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52篇
  免费   14306篇
  国内免费   10453篇
耳鼻咽喉   654篇
儿科学   510篇
妇产科学   768篇
基础医学   5832篇
口腔科学   1984篇
临床医学   26412篇
内科学   9954篇
皮肤病学   1494篇
神经病学   3095篇
特种医学   35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3篇
外科学   9301篇
综合类   58590篇
预防医学   16729篇
眼科学   1245篇
药学   35919篇
  234篇
中国医学   101689篇
肿瘤学   3101篇
  2024年   2123篇
  2023年   7144篇
  2022年   5114篇
  2021年   6239篇
  2020年   5573篇
  2019年   5725篇
  2018年   2838篇
  2017年   4981篇
  2016年   5786篇
  2015年   6751篇
  2014年   13066篇
  2013年   12005篇
  2012年   15662篇
  2011年   17292篇
  2010年   15632篇
  2009年   14869篇
  2008年   16323篇
  2007年   13966篇
  2006年   13415篇
  2005年   14361篇
  2004年   12904篇
  2003年   13042篇
  2002年   10867篇
  2001年   9680篇
  2000年   7286篇
  1999年   5341篇
  1998年   4196篇
  1997年   3665篇
  1996年   3072篇
  1995年   2693篇
  1994年   2036篇
  1993年   1274篇
  1992年   1217篇
  1991年   1271篇
  1990年   1299篇
  1989年   1291篇
  1988年   357篇
  1987年   252篇
  1986年   167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91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中药热罨包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2月~2019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罨包治疗。比较两组的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结果:治疗组腹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罨包可以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醒脑开窍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治疗中风后偏瘫(痰瘀阻络)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7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清淡、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油腻、生冷。对照组58例依达拉奉30mg+100mL生理盐水,2次/d,静滴,30min滴完;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甲钴胺0.5mg+250mL生理盐水,静滴。治疗组59例化痰通络汤、醒脑开窍针。化痰通络汤(半夏法、川芎、橘红、枳壳、远志、红花、石菖蒲各10g,茯神、丹参、党参各15g,甘草炙10g),水煎400mL,1剂/d,早晚温服;醒脑开窍针:取三阴交、人中、内关、委中、风池、极泉、尺泽,内关直刺12~25mm,捻转、提插泻法1min;人中斜刺7~12mm,重雀啄法;三阴交斜刺25~38mm,提插补法;极泉沿经下原穴25~50mm,直刺25~38mm,提插泻法;尺泽直刺25mm,提插泻法;风池针向喉结,刺25~63mm,小幅度高频捻转补法,1次/d,每7d间歇2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2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康复21例,显著改善2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92%;对照组基本康复11例,显著改善29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0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ADL、NIHSS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通络汤+醒脑开窍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治疗中风后偏瘫(痰瘀阻络),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4.
阐述疼痛的渊源,综述分娩疼痛与无痛分娩的研究进展,分析药物性分娩镇痛存在的争议。目前认为应该根据现代医学模式,根据产妇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当分娩镇痛方法,既要有心理方面又有合适的方法和药物,新的药物应用和新的不给药方式的应用将促进分娩镇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5.
36.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医药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形势下,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中药工业需要加快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对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在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过程建模、制造装备等方面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解析,综述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工艺过程理解、生产过程实时分析方法开发、过程控制策略建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企业研究实践,介绍了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多变量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上述3个研究方向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实际工业应用的难点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药企业应用和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冯秀芹 《光明中医》2020,(3):390-391
目的探究初产妇接受中药足浴、芳香疗法、穴位按摩干预,对其产程的影响。方法将初产妇100例以双盲法随机进行分组,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对照组分娩中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同时实施中药足浴、芳香疗法、穴位按摩干预,对2组初产妇干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初产妇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窒息率(0.00%)、剖宫产率(14.00%),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接受中药足浴、芳香疗法、穴位按摩干预,能够缩短其产程,降低其疼痛、焦虑程度,且可对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控制,降低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西医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肾虚血瘀)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Ⅱ期:前列地尔+生理盐水10mL,10ug/d,静推,连续4周;阿仑膦酸,70mg/周,口服;Ⅲ期:保髋手术:清除病灶、支撑植骨(带血管或带血运移植)或打压植骨术,药物治疗Ⅱ期。治疗组39例;补肾活血汤(川断、骨碎补、血竭、熟地、山茱萸、肉苁蓉、没药、枸杞、各12g,杜仲、当归、菟丝子、鸡血藤各15g,白芥子、三七、红花各10g,怀牛膝、独活各8g,蜈蚣2条),水煎400mL,1剂/d,早晚温服;西医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症状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6疗程(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临床控制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7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SF36评分、症状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西医治疗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肾虚血瘀),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关于中药灌肠在中风病中的一些研究文献,发现中药灌肠基于通腑法在治疗中风病中应用广泛,主要具有通腑化痰、通腑降逆、通腑开窍等作用,确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除常规口服及静脉治疗外的又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丰富了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思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方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中药灌肠方联合双歧杆菌活菌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心肌酶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PCT、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CK、CK-MB、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s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s G,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儿的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IgG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方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心肌酶及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