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75篇
内科学   133篇
神经病学   340篇
特种医学   1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702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162篇
药学   241篇
  1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腹外侧眶皮层(VLO)内miR-200和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表达变化,并探讨VLO内注射miR-200模拟物对抑郁行为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后分为5组:CUMS+miR-200模拟物组(VLO内注射20 pmol miR-200 mimic);CUMS+阴性对照组(VLO内注射20 pmol阴性对照siRNA);无应激+阴性对照组;无应激+miR-200模拟物组;CUMS+氟西汀(10 mg/kg/d)组。依次进行蔗糖偏爱测试、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Western Blot检测VLO内DUSP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与无应激组比较,CUMS组大鼠体重降低(P0.0001)、蔗糖偏爱下降(P=0.008),VLO中miR-200表达减少(P0.0001),DUSP1表达增高(P=0.0054);与CUMS+阴性对照组比较,CUMS+miR-200模拟物组大鼠蔗糖偏爱率(P=0.028),开放臂进入时间(P=0.031)和进入次数(P0.0001)均升高,总活动距离不受影响;与CUMS+阴性对照组比较,CUMS+miR-200模拟物组VLO中DUSP1(P=0.046)和pERK(P=0.04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慢性应激性环境所致抑郁样行为与VLO内pERK下调有关,miR-200可直接下调VLO内DUSP1表达,提高pERK表达并最终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2.
患者,男,23岁,尼泊尔籍留学生。2004年11月19日清晨5:00左右患者被发现呼吸深大、呕吐和昏迷(呼之不应),20 min后出现四肢阵挛、牙关紧闭、两眼上翻和意识不清,持续约10 min后自行缓解,但仍有四肢僵硬、意识不清,即送至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头颅CT示,右侧颞叶皮层和左侧额叶顶部皮层斑点状钙化灶,周围斑片影。给予降颅压、癫痫防护治疗约1 h,神志渐转清,呼之能应,但仍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癫痫外科手术术中皮层脑电图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配合要点。 方法 对2例难治性癫痫患儿手术治疗过程中,进行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和采集的护理配合,总结经验体会。 结果 2例患儿均准确记录到疑似致痫灶的癫痫样放电脑电图形,成功进行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癫痫发作症状有所改善。 结论 术中皮层脑电图是癫痫外科手术中致痫灶定位的极其有效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护理配合,减少监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能极大得增加定位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4.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此病生前很难诊断。主要发病原因为大脑深部小动脉硬化及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上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进行性痴呆、假性球痹、锥体束及锥体外系损害等症状的中老年患者。过去诊断往往依靠病理。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发展,越来越发现该病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发病之一。血浆同型半氨酸(Hey)及纤维蛋白原(Fbg)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56例SAE患者予以分析,探讨其与Hcy及Fbg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大鼠脊髓T13-L2经牵张损伤,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P1-N1波幅下降至术前波幅的70%后,于损伤平面以下经蛛网膜下隙置细导管,治疗组分别于术后即刻、0.5、1、2、3、4、8、12及24h经细导管注入bFGF溶液20滋l(含bFGF20滋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然后于术后1d、4d、7d、14d及21d处死取材(n=4)。采用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观察脊髓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行为学评分及CSEP检查大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7、14、21d,bFGF治疗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凋亡率及TUNEL法染色示细胞凋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神经行为学评分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也显示出大致相同的趋势。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抑制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并能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6.
杨荣  宋亮  魏鹏绪  张宁  王丽  李增勇 《中国康复》2020,35(9):484-487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于脑电信号的研究历史已近40年,研究成果与应用不断更新。总体而言,脑电信号分为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1]。当对被试身体或者大脑进行特定刺激时,施加刺激中或者刺激后会在大脑皮层检测到具有固定规律的脑电信号电位变化,即为诱发脑电,由听觉刺激引发的神经系统反应即为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CAEP)。CAEP一般由简单认知任务刺激产生,经大量脑电信号短时间平均得到,操作简单,信噪比和特征稳定性较高,受试者一般不需要经过多次训练,应用范围广[2-3]。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Lentinan,LNT)对谷氨酸(glutamate,Glu)损伤体外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建立Glu损伤模型,观察LNT的保护作用。结果LNT能显著提高Glu损伤神经细胞的生存率,降低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丙二醛(MDA)的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论LNT对Glu损伤神经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Glu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其作出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追踪108例高血压合并高血压合并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年后症状、体征和头颅CT、MRI的变化。结果88例(81.5%)病例出现锥体束损害、假性球麻痹、感知行为异常、痴呆等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表现,78例(72.2%)患者出现典型的(Ⅲ型)Binswanger病的影像学改变。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为颅内小动脉硬化慢性病程的最终结局。头颅CT、MRI的影像学改变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为临床早期药物干预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9.
[摘要]目的:探讨对脊柱侧凸患者进行脊髓功能神经电生理评定时,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阳性率。方法:对58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前DSEP与CSEP检查,观察两者峰潜伏期、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以及波幅差值。  相似文献   
90.
多数药物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效果取决于癫痫灶的准确定位。术中采用皮层脑电监测(ECoG)可以确定癫痫灶的准确部位和范围,指导医生进行显微外科手术,以保证在切除非功能区和重要功能区的占位性病变、根除癫痫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