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观察对比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连续硬膜外麻醉(EA)施行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方法: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Ⅰ~Ⅱ级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CSEA组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行腰穿,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ml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cm作备用。EA组按硬膜外麻醉常规操作,注入试探量2%利多卡因5ml后有平面无腰麻征再追加2%利多卡因10~13ml。观察记录两组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CSEA组与EA组的麻醉效果阻滞完善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有一定的差异。结论:CSEA是一种既保留了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的优点又弥补了各自不足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及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n=30)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EA组,n=30)。记录ECG、MAP、SpO2,观察麻醉平面固定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肌松效果、低血压和术后头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CSEA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短,维持时间长,肌松效果好,且用药量少(P<0.01),与CEA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SEA组术后无明显头痛发生。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方式有起效快、效果确切、副作用小的优点,是尿道输尿管镜下碎石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急诊剖官产术中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采用麻醉后平卧位右臀部垫高15cm左右,对照组麻醉后平卧位.比较2组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血压(BP)、心率、恶心、呕吐、氧饱和度(sp02)护理干预后变化.结果: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效果,氧饱和度(Sp02)、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中低血压、心率异常、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体位干预能有效降低急诊剖富产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并对提高急诊剖宫产的成功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剖宫产手术中EA和CSEA麻醉方式的效果,探讨剖宫产手术的较佳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2007年单纯硬膜外麻醉(EA,对照组)剖宫产270例与选择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观察组)610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产妇均无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均大于95%,顺利完成手术,新生儿结局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大于8.5,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Bromage高、麻醉显效时间短于、不良反应及PDPH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肌松程度好,但低血压高于观察组(P〈0.05).对通过补充血容量,加大手术床左侧的倾斜度,应用升压药均可以纠正。结论CSE和EA均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顺利完成手术.但CSEA具起效快、麻醉平面易于控制、肌松完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特别适合于急症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及七氟醚加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0-75岁行择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七氟醚和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组(SR组)和七氟醚加瑞芬太尼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CS组),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术后1h、3h、5h和24h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三组患者各时间点MM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1h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PR组、SR组和CS组分别有4例(20%)、有7例(35%),3例(15%)患者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降低;术后3hPR组和SR组分别有2例(10%)和有3例(15%)MMS分值较低,CS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5h和24h三组MMS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均可引起一过性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三种麻醉方法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86.
目的:讨论有关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0.75%布比卡因致脊神经毒性损害的可能性原因分析。方法:通过8例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临床医疗事件调查.发现2例为短暂性神经症状群(TNS).经治疗后2周内恢复;6例为双下肢功能障碍(瘫痪).观察了18个月,部分病例恢复。结合有关文献复习.对腰-硬联合麻醉用高浓度布比卡因致脊神经毒性损害的可能性与相关因素作充分的论证。结论: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后发生严重脊神经损害与高浓度(0.75%)布比卡因的神经毒性明显有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前后患者膀胱尿动力学的变化,为麻醉后拔出导尿管的时机选择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选取69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术病人,男38例,女31例;年龄18~70岁,平均35岁,分别在麻醉前1~2h(对照组)、麻醉诱导成功后、麻醉结束后、以后每2h(麻醉后第2h、4h、6h、……)进行—次尿动力学检查(充盈性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压力-流率测定),直至患者能成功自行排尿,统计学分析麻醉前后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36例男性患者在麻醉结束后6h成功自行排尿,结束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例男性患者1例拔出尿道测压管后自行排尿成功,1例按摩膀胱区后排尿成功.28例女性患者在麻醉结束后10h成功排尿,结束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3例女性患者在麻醉后10h拔出尿道测压管后也成功自行排尿.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束后,男性患者约在6h、女性患者约在10h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恢复至麻醉前状态,可拔出尿管.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恰当的麻醉方法。方法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连续硬膜外麻醉(CEA);腰硬联合麻醉(CSEA);每组30例。观察麻醉前、麻醉注药后5、10、15、30min时心率、血压、呼吸次数和氧饱和度及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和CEA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均未超过瞒,对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无明显影响,SpO2〉97%;两组患者术中BP、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麻醉起效时间、到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CSEA组均小于CEA组。比较两组麻醉完善率,CSEA组优于CEA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均可安全有效的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麻醉效果CSEA组明显优于CEA组。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two-point CSEA)用于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上腹部手术126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two-point CSEA组(n=69)和硬膜外组(EA组,n=57).EA组于T8-9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经导管给2%利多卡因,使阻滞平面达T4.two-point CSEA组于T7-8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经管给2%利多卡因,于L2-3间隙行腰麻,注入复合布比卡因溶液3ml.使阻滞平面达T4,以计分法评价肌松、牵拉反应以及麻醉效果.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wo-point CSEA组阻滞范围显著大于EA组(P<0.01),镇痛效果、肌松程度以及牵拉反应抑制也显著好于EA组(P<0.01),而局麻药用量显著性少于EA组(P<0.01). 结论 two-point CSEA可有效安全地用于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90.
刘杰  李波 《中外医疗》2010,29(6):42-42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的脊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期间曾行椎管内麻醉出现并发症的40例患者进行分析,评价其术中临床表现,并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各种麻醉方法的术后随访观察结果。结果术中共有45例患者出现触电感或痛感,5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临床感觉异常。大多患者随访观察1个月后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仅有1例患者因出现大小便失禁而未愈。结论椎管内麻醉患者出现的触电感或痛感是椎管内麻醉出现的最主要的并发症,麻醉医师应提高穿刺水平,严格规范操作,减少脊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