;miR-145 mimics和miR-145 inhibitors分别转染SPC-A-1和A549肺癌细胞后,CCK8检测细胞活力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145与ADAM19的靶向结合;miR-145 mimics转染SPC-A-1和A549肺癌细胞,Western blot检测ADAM19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5 μmol/L吉非替尼干预后,SPC-A-1和A549肺癌细胞中ADAM19蛋白的表达;miR-145 mimics转染SPC-A-1和A549肺癌细胞,再用5 μmol/L吉非替尼干预,Western blot检测ADAM19蛋白的表达;采用siRNA抑制ADAM19表达,再用5 μmol/L吉非替尼干预,CCK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BALB/C雌性裸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的方法,观察上述效应。结果:Q-PCR结果显示,与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相比较,肺癌细胞SPC-A-1和A549中miR-145表达明显降低;5 μmol/L吉非替尼干预SPC-A-1和A549细胞后,miR-145表达显著上调;转染miR-145 mimics后,CCK8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细胞活力下降;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显示,miR-145靶向结合ADAM19基因的3'-UTR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 μmol/L吉非替尼诱导SPC-A-1和 A549细胞后,两种细胞中ADAM19蛋白表达均降低;miR-145 mimics转染SPC-A-1和A549细胞,之后给予5 μmol/L吉非替尼治疗,ADAM19蛋白表达下调;siRNA抑制SPC-A-1和A549细胞中ADAM19表达,再给予5 μmol/L吉非替尼治疗,CCK8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过表达BALB/C雌性裸鼠的miR-145后,显著抑制皮下肿瘤生长,并且增强吉非替尼的抗肿瘤效果。结论:miR-145显著增强肺癌细胞SPC-A-1和A549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结合AMDM19基因的3'-UTR区域,从而抑制其表达。miR-145有可能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研究电针百会、腰奇穴对戊四氮致痫大鼠脑电信号波幅、频率和功率谱密度的改变,探讨电针治疗戊四氮致痫大鼠的机制,为电针的抗痫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大鼠左右海马处植入电极,恢复7 d后进行戊四氮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电针百会、腰奇穴治疗14 d。记录SD大鼠正常时、癫痫发作时、电针治疗时、电针治疗后脑电波信号,对截取的信号强度进行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后进行频域分析。结果:电针百会、腰奇穴可以降低PTZ致痫大鼠发作期的波幅(P<0.01),升高被降低的Beta频段、Gamma频段主频率(P<0.01),降低各频段能量值(P<0.01),重新调整各波段的能量比重,使趋势接近正常大鼠。结论:电针百会、腰奇穴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的抗癫痫作用与兴奋GABA中间抑制性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 circRNA_001569 通过 miR-145/HBXIP 轴在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qPCR检测circRNA_001569在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细胞系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iR-145的靶基因,RNA免疫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 miR-145 或靶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向乳 腺 癌 MDA-MB-231 和 MCF-7细胞中转染si-circRNA_001569、miR-145 mimics或miR-145 inhibitor,建立基因过表达或沉默的细胞模型,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转染对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CCK-8法、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中,circRNA_001569 和 HBXIP 均呈高表达、miR-145 呈低表达。RIP 分析和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了 miR-145 与circRNA_001569和HBXIP之间的靶向关系;circRNA_001569或HBXIP过表达促进MDA-MB-231和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均 P<0.01),而 miR-145 过表达起相反的作用(均 P<0.01)。结论:circRNA_001569 可能通过下调 miR-145 的表达、上调HBXIP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87.
88.
89.
目的:研究miR-145 antagomir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SC)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PAH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MCT造模组(MCT组)、正常ASC注射组(ASC组)、antagomir转染组(antagomir组)和antagomir空载体转染组(antagomirNC组),分别进行不同处理的ASC移植。2周后测量大鼠右心室压力(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取心脏组织和左肺上叶组织进行作病理检查,测量右心室肥厚指数(right ventricle-to-left ventricle+septum,RV/LV+S)、心肌细胞相对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肺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medial wall thickness+intimal thickness,MT+IT)。结果:病理检查显示antagomir组肺小动脉内膜较MCT组明显变薄。RVSP:ASC组RVSP为22.48±2.67 mmHg,antagomir组为18.77±2.14 mmHg,antagomir NC组为21.92±2.77 mmHg,均低于MCT组的26.85±3.03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ntagomir组RVSP降低最明显。RV/LV+S和CSA:ASC组分别为0.33±0.04和349.83±14.21 μm2,antagomir组分别为0.26±0.03和320.67±18.23 μm2(P<0.001),antagomir-NC组分别为0.3±0.03和356.83±15.36 μm2,均低于NCT组的0.4±0.026和396.33±21.25 μ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45 antagomir转染的ASC可以延缓PAH的进展,为PAH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癌症晚期阶段,随着肿瘤体积增大,肿瘤灶内的细胞面临着低氧、营养匮乏的生存环境.近年来研究表明,癌细胞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饥饿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相关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方法 无血清培养基干预DU145细胞,分别用MTT、细胞计数实验观察血清饥饿对细胞活力和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干预前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Akt)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 血清饥饿72h,细胞活力(t=8.233,P=0.001)和细胞增殖能力(t=12.291,P=0.000 3)显著降低.血清饥饿48 h的细胞数目为0.792±0.063,较血清饥饿24 h的0.591±0.070增多,t=3.686,P=0.021.随着血清饥饿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受到影响.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血清饥饿能明显促进Erk (P=0.007)和Akt(P-0.001)磷酸化,却对Erk和Akt总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Erk通路抑制剂U0126显著抑制了血清饥饿环境下Erk的磷酸化(P<0.001),同时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能力,t=8.544,P=0.001;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显著抑制血清饥饿环境下Akt磷酸化(P=0.003)的同时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能力,t=10.472,P<0.001.结论 在血清饥饿条件下,DU145细胞可以通过激活Erk和Akt信号通路来保持一定的增殖能力,这可能是其在血清饥饿环境下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