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3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284篇
耳鼻咽喉   114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503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435篇
内科学   4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582篇
特种医学   5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78篇
综合类   2824篇
预防医学   396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914篇
  9篇
中国医学   557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530篇
  2010年   520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606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503篇
  2005年   563篇
  2004年   424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41.
现将我院5年来收治的经CT扫描证实的小脑出血37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桥小脑角肿瘤,来源于前庭神经雪旺氏细胞,年发病率约为10×10-6,肿瘤生长较缓慢。本文对3例行伽玛刀治疗失败后的患者行扩大迷路进路肿瘤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3.
颅脑外伤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导致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可致残致死。本文采用腰池持续置管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4.
赵锁安  赵颖琦 《心脏杂志》2004,16(2):189-190
目的:内脏器官或其传入神经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可以引起血压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内脏-减压反应.在临床工作中,也常见到腹腔脏器疼痛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障碍,如可使血压下降乃致休克,使心率或心律改变等.在我们以往的实验中发现,当静脉注射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后,可使内脏-减压反应发生翻转现象.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延髓腹外侧区是否参与了内脏-减压反应的调控,是否与内源性NO有关.方法:Sprague-Dawley 大鼠,雄性;记录和刺激仪器为MacLab/4e套装;Chart软件;立体定位仪器为江湾I型C;微电极操纵器为上海蝶来仪表厂MD-1型;L-NAME和L-精氨酸为Sigma公司产品.手术过程用我们以往的方法,从腹膜后位暴露内脏大神经,于腹腔神经节近端结扎并剪断,将中枢端置于铂丝双极电极上,用于刺激.左股动脉插管连接血压传感器;于颅底暴露延髓腹外侧部,将动物仰卧位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按Paxinos & Watson鼠脑图谱定位..  相似文献   
45.
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脑延髓池的显微外科解剖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颈标本15例,显微镜下(5~25倍)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颈-乳突入路和耳前颞下窝入路的手术操作,分别自后、侧和前方显露小脑延髓池内结构,详细观测其神经血管结构的形态特征.结果小脑延髓池位于延髓外侧,上至桥延沟,下达枕骨大孔,侧方沿枕骨形成蛛网膜袖套进入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丝自上而下起自橄榄体背侧、延髓和脊髓的后外侧沟,根丝逐级汇合后分别进入舌咽神经道和迷走神经道.椎动脉于小脑延髓池的下端入颅后经该池行向前上内进入延髓前池.小脑下后动脉(PICA)可分为延髓前段、延髓侧段、扁桃体延髓段、脉络膜扁桃体段和皮质段.主要的静脉有小脑延髓裂内静脉、延髓静脉、小脑岩面下组静脉和岩下桥静脉.结论小脑绒球和Luschka孔脉络丛复合体及颈静脉孔硬膜返折可作为辨认舌咽神经脑池段的解剖标志,深刻认识小脑延髓池的蛛网膜界限对手术处理累及小脑延髓池的不同性质病变,保护重要神经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分析了55例小脑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的临床资料,男女之比为4:1,2/3患者年龄在37~50之间,并发症状多为行走不稳。主要临床表现为兼有躯干和肢体共济失调(78.2%),眼震(56.4),构音障碍(69.l%),约1/4病人有病理征及家族史。讨论了本病与其他疾病所致共济失调的鉴别诊断,以及本病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应用门控心肌显像观察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早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结构的变化.方法 患者27例,男9例,女18例,年龄(65.1±9.5)岁.其中起搏心室感知心室R波抑制型(VVI)起搏器组15例,起搏双腔感知双腔P波或R波抑制型(DDD)起搏器组12例.采用门控心肌显像方法测定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及植入后早期[随访(4.6±1.5)个月]自身心律或起搏器工作状态下左心室功能参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SV)及左心室收缩时间.按左心室室壁活动靶心图将室壁活动度分为缺损、稀疏及正常3级.植入前后相比,有下列一项即为左心室功能重构:LVEF增加或降低10%及以上,室壁活动度改变1级及以上,左心室收缩时间延长或缩短1个时间段及以上;结构重构:EDV增加或降低10%以上.结果 (1)左心室功能重构:27例患者中,26例(96.3%;VVI组15例,DDD组11例)出现功能重构.26例中6例(23.1%;VVI组4例,DDD组2例)LVEF升高,8例(30.8%;VVI组4例,DDD组4例)LVEF降低,12例(46.2%;VVI组7例,DDD组5例)LVEF无变化.(2)结构重构:27例中13例(48.1%;VVI组10例,DDD组3例)出现结构重构.13例中4例(VVI组3例,DDD组1例)LVEF升高,3例(均为VVI组患者)LVEF降低,6例(VVI组4例,DDD组2例)LVEF无变化.结论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早期即可发生左心室功能重构,约半数患者出现左心室结构重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在患者心脏获得电生理学益处时,可能对左心室的功能和结构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8.
脊髓小脑变性为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之一,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近些年对本病治疗的尝试方法增多,但缺乏客观指标判断疗效。文章报道2例脊髓小脑变性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初步研究结果,以期为本病的诊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9.
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16例小脑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对主要向幕上发展的采用颞枕及其幕上下联合入路,对幕镰型后方者采用Poptmn入路,肿瘤全部或主体在后颅窝者采用乙状窦后及其幕上下联合入路。结果本组全切肿瘤15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新增神经功能障碍3例,偏瘫1例。结论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个体化设计,尽可能采用简便适用的手术入路。正确的手术入路和对局部解剖的熟悉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崔洪泉  周品山 《山东医药》2003,43(23):71-72
自1990年以来,我院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患儿60例,我们对其中25例并发小脑幕切迹疝且经CT证实以硬脑膜下出血为主者,及时行硬脑膜下穿刺减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