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15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44篇
预防医学   288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359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牛磺酸拮抗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婧  杨昆  杨永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325-4327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铅对儿童骨髓造血系统的毒作用机制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观察研究牛磺酸(Tau)作为铅的拮抗剂对体外铅作用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法,在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au溶液,观察各组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F)成集落率的变化;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上述不同浓度的Tau溶液作用15 min,再分别加入60μmol/L醋酸铅进行培养,观察各组骨髓CFU-F集落率的变化。结果: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au,各组CFU-F成集落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Tau作用后再用醋酸铅染毒,与未加Tau对照组比较CFU-F成集落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FU-F成集落率随Tau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FU-F与Tau浓度之间成正相关(rs=0.810,P=0.000)。结论:Tau对正常骨髓CFU-F集落率影响不明显,但能够拮抗铅对骨髓CFU-F集落率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拮抗作用逐渐增强。表明Tau是一种很好的铅的拮抗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2.
牛磺酸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一种氨基酸,对多种组织、器官、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牛磺酸可对抗多种毒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本文从体内和体外试验两方面对近5年来牛磺酸抗肝毒性作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牛磺酸拮抗锰诱导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锰诱导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外皮层神经细胞至最佳生长状态时进行实验。细胞随机分7组,即对照组、染锰组(低、中、高剂量0.2,0.6,1.0mmol/L)、干预组(染低、中、高浓度锰同时分别给予1.5mmol/L牛磺酸干预)。各组处理24h后终止培养,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及流式细胞术(FCM)定性、定量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1.TUNEL显示染锰后神经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牛磺酸对中浓度锰有一定的拮抗作用;2.FCM结果表明牛磺酸能拮抗锰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牛磺酸对锰所致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4.
心肌肥厚大鼠ADM ANP的变化及牛磺酸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肾上腺髓质素(ADM)、心钠素(ANP)在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中的变化和意义及牛磺酸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缩窄组,干预组。均在术后6周末测定动脉收缩压(SBP)和体重(BW);电子天平称量左心室重量(LVW);以左心系数(LVW/BW)作为衡量心肌肥厚程度的指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心肌ADM、A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缩窄组SBP、LVW/BW及ADM、A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与缩窄组相比,SBP、LVW/BW及ADM、ANP水平明显降低(P<0.05)。ADM、ANP水平与左心系数呈正相关,ADM与ANP呈正相关。结论:①ADM可能作为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激素,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中起代偿作用,有望成为评价心肌肥厚严重程度的新敏感指标。②牛磺酸可能通过降压,减轻心脏后负荷,阻止ADM、ANP的调节紊乱,起到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牛磺酸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rine,Tau)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jury,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另外2组腹腔内注射等量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并随后在第3组腹腔注射Tau。各组动物分别于腹腔注射后6、12、18 h将其处死,检测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athione,GSH)含量、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的改变,此外也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腹腔注射LPS使血清GSH含量及肺组织SOD活性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1),而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并且大鼠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炎症性改变;Tau处理组与LPS组比较,GSH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同时肺组织的炎症改变也显著减轻。结论:Tau对ALI时的肺脏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T清除过量的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86.
牛磺酸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牛磺酸(Taurine,Tau)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引起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Iso 5 mg/(kg·d)背部皮下注射,连续7天,建立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造模第2天起给大鼠腹腔注射Tau 80、160和320 mg/(kg·d) ,连续用药14 d,测量大鼠心脏重量指数(heart weight/body weight, HW/BW)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weight/body weight, LVW/BW);分光光度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so模型组大鼠心重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增大,左心室心肌组织中Hyp含量增高,MDA含量增高,SOD水平下降,血清中LDH和CK含量增加;给Tau 80、160 和320 mg/(kg·d)均能降低心重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提高心肌组织中的SOD含量,增强SOD活力,抑制MDA产生,降低Hyp含量,抑制胶原的产生,降低血清中LDH和CK的含量.结论 Tau对Iso引起大鼠心肌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该作用与抑制胶原的形成、抗脂质过氧化、清除氧自由基及减少心肌酶的漏出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TGF-β1诱导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正常RPE细胞。设置正常对照组(无药物处理);损伤组(1μg/L TGF-β1处理RPE细胞);牛磺酸保护组(10 mmol/L和20 mmol/L牛磺酸预先处理RPE细胞后再加入1μg/L TGF-β1)。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E凋亡率;RT-PCR检测RPE细胞Fas mRNA表达情况;通过Fur-2/AM测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TGF-β1能够诱导RPE细胞凋亡,细胞Fas mRNA表达明显增高,而且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牛磺酸可以显著地降低TGF-β1诱导的RPE细胞的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Fas mRNA的表达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降低而减少。结论:牛磺酸可以抑制TGF-β1所致体外培养RPE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而影响Fas通路发挥诱导细胞凋亡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用原代培养正常大鼠肝细胞研究牛磺酸(β氨基酸)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用2步灌注法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IC50,观察药物作用后,培养液上清中AST、ALT和LDH活性及培养液中GSH和细胞内GSH的含量。结果细胞生长抑制率与剂量成正相关性,牛磺酸的IC50为24.23g.L-1。高浓度牛磺酸组培养液上清中AST、ALT和LDH活性显著升高,GSH含量显著减少。结论高浓度的牛磺酸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有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89.
氯氰菊酯(pyrethroids,PD)兴奋性神经毒作用机制一直是该药在毒性研究领域的热点,普遍认为谷氨酸(glutamate,Glu)递质传递紊乱是其引起兴奋性神经毒性的主要原因,中毒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强烈兴奋症状,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1]。Glu是脑内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由于不能穿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心肌细胞凋亡、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2K1C)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所有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假手术对照组、高血压对照组、牛磺酸治疗组。于术后第5周开始给予牛磺酸50mg·kg^-1·d^-1。采用标准尾套法间接检测清醒大鼠血压。给药8周后,大鼠处死,分离其左室心肌以用于检测左室质量/体质量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NO和Ang 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未给药2K1C高血压大鼠血压明显升高,左室质量体质量比、心肌AI和Ang Ⅱ含量均升高,心肌NO含量降低。应用牛磺酸治疗则明显降低了肾动脉狭窄术后大鼠的血压、左室质量/体质量比、心肌Ai和Ang Ⅱ含量;同时也升高了2K1C高血压大鼠心肌NO含量。结论长疗程牛磺酸治疗可抑制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和心肌细胞凋亡发生,其作用机制与药物调控心源性活性物质分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