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4篇
  免费   1078篇
  国内免费   526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125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919篇
口腔科学   2130篇
临床医学   2114篇
内科学   779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72篇
特种医学   1628篇
外科学   6744篇
综合类   240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7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633篇
  21篇
中国医学   667篇
肿瘤学   18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607篇
  2021年   967篇
  2020年   985篇
  2019年   761篇
  2018年   770篇
  2017年   809篇
  2016年   661篇
  2015年   625篇
  2014年   1381篇
  2013年   1620篇
  2012年   1039篇
  2011年   1092篇
  2010年   960篇
  2009年   884篇
  2008年   839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791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628篇
  2003年   464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5篇
  197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关节镜下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初步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用法国产LARS人工韧带对16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等距点钻胫骨、股骨骨道,将肌腱拉入骨道,韧带游离部分位于关节腔内,拉紧后2枚螺钉固定韧带,合并损伤同期处理. 结果手术时间51~86 min,平均64 min.术后无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16例均随访1.5~6个月,平均3.8月.按照IKDC评分标准:术前C级6例,D级10例;术后A级6例,B级9例, C级1例(χ2=6.264,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36~76分,(63.7±7.3)分;术后86~97分,(94.8±9.6)分(t=10.356,P<0.05). 结论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操作简便,可使膝关节获得即时稳定性,早期康复锻炼,最大限度的防止关节功能受限,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2.
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应用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进行尸体骨骨盆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实验研究,评估该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积水潭医院联合开发的一种基于术中X线图像的手术导航系统。在该系统辅助下对4具尸体骨骨盆进行骶髂关节螺钉置入,共12枚空心钉,均置入S1。作为对比,由同一位医生操作,应用传统方法在C型臂透视控制下对模型骨盆进行骶髂关节螺钉置入,同样为12枚空心钉。记录从采集图像到置入空心钉导针所需透视的次数、透视累计时间及操作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后,通过目测、透视和锯开骶骨直接测量的方法检查螺钉的位置。结果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置入一枚导针的平均透视次数是2.5次,平均透视累计时间为1.5s,平均操作时间为253s;12枚骶髂关节螺钉均在安全区内。在透视控制下徒手操作,置入每枚导针的平均透视次数是20.3次,平均透视累计时间为13.7s,平均操作时间为246s;12枚骶髂关节螺钉中,两枚螺钉误置。应用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操作的透视次数和透视累计时间少于徒手操作,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操作时间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为骶髂关节螺钉置入提供精准的空间定位和稳定的路径导航,而这一切都在短短的数分钟之内完成,具备极好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并使患者和医生受到的X线照射量显著减少。目前的应用结果鼓舞我们进一步的临床实验应用。  相似文献   
83.
膝关节髌下皱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磊  刘劲松  孙晋 《中国骨伤》2006,19(8):487-488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髌下皱襞结构的变化,探讨膝关节髌下皱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膝关节镜手术病例400例,男177例,女223例;年龄9~79岁,平均42岁。术前均有膝关节疼痛、肿胀和交锁等现象,保守治疗无效,行膝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手术。术中证实单纯的髌下皱襞病变11例,术前有膝前区疼痛症状者8例,疼痛区域模糊不定者3例,膝关节反复肿胀、积液者2例;术前诊断为半月板损伤4例,关节软骨损伤2例,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髌下脂肪垫损伤4例。11例均行膝关节镜下髌下皱襞切除术。结果:400例膝关节镜手术中发现有髌下皱襞结构的284例(71%);有髌下皱襞病变的52例(13%),其中单纯的髌下皱襞病变11例(2.75%)。髌下皱襞病变镜下表现为髌下皱襞肿胀、增厚、纤维化、丧失弹性,与髁间凹产生撞击。11例单纯髌下皱襞病变均行关节镜下髌下皱襞切除术,术后随访9例,2例失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疗效评定优7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88.89%。结论:髌下皱襞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其病变可以引起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对1999~2004年1月的18例患者包括骨性踝关节炎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9例,局限性距骨缺血坏死2例,踝关节融合后1例,均采用L ink STAR假体3构件套进行人工踝关节置换。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47.7岁(38~67)。[结果]随访平均3 a 9个月(1~5 a)。按Kofoed评价系统观察疗效,优(85~100)16例,良(75~84)2例,无可(70~74)和差(<70)。患足背屈平均8°(范围6°~12°),跖屈12°(范围8°~16°),背屈和跖屈平均16°(11°~23°)。并发症有切口皮缘坏死2例,无足内、外翻和影像学松动。[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治疗和替代踝关节多种疾患疼痛和需要融合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5.
