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5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77篇
内科学   134篇
神经病学   342篇
特种医学   1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706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161篇
药学   242篇
  2篇
中国医学   17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红藻氨酸颈部皮下注射 ,诱发大鼠癫痫发作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 ,观察前额叶皮层多巴胺 D2 受体蛋白和m RNA的变化。在诱发 4,5级癫痫发作后 4周 ,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 层细胞多巴胺 D2 受体免疫反应活性及其 m RNA明显下降 ,而在 、 层则有明显上升。多巴胺 D2 受体蛋白及其 m RNA在 层的下调可能导致该层锥体细胞的脱抑制 ,从而导致其往皮层下核团如尾壳核和伏隔核的谷氨酸能输入增加。而 层的上调则可能导致该层输出信息的障碍 ,引起皮层间信息联系的改变 ,这种变化对于探讨癫痫并发的认知障碍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基于ECoG的运动想象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两种运动想象任务下采集的64导ECoG信号为训练样本,识别几天后重复进行的运动想象任务。方法 以动作感知皮层区脑电图(ECoG)的μ节律(8Hz-13Hz频段)功率谱为特征。通过手工比较功率谱的差异显著性,从64导中粗选出11导最明显的信号。再用共同空间特征法(CSP)滤波提高信噪比,使信号从11维降到8维。采用K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其中依据交叉验证法得到最佳的近邻值。结果 测试样本的预测精度达到94%。结论 利用动作感知皮层区脑电μ节律能较好识别对应的特定(想象)运动;共同空间特征法滤波可以有效提高信噪比;只要预处理、特征抽取及分类得当,时间间隔和实验误差等因素对运动想象识别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3.
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3年4月对52例以癫癎为主要症状的颅内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的同时,在皮层电图(ECoG)监测下找出癫癎灶并切除或毁损致癎灶,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重复电刺激前肢神经引起成年大鼠运动皮层的可塑性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成年大鼠运动皮层的功能可塑性,利用皮层内微刺激方法测定MI代表区并观察重复电刺激前肢神经对MI代表区的影响。实验组大鼠(9例)持续1.2-2小时的前肢神经电刺激导致前肢运动区与面部触须运动区边界向VI方向,移动263.3±90.9μm并同时伴有运动阈值的改变;FL内MT降低5.0±13.3μA,而在VI内MT升高9.6±11.6μA对照组大鼠间隔1.5-2小时的两次测定结果,FL-VI边界  相似文献   
45.
基于快速节律性运动的皮层脑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律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与单次运动相区别,快速节律运动在脑电中有特殊的表现形式.本文以两位植入皮层电极的癫痫病人作为受试,在1Hz与2Hz听觉节拍器提示下进行手指节律运动,同时记录皮层脑电数据.对脑电数据的能量和相关性进行离线分析,结果显示节律运动中运动感觉皮层脑电的能量在特定频段上呈下降趋势,相干性呈上升趋势,且运动相关能量与相干性在不同的运动速度下具有明显的统计性差异.对不同功能区之间相干性的分析表明辅助运动区可能是与运动速度有关的皮层功能区.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脑肿瘤继发癫痫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患者行头皮常规脑电图(REEG)检查,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先确定癫痫灶的汜.44-围,切除原发肿瘤病灶后再行皮层脑电描记,并与切除前进行比较,对仍有癫痫样波的皮层行双极电灼,尽量电灼至癫痫波消失。结果:13例患者术前ECoG均异常,均可见较多尖、棘波,尖慢波,切除病灶后2例尖、棘波明显减少,11例病灶周围仍有较多棘波,行双极电灼后9例棘波消失,2例偶见单个尖波。结论:在脑肿瘤继发癫痫患者手术中应用ECoG对准确探查癫痫灶的部位及范围,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减少术后癫痈发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前额叶皮质功能,为ADHD的脑功能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ADHD门诊及体检门诊的各100名儿童,由家长填写ADHD评估量表和人口学资料,临床医师进行综合访谈和体格检查,治疗师进行韦氏智力测试及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前额叶皮质功能检测。结果 选取筛选后的有效样本共70名儿童,35名为确诊ADHD的患儿,匹配同期(年龄及性别相仿)的35名正常对照儿童。