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89篇
  免费   1276篇
  国内免费   742篇
耳鼻咽喉   181篇
儿科学   135篇
妇产科学   312篇
基础医学   762篇
口腔科学   1307篇
临床医学   7217篇
内科学   1433篇
皮肤病学   64篇
神经病学   268篇
特种医学   8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4877篇
综合类   13725篇
预防医学   3140篇
眼科学   568篇
药学   4811篇
  125篇
中国医学   6085篇
肿瘤学   439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888篇
  2022年   736篇
  2021年   931篇
  2020年   1018篇
  2019年   915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806篇
  2016年   907篇
  2015年   1065篇
  2014年   2131篇
  2013年   2020篇
  2012年   2436篇
  2011年   2572篇
  2010年   2603篇
  2009年   2280篇
  2008年   2598篇
  2007年   2389篇
  2006年   2102篇
  2005年   2155篇
  2004年   2241篇
  2003年   2251篇
  2002年   1979篇
  2001年   2261篇
  2000年   1783篇
  1999年   1122篇
  1998年   826篇
  1997年   667篇
  1996年   524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266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三点式重睑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9年6月,共165例单睑患者采用了改良三点式重睑术,沿术前标记线将三点处皮肤切开,剪刀将切口下唇的眼轮匝肌适当去除,同时将切口与切口在皮下层打通,剪除切口与切口之间的眼轮匝肌,6-0可吸收线挂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下唇皮下组织缝合,三点切口各缝1针。再用6-0单丝尼龙线按照常规重睑线缝合方法挂切口下唇皮肤、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及切口上唇皮肤缝合打结,三点切口各缝1针。伴内眦赘皮者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1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患者大部分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重睑,睁眼重睑流畅、自然,闭眼刀口痕迹不明显。2例患者出现内侧重睑线变浅,1例患者出现外侧重睑线变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睑消失。5例患者双侧重睑线有轻度不对称。患者总体满意率为94.7%(144/152)。结论:改良三点式重睑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逼真、不易脱落、手术痕迹不明显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生产的剖腹产孕妇80名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改良式剖腹产手术,对对照组实施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手术,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手术的满意度高。结论:两种剖腹产手术相比,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明显优于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可调节改良式固定装置与传统固定装置固定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实行多导睡眠监测(PSG)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4例OSAHS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固定装置进行PSG,实验组使用可调节改良式固定装置进行PSG。比较两组电极脱落情况,分析实验组平均血氧饱和度(MSp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监测数据与PSG标准数据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儿电极脱落率为21.43%,低于对照组的52.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MSpO2、LSpO2、呼吸暂停次数、AHI监测数据与PSG标准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MSpO2、LSpO2、呼吸暂停次数、AHI监测数据与PSG标准数据明显呈正相关(r=0.918、0.921、0.912、0.925,P<0.05)。结论在OSAHS儿童行PSG中,可调节改良式固定装置的电极脱落情况较传统固定装置明显减少,且不影响PSG数据的判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的核酸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各类样本的差异性,为改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利用ddPCR和qPCR技术对已经确诊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不同时间的全血、尿液、粪便共22份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两种方法对人保守区域基因扩增结果一致:全血标本信号最强,尿液次之,粪便最少;ddPCR在1份全血,1份尿液,5份粪便中检出ORF-1ab和N基因的阳性微滴,qPCR仅在3份粪便中检出上述基因,漏检的3个标本基因拷贝数平均浓度为128 copies/ml;ddPCR在发病<5、5~15、>15 d的各类标本中都有检出,qPCR检出以中晚期为主;重症病例用ddPCR均可测到阳性微滴,qPCR检测的各类标本均为阴性;轻症病例的各类标本中qPCR只有粪便核酸检测阳性,ddPCR检出率高于qPCR。 结论 ddPCR可以有效克服qPCR 灵敏度不足的难题,是对qPCR 的有益补充,尤其是针对病毒载量比较低的血液、尿液和可疑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适用于早期感染的判断及患者治愈后出院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步标式抢救流程应用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1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掷币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观察组41例行四步标式抢救流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静脉建立通路时间及收缩压回升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5.12%比75.00%,χ~2=6.495 9、P<0.05),静脉建立通路时间、收缩压回升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用四步标式抢救流程,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缩短患者静脉建立通路时间、收缩压回升时间。  相似文献   
17.
当得知眼前这位沉浸在布艺世界穿针引线、巧手翻飞的8岁女孩即将出任中国胜家缝吧讲师的时候,赞许欣赏之色都会浮现上每个观者的脸庞;当知道她正在筹备首场个人秀,并亲自完成选布、设计、剪裁、缝纫机机缝一系列完整工艺制作过程时,也许唯有惊叹才能形容观者的彼时心境了。从小便在母亲营造的布艺世界中耳濡目染的Amy坦言自己只是找到了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够玩有趣的手工DIY,触摸手工DIY的美好,过手工式的慢生活,让温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