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0篇
  免费   733篇
  国内免费   712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599篇
口腔科学   101篇
临床医学   1609篇
内科学   763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211篇
特种医学   4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306篇
综合类   3700篇
预防医学   824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1107篇
  31篇
中国医学   431篇
肿瘤学   590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424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46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630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931篇
  2010年   801篇
  2009年   839篇
  2008年   970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687篇
  2005年   758篇
  2004年   587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2 毫秒
991.
目的对244例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亚型(M4EO)、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液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基因学检查方法检测患者标本。结果细胞形态学特征:M2b异常中幼粒细胞,M3异常早幼粒细胞,M4EO异常嗜酸粒细胞,CML粒系细胞。染色体检测表明:M2b、M3、M4EO、CML分别与各自特异性染色体t(8;21)(q22;q22)、t(15;17)(q22;q21)、inv(16)(p13;q22)、t(9;22)(q34;q11)密切相关。融合基因检测表明:M2b、M3、M4EO、CML分别与融合基因AML1-ETO、PML-RARα、CBFβ-MYH11、BCR-ABL密切相关。结论M2b、M3、M4EO、CML4种白血病患者不论在临床特点上,还是细胞形态学上都有各自一定的特征。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的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融合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定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可作为白血病的标志物,对白血病的诊断、预后估计、监测治疗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有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尝试以新的理论视角,讨论原始人类活动是人类护理和医疗活动的共同起源、人类护理-医疗活动耦联与融合等问题。阐述人类专业护理活动的产生过程、机制和原因。最后指出专业护理明显地是基于性别文化原则的社会分工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3.
用筑巢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伴t(8:21)染色体易位的M_(2b)型白血病AML_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该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以从10 ̄4~10 ̄5个正常细胞RNA中检出1个白血病细胞,对于M_(2b)型白血病的诊断及监测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我们研究的11例M_(2b)型白血病中有1例未检测到PCR产物,可能与该型患者中基因重组的分子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靶向治疗Bcr-Abl+白血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I571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合成的Abl激酶ATP结合位点竞争性抑制剂。体外试验证实:STI571高度选择性抑制Bcr-Abl、c-kit和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或底物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而使其灭活;选择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生长;诱导Bcr-Abl阳性细胞凋亡和分化;与IFN、DNR、Ara-C和HU有协同作用。对BCR-ABL基因转化小鼠有特异性的治疗作用。Ⅰ、Ⅱ期临床试验STI571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效果显著,对CML急变和Ph~+急性白血病也有一定的疗效。白血病细胞对STI571体外耐药与靶基因扩增导致Bcr-Abl蛋白的过度表达有关,与P糖蛋白(Pgp)的过度表达也有关。体内耐药的机制与酸性糖蛋白(AGP)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95.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_(2b)患者约90%有t(8;21)。已经证明它导致AML_1-ETO融合基因。我们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22例AML_1-M_(2b)其中t(8;21)阳性16例,阴性2例,不能确定有无t(8;21)的4例,发现全部22例患者均可检出AML_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同时在5例t(8;21)阴性的AML中,包括M_(2a)2例,M_42例,M_31例,均未检出上述融合基因转录本。我们的初步结果提示AML_1-ETO融合基因可以作为AML-M_(2b)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构建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GGF2,观察其在大鼠脊髓内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01/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出生1周SD大鼠2只和体质量250-300 g雄性成年SD大鼠12只。将成年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大鼠胎脑组织总RNA中扩增出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 的全序列cDNA。②以融合蛋白方式克隆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GGF2。③采用基因注射法将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am和pEGFP-M1-GGF2混合后转染至实验组大鼠胸段脊髓组织中;对照组大鼠只注射脂质体和空白质粒pEGFP-N1的混合物。