刘英杰  高顺红  白俊清 《医学争鸣》2006,27(16):1489-1492
目的: 观察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后膝关节周围骨密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术后患者128例,根据术后时间分为: 0~1 a组, 2~4 a组,5~10 a组和11~17 a组, 对照组为对应健侧;根据性别、手术时年龄和体质量各设: 男性组,女性组;≤40岁组,>40岁组;≤75 kg组,>75 kg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膝关节周围6个目的区(ROI)骨密度,并进行性别、年龄和体质量与骨密度的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 0~1 a组6区骨密度下降, R1~R4下降显著分别为0.93±0.30, 0.91±0.21, 1.25±0.36和1.30±0.51 (P<0.01);2~4 a组R1~R4骨密度下降,而R5, R6骨密度增加,其中以R1, R3变化显著,分别为0.93±0.22和1.28±0.08 (P<0.01);术后5~10 a组除R2骨密度下降外,其余骨密度增加,以外侧ROI骨密度增加显著,分别为0.95±0.12,1.20±0.19及1.25±0.18 (P<0.05);术后11~17 a组R1, R3骨密度下降分别为: 0.93±0.20, 1.19±0.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后膝关节周围发生适应性骨重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 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6月对15例干骺端闭合性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左侧9例,右侧6例),分别应用股骨远端LISS或胫骨近端LISS行内固定治疗。结果15例随访5~26个月,平均13.2月。完全负重时间为12~26周,X线骨愈合时间11~24周,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浅表感染1例,皮肤水疱2例,经换药后愈合。无深部感染及皮肤坏死,无骨筋膜室综合征。Johner-W 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11例、良3例、中1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本组满意率为93.3%(14/15)。1例C3型胫骨平台骨折在术后2周出现胫骨内侧骨块明显移位伴髁间分离,二次手术在胫骨平台内侧加以支撑钢板固定,术后20周骨折愈合,功能评价为良;1例C3型胫骨平台骨折在术后8周出现膝内翻(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2°),术后20周骨折愈合,功能评价为中。结论LISS适用于单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及骨质疏松性股骨干远端骨折的治疗;对于胫骨平台C3型骨折内侧平台粉碎严重时,不能过分依赖LISS系统,或将接骨板置于内侧,而应该考虑在内侧辅助支撑钢板。  相似文献   
87.
A case of synovial chondromatosis of the proximal tibiofibular joint in addition to lateral and medial tibiofemoral spaces and patellofemoral joint has been presented.  相似文献   
88.
肘关节后脱位并尺骨冠状突骨折9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肘关节后脱位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2000年3月~2003年5月9例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的治疗经验,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内外侧入路对8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根据HSS评分标准,优5例(55.6%),良2例(22.2%),一般2例(22.2%),优良率77.8%,无严重肘关节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该类骨折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9.
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应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ing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应用LISS技术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4 ̄67岁,平均40.6岁。胫骨近端骨折28例,股骨远端骨折13例。多发伤22例(53.7%),陈旧性骨折6例(14.6%),翻修手术1例。新鲜骨折均采用关节面切开复位、干骺端闭合复位及经皮钢板固定技术;陈旧性骨折及翻修手术采用有限切开及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果单侧LISS手术时间平均87.2min。全部病例随访13~21个月,平均16个月。3例股骨远端骨缺损患者平均于术后21.3周(19~24周)行植骨术,植骨术后22.3周(18~24周)骨折愈合。其余患者愈合时间平均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6.8周(12~25周)。术中发生螺钉脱落1例,提拉复位装置断裂1例,工具断裂1例,螺钉未能按计划置入2例。术后发生关节面复位丢失1例,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失败病例。按照Rasmussen骨折复位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术后1年关节活动范围2.4°~95.6°。术后1年HSS评分平均88.4分(58~98分),其中优27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0.2%。结论LISS为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骨折。但其手术理念及手术技术与传统手术不同,还需要一定病例与随访的积累才能确定其疗效。  相似文献   
90.
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21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手指关节活动度、握力和x线片。根据Buck—Gramcko/Lohrnanrm评分表评价腕关节总体功能,DASH调查表评价腕关节融合术对患者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2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术后患侧腕部疼痛值平均为1.5(术前4.5),12例掌指关节和lO例拇指指间关节出现轻微背伸功能障碍,腕部握力为30kg(健侧为38kg)。x线片示腕关节全部骨性融合。Buck—Gramcko/Lohmanrm评分值为8.7,其中优5例、良10例,中6例。DASH值为32,DASH调查表结果表明腕关节融合术后部分日常活动受限。结论腕关节融合钢板内固定成功率高,腕关节疼痛明显减轻,但术后腕关节部分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