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纵向队列研究探索足月小于胎龄儿(SGA)幼儿期增长速率与学龄期肥胖风险,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2004-2011年的队列研究,对出生时入组随访至6岁的2 079名SGA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基本信息,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采用体重指数(BMI)评价儿童体格状况。结果 根据生后前4个月的体重变化的Z分数(ΔWAZ)分为4组:增长速率缓慢(ΔWAZ<-0.67),增长速率适中(ΔWAZ-0.67~0.67),增长速率快(ΔWAZ 0.67~1.28),增长速率极快(ΔWAZ>1.28),生长速率增快的同时超重肥胖的风险成倍增加,增长速率极快组以及增长速率快组超重肥胖风险分别是增长速率适中组儿童的11.91、2.34倍(OR=11.91,95%CI:9.04~15.76,P<0.001; OR=2.34,95%CI:1.80~3.03,P<0.001)。增长速率缓慢组的消瘦风险明显增高(OR=2.48,95%CI:1.81~3.39,P<0.001)。增重速率的快速增加不能降低消瘦/生长迟缓的发生(OR=0.68,95%CI:0.48~0.95,P>0.05)。结论 SGA儿童幼儿期增长速率过快将会显著增加学龄期超重肥胖风险,应重视SGA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的早期监测,及早确定SGA儿童在幼儿期是否存在增长速率过快的特征,可能会有助于制定相关的预防策略,以减少生长速率过快可能带来的远期不良代谢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对儿童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5月通过ART出生的70例6个月~6岁儿童为ART组,同期自然受孕的70例儿童为对照组。评估儿童智能发育情况,0~4岁儿童采用Gesell幼儿发育量表评估,4岁以上儿童采用韦氏智力量表评估。结果ART组出生时剖宫产比例、双/多胎妊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χ2=6.907;P=0.027,χ2=7.341)。ART组和对照组大运动能力评分分别为(86.33±10.00)分和(70.13±1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4,P=0.001)。两组4岁以上儿童韦氏智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RT与保胎史无交互作用(F=0.545,P=0.470)。结论ART对子代相对安全,没有对子代的智能发育状况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但是不排除早期语言、运动能力发展受限对长远发育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基于近红外光谱成像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前额叶皮质功能,为ADHD的脑功能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ADHD门诊及体检门诊的各100名儿童,由家长填写ADHD评估量表和人口学资料,临床医师进行综合访谈和体格检查,治疗师进行韦氏智力测试及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前额叶皮质功能检测。结果 选取筛选后的有效样本共70名儿童,35名为确诊ADHD的患儿,匹配同期(年龄及性别相仿)的35名正常对照儿童。ADHD组平均年龄(8.2±1.3)岁,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8.9±1.0)岁,ADHD组和对照组左侧前额叶皮质氧和血红蛋白浓度统计值分别为-0.005±0.033、0.020±0.02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81, P<0.001)。在ADHD组患儿中,左侧脑皮质激活明显低于右侧(t=2.272,P<0.05),不同性别和年龄段ADHD患儿前额叶皮质功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ADHD患儿右侧前额叶皮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8,P<0.01),多动冲动型患儿可能存在右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补偿。结论 ADHD患儿存在左侧前额叶皮质功能受损,前额叶皮质功能水平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常法”管理手术室的质量和效率。方法应用“五常法”原理对手术室护士言行、技术,手术室物品准备和放置标准进行规范改进,并定期组织考核小组进行检查、考核。结果手术科室和患者对手术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五常法”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对2~71月龄儿童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 360名2~5月龄儿童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后,通过主动监测和跟踪观察,收集接种对象所出现的速发反应、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出现速发接种反应,所监测的360名儿童中,接种1 032人次,共发生不良反应345人次,发生率33.43%,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03%,最终研究者判断与预防接种可能有关的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12%,未观察到其他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此次对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使用安全性现场观察。总体接种无严重不良反应外,其余反应轻微,发热为主要为不良反应,绝大部分反应能在7天内自行消失,未观察到出现紫癜等全身不良反应,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使用后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人膀胱过度活动症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对某地区进行现场横断面调查,共抽取中老年常住居民8941例,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获得观察对象OAB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观察对象8941例,患OAB病194例,患病率2.17%;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在OAB及非OAB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OAB患病率2.59%,高于女性1.96%;随年龄增加,OAB患病率升高,70岁以上OAB患病率5.22%,高于其他年龄组;糖尿病患者OAB患病率2.86%,高于非糖尿病患者1.96%;BMI增加,OAB患病率增加,BMI30以上者患病率达4.55%,高于其他组;焦虑状态OAB患病率2.87%,非焦虑状态OAB患病率1.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是否糖尿病和BMI均为OA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肥胖、男性和糖尿病为膀胱过度活动症危险因素,临床以70岁以上糖尿病、男性肥胖患者为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户外活动情况进行横断面现况调查,了解其户外体力活动的参与现状,为学龄前儿童户外体力活动评价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3-6月间使用课题组自行编制儿童户外体力活动调查问卷,以监护人代答的方式对454名在园学龄前儿童近期的日常活动情况进行调查,正态分布数据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结果 学龄前儿童工作日参与户外活动时间平均1.49 h/d,双休日平均2.64 h/d。最受儿童喜爱的5个运动项目分别是散步、滑板/轮滑、跑步、自行车、舞蹈,组织类型大多数以家庭为主。学龄前儿童运动项目在不同年龄段、家长鼓励程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现状不容乐观,在运动方式、场地、陪同者、运动项目等方面体现出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生活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4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的患者分为治疗组(n=250)及对照组(n=200),治疗组给予锻炼加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等相应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盆底肌力明显强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也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母体体质量增加及人体成分的改变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来我院建保健卡的单胎健康孕妇70例,分别于孕中期(24~25周)和孕晚期(37~38周)测人体成分,同时监测同期胎儿生长发育状况.结果:共有63例孕妇完成所有的测量项目.孕中期和孕晚期的体质指数(BMI)、蛋白质、无机盐、肌肉量、脂肪量(FM)等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间无相关性(P>0.05);孕中期和晚期的基础代谢率(BMR)、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总体水(TBW),去脂体质(FFM),体细胞群(BCM)、上臂肌围(AMC)等与母亲体质量的增加有关,且与胎儿出生体质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孕期母体体质量的增加与母亲人体成分的组成和改变有关,并且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体质量,FFM是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