基因注射后1周,两组各取3只大鼠麻醉后取材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另取3只大鼠麻醉后取出T8,T9脊髓,冰冻切片后行荧光照相,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 cDNA的克隆结果:成功克隆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 cDNA。②重组质粒pEGFP- N1-GGF2的构建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实成功构建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GGF2。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明胶质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实验组基因转染1周后局部脊髓内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④pECFP-N1-GGF2基因体内转染结果:实验组注射局部脊髓内灰质和白质神经细胞内均有较多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而对照组未见荧光蛋白表达。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体内转染的方法是可行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可作为报告基因观察胶质细胞生长因子2 基因在体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征症状体征相似于单纯腰椎滑脱,从长期疗效评价椎间盘切除减压的可行性和必行性。方法对1996年3月至2003年1月的5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对照。其中男16例,女42例,年龄14~84岁,平均49.4岁,有外伤史者14例,椎弓根骨折或者峡部不连者30例,假性滑脱28例,设置保守治疗对照组8例,手术治疗50例,全部行后路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做腰椎间盘切除减压的设定为第2组,未做切除减压的设定为第3组。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5年,第1组8例症状基本无改善或易复发,第2组26例住院期间症状缓解率并不优于第3组,中长期疗效小于第3组,且断钉、断杆率大于第3组。结论后路椎板切开,椎间盘切除减压是解决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但腰椎滑脱的主要矛盾是脊柱不稳,内固定是脊柱稳定的短期办法,而植骨后的融合是脊柱稳定的长期办法,双侧椎板植骨的长期疗效巩固,并发症少,因此,腰椎管探查,椎间盘摘除术在脊柱滑脱者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了解白血病常见融合基因M—bcr—abl(表达产物为P210^bcr-abl)、m—bcr—abl(表达产物为P190^bcr-abl)、TEL—AML1、AML1-ETO、PML—RARα、CBFβ-MYH11在初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定量RT—PCR(RQ—PCR)技术检测19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其中M—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50例、M—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m—bcr—abl^+ALL19例、TEL—AML1^+ALL11例、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0例、PML—RAR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58例、CBFβ-MYH11^+AML患者17例,并检测13例M—bcr-abl^+CML-CP患者的外周血细胞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以abl作为内参基因,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以融合基因转录子拷贝数/abl基因转录子拷贝数×100%表示。结果CML—CP患者骨髓及外周血M-bcr—abl转录子水平相似(中位值分别为30%和35%,P〉0.05)、ALL患者M—bcr—abl及m-bcr-abl转录子水平相似(中位值分别为64%和54%,P〉0.05),ALL患者M—bet—abl转录子水平明显高于CML—CP患者(P〈0.001)。ALL患者TEL—AML1转录子中位水平为228%。表达特异性融合基因的AML患者中,AML1-ETO转录子水平明显高于CBFβ-MYH11及PML—RARα(中位值分别为388%,145%和47%,P值均〈0.001),CBFβ-MYH11转录子明显高于PML—RARα(P〈0.001)。L型、V型及S型PML—RARα转录子中位水平分别为45%、44%及55%,L型明显低于S型(P=0.04)。结论 不同类型融合基因转录子在初治白血病患者中的水平不同,并有个体差异。初治患者融合基因转录子水平的测定不仅为检测微量残留病、评价疗效提供基准值,而且是不同实验室间数据比较、实现标准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 RCC)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Xp11.2 RCC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该类型肾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6岁、21岁,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Xp11.2 RCC。2例随访时间分别为7、19个月,术后恢复及预后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表现。结论 Xp11.2 RCC临床较为罕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以及参考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主要为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辅助治疗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2例短期随访预后较好,但远期预后结果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探讨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的mll-af9融合基因的影响.选择THP-1细胞特有的m11-af9融合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siRNA片段.以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为靶细胞,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siRNA导入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siRNA转染效率,用RTPCR法比较转染前后mll-af9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表明siRNA转染效率为(69.1±1.8)%,转染siRNA后THP-1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m11-af9融合基因表达量大幅度减少,细胞周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水平增高,而对照组siRNA转染后则无上述改变.结论利用siRNA靶向干扰mll-af9融合基因的表达可以有效抑制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