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8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90篇
临床医学   1228篇
内科学   750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250篇
特种医学   2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67篇
综合类   3857篇
预防医学   73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4227篇
  40篇
中国医学   856篇
肿瘤学   151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00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909篇
  2013年   892篇
  2012年   1046篇
  2011年   1026篇
  2010年   1052篇
  2009年   858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奥扎格雷钠 尼莫地平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照组37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用14 d.治疗后第3、7、14 d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观察发病30 d内的病死率、DCVS发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D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与尼莫地平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31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6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氧化损伤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过氧化脂质(LPO)]、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SS-QOL)]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周,两组血清AOPP、LPO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ACI患者效果显著,可减轻氧化损伤,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HIFU联合奥曲肽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病理确诊的晚期胰腺癌患者46例(有可测量病灶者),随机分为热疗组和联合组,联合组采用FBY01北大研制的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奥曲肽治疗,两组均至少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均可评价疗效。联合组临床受益反应率为75.0%(18/24),热疗组为36.4%(8/22),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治疗前后及两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热疗组中位生存期约8.8月,联合组中位生存期达到10.8个月,P>0.05。两组的近期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毒副作用轻微,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IFU联合奥曲肽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受益反应率改善明显,VEGF水平下降明显,且毒副反应轻,病人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995.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elayed cerebrovascular spasm a,DCVS)的发生率为 2 5 %~ 4 2 % ,是导致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8月应用奥扎格雷预防性治疗 SAH后并发 DCVS,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2例 SAH患者 ,经脑 CT扫描和 (或 )腰椎穿刺确诊 ,均于发病 72小时内入院接受治疗。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6例。治疗组男 2 0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5 1± 6 )岁 (32~ 73岁 ) ;伴动眼神经麻痹 4例 ,高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奥扎格雷联合应用在急性心梗冠脉溶栓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70例AMI冠脉溶栓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7d,同时给予5%葡萄糖250ml+奥扎格雷注射液8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对照组80例溶栓后给予普通肝素12500U,入液维持静点48h,后改为1次/d静点,连用7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梗死后心绞痛等发生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发生显著升高,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奥扎格雷联合应用于AMI冠脉溶栓后,较单用普通肝素,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联合丹参滴注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奥扎格雷联合丹参滴注液组(联合组)31例,单用奥扎格雷组(单药组)31例,丹参组31例,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2次/d,丹参滴注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幅度表明:联合组明显优于丹参组(P〈0.01)及单药组(P〈0.05)。联合组显效率为83.8%,单药组为61.3%,丹参组为32.3%,联合组与单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药组与丹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与丹参联用应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 ,起病急 ,治疗不当可进一步发展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及时抑制胰酶的分泌是治疗的关键。我们于 1997- 0 5~ 2 0 0 1- 12采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将有急性腹痛 ,血、尿淀粉酶增高 ,腹部 B超或 CT提示胰腺肿大而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 91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3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2 0例 ;年龄 32~ 75岁 ,平均 5 4.3岁。对照组 48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2 3例 ,年龄 30~ 74岁 ,平均5 1.8岁。两组性别、年龄、血、尿淀粉酶、血糖、血钙差异均无显著…  相似文献   
999.
牙周病是常见的以厌氧菌为主要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牙周手术是治疗牙周病的最有效的方法。而硝基咪唑类药物能有效抑制和杀灭牙周病菌,以往常采用口服治疗配合牙周手术,虽然疗效较好,但有全身用药量大、时间长、药物在牙周组织中局部浓度低等缺点。为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我们采用牙周手术与牙周袋内局部给药的方式治疗成人牙周炎,现将其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奥扎格雷钠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颅外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影响,探讨其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颅外颈动脉斑块患者45例,包括3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和11例体检者中发现颅外颈动脉斑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应用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应用安慰剂,两组用药前后测定狭窄管径直径和颅外颈动脉狭窄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管腔直径狭窄率由(54.57&;#177;22.23)%降至(27.45&;#177;8.56)%,狭窄管径直径由与(4.2&;#177;1.3)mm升至(4.8&;#177;0.6)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结论奥扎格雷钠可能具有消除颅外颈动脉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