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7篇
  免费   3200篇
  国内免费   394篇
耳鼻咽喉   187篇
儿科学   109篇
妇产科学   271篇
基础医学   318篇
口腔科学   307篇
临床医学   1743篇
内科学   1233篇
皮肤病学   52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9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13篇
综合类   3393篇
预防医学   2682篇
眼科学   112篇
药学   1788篇
  9篇
中国医学   1143篇
肿瘤学   251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481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699篇
  2016年   972篇
  2015年   1473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774篇
  2012年   1195篇
  2011年   1289篇
  2010年   940篇
  2009年   760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多层面CT重建诊断中央大气道良性病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多层面CT三维重建诊断中央大气道良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用多层面CT对 3 5例中央气道良性病变 (解剖性异常 5例 ,炎症性病变 18例及其它 12例 )扫描 ,并全部完成三维表面遮盖显示、容积显示和仿真内窥镜检查。所有病例第一次读片时仅有横断面图像 ,第二次读片时增加重建图像。结果 :三维重建帮助 4例横断面漏误诊的解剖性异常获得确诊 ,16例炎症性病变进一步详细显示 ,2例气管支气管裂伤明确范围和程度 ;虚拟内窥镜帮助 5例横断面上不能确诊的痰液获得确诊。结论 :CT三维重建可用于解剖性异常和痰液的诊断 ,对其它良性疾病主要是对病变的另一种形式的进一步显示。  相似文献   
62.
上海道契是1843年后上海土地永租的原始记录,它为研究开埠前后上海城郊由乡村形态向近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本文系统整理了英册前300号道契,将道契分地逐一定位,在此基础上,根据道契资料提供的自然、人文景观信息,复原了开埠前上海北关外乡保、人口、墓冢、河道等景观要素的分布,揭示了开埠初至1861年城市景观从沿外滩一线逐步向西扩张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3.
高肺容积部分平均通过时间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用力呼气肺量图高肺容积部分平均通过时间(MTTp-h)的测定方法,并对100例正常人和94例气道阻塞疾病(支气管肺癌、喉癌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测定。初步认为MTTp-h对检测大气道和上气道阻塞敏感性较高,可作为协助临床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 :探讨右室心内膜永久性起搏电极植入术中 ,心尖部起搏与流入道起搏二者在术中起搏参数比较 ,以及流入道起搏电极植入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 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右室心尖部起搏电极不易固定或测试起搏参数不理想时 ,改为右室流入道起搏 (12例 )。结果 :①右室心尖部及流入道两种位置起搏阈值、R波振幅、心肌阻抗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②术后随访 2~ 14个月两组病例均未发生电极脱位、感知异常、膈肌收缩。结论 :①右室流入道起搏与心尖部起搏一样是电极植入的有效部位 ;②右室流入道起搏与心尖部起搏一样心室电极植入技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6.
重度磨耗患者髁道运动学初步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价重度磨耗患者后方髁道运动学特征 ,探讨髁状突运动与牙合重建的关系。方法 :运用Pantronic髁状突运动描记系统和D5ADenar全调节式咬合架 ,对 15例中老年重度磨耗患者后方髁道决定因素对牙合运动的影响 ,以及对 5例已完成咬合重建的重度磨耗患者髁道运动学特征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15例重度磨耗患者平均髁间距离为 ( 60 .72± 4.40 )mm ,迅即侧移量 (ISS) 1.3 5mm (右 )和 1.2 4mm (左 ) ,渐进侧移量 (PSS)为14 .65°(右 )与 17.11°(左 ) ,前伸髁导斜度 (PRO)为 2 3 .45°(右 )与 2 6.85°(左 ) ,非工作侧髁道值 (ORB)为 2 6.5 0° ,前伸髁导斜度与非工作侧髁道之间极相关 ,存在较小的Fisher角。结论 :咬合重建主要影响侧移量和Pantronic重复运动指数 (PRI)的大小 ,反映出下颌侧方边缘运动限制所恢复的程度。但牙合重建对非工作侧髁道没有明显的影响 ,运动道的变化并不能预测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吴忠东  许力舒 《新疆医学》2004,34(3):141-144
房室正常顺序的电激动和机械活动、心室的正常激动顺序和同步性以及频率应答功能是心脏电机械活动的三个生理特点。目前提倡的生理性起搏就是为了使起搏节律及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大程度地近似心脏的正常生理状态。由于起搏器已在房室同步、频率应答等生理性功能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因此对生理性起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恢复和保持左、右室及室内电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68.
69.
����ʽ����ֲ���������ĸ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背驮式肝移植时病肝切除及肝流出道重建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67例背驮式肝移植时病肝切除及肝流出道重建的方法改进及效果。结果 肝移植病例围手术期死亡7例,手术死亡率为10.45%。2例存活超过3年,8例存活超过2年,19例存活超过1年。结论 病肝切除及肝流出道重建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提高背驮式肝移植的成功率、减少技术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