ADHD组平均年龄(8.2±1.3)岁,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8.9±1.0)岁,ADHD组和对照组左侧前额叶皮质氧和血红蛋白浓度统计值分别为-0.005±0.033、0.020±0.02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81, P<0.001)。在ADHD组患儿中,左侧脑皮质激活明显低于右侧(t=2.272,P<0.05),不同性别和年龄段ADHD患儿前额叶皮质功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ADHD患儿右侧前额叶皮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8,P<0.01),多动冲动型患儿可能存在右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补偿。结论 ADHD患儿存在左侧前额叶皮质功能受损,前额叶皮质功能水平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不同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患者阿尔兹海默病(AD)海马、内嗅皮层体积的变化,及其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9月—2021年9月联保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淄博院区86例AD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55~87(73.9±8.1)岁。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86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36例CDR评分0.5分患者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组,21例1分患者为轻度AD组,29例2~3分患者为中重度AD组。患者均应用MRI测量双侧海马体积、内嗅皮层体积,采用MMSE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观察指标:(1)比较3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临床基线资料,以及MMSE评分;(2)比较3组患者海马体积和内嗅皮层体积;(3)分析AD患者MMSE评分与海马、内嗅皮层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1)3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CI组、轻度AD组、中重度AD组患者MMSE评分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9,P<0.001)。(2)MCI组、轻度AD组、中重度AD组左右侧海马体积MRI测量值分别为(3.24±0.32)cm3和(3.22±0.31)cm3、(2.72±0.53)cm3和(2.84±0.56)cm3、(2.31±0.55)cm3和(2.46±0.54)cm3,左右侧内嗅皮层体积分别为(1.42±0.26)cm3和(1.39±0.27)cm3、(1.28±0.24)cm3和(1.24±0.25)cm3、(1.04±0.31)cm3和(1.06±0.34)cm3。3组患者左右侧海马体积、内嗅皮层体积MRI测量值比较,均为MCI组>轻度AD组>中重度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86例AD患者MMSE评分10~27(20.9±5.2)分,与左右两侧海马体积、内嗅皮层体积MRI测量值均呈正相关(r=0.82、0.81、0.73、0.72,P值均<0.001)。结论 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AD患者海马、内嗅皮层体积MRI测量值逐渐减小,且MMSE评分与海马、内嗅皮层体积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9.
本文采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鼠前扣带皮层吻侧(rostralanteriorcingulatecortex,rACC)的传入投射纤维联系。将0.2μl的3%荧光金注入到大鼠单侧rACC,7d后灌注取材,将切片贴于载玻片上,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FG标记神经元的分布。FG标记神经元主要位于注射区同侧的许多皮层皮层下结构,如丘脑中线核群和板内核群、杏仁核、次级视皮层、次级听皮层、外嗅皮层和嗅周皮层等。上述结果表明rACC不但接受来自丘脑的伤害性信息传入,也接受来自视、听、嗅皮层等的环境信息的传入。本研究的结果为rACC参与痛的情绪反应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50.
典型植物状态的临床与脑电图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单纯的皮层死亡报道较少 ,植物状态 (植物人 )的报道则较多见 ,但对植物状态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报告 1例典型植物状态病例 ,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生机理以及与脑死亡、皮层死亡、闭锁综合征的关系略加讨论 ,抛砖引玉 ,供同行参考。1 病例报告患者丁某某 ,女 ,34岁 ,汉族 ,已婚。因婚后 8年不孕与家人发生口角后自缢 ,约 5min被家人发现送医院 (中途耗时约 8min) ,于 1991年 4月 15日凌晨 3时 18分就诊。患者被抬进急诊室时呈昏迷状态 ,无自主呼吸 ,即作人工呼吸、上氧 ,可拉明、洛贝林、氟美松静脉通道给予 ,自主呼吸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