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18篇
  免费   8413篇
  国内免费   2121篇
耳鼻咽喉   492篇
儿科学   1874篇
妇产科学   1433篇
基础医学   5336篇
口腔科学   1819篇
临床医学   8125篇
内科学   11458篇
皮肤病学   908篇
神经病学   4944篇
特种医学   11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388篇
综合类   1095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1373篇
眼科学   1500篇
药学   5843篇
  51篇
中国医学   2063篇
肿瘤学   5165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1283篇
  2022年   2323篇
  2021年   3636篇
  2020年   3591篇
  2019年   2845篇
  2018年   2856篇
  2017年   3023篇
  2016年   3294篇
  2015年   3009篇
  2014年   5451篇
  2013年   5874篇
  2012年   5025篇
  2011年   5142篇
  2010年   3987篇
  2009年   3483篇
  2008年   3355篇
  2007年   3249篇
  2006年   2890篇
  2005年   2479篇
  2004年   2017篇
  2003年   1808篇
  2002年   1483篇
  2001年   1320篇
  2000年   1046篇
  1999年   853篇
  1998年   737篇
  1997年   637篇
  1996年   485篇
  1995年   446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316篇
  1992年   321篇
  1991年   298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182篇
  1987年   140篇
  1986年   132篇
  1985年   156篇
  1984年   129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93篇
  1981年   73篇
  1980年   64篇
  1979年   49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35篇
  1975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海门市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发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门市原发性肝细胞癌(HCC)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HCC防制决策提供依据。方法1993年在HCC高发区海门市建立了一支83794人的HCC研究队列,对每一研究对象进行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作相关检测,每年随访1次,至2001年终止。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HBsAg、肝炎感染史、HCC家族史、职业史、饮酒史、饮茶史、吸烟史、饮水类型、主食类型等9个变量在HCC发生中的作用作了分析。结果HBsAg(+)是海门市HCC高发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男性HR=22.3,女性HR=37.2)。结论HBV感染,HCC家族史及职业均为HCC高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2.
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制定防治对策。方法对155例老年VAP患者进行了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方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致病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155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进行了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治疗;使用过多种抗菌药物;感染致病菌均为多重耐药细菌。结论防治VAP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重视消毒隔离,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某大型化纤集团公司职业伤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主成分分析以及主成分条件Logistic回归对病例与对照的有关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显著性的变量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业类型、技术等级、就业地点、工作变换、月均工资、家庭年收入、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安全防护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教育制度。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较好地反映了原11个指标的信息,累计贡献率为71.5%。第一主成分解释了原变量信息的47.5%,是职业伤害的指示因子,第二主成分是职业活动因子,第三主成分是工作稳定性因子,第四主成分是性别因子。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第二主成分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众多原变量影响因素中,作用较明显的因素有性别、就业类型、经济收入、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等。结论某大型化纤集团公司职业伤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较多且相互作用。职业伤害的防治应从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企业经营者生产安全意识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调查北京136个军队老年集聚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m etabolic syndrom e,MS)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探讨生活方式强化干预对MS患者早期治疗及降低危险因素的效果。方法:于2004年5~6月对北京136个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军队社区、2 335名医疗体系属于我院的常住居民通过健康体检后进行MS的筛查和评价;对明确诊断MS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强化干预。结果:在被调查的2 335人中MS患病率为28.7%,具有4个危险因素者占6.9%。饮食、运动干预后饮食结构趋于合理,中、老年组平均体重指数下降2~4 kg。结论:对MS高危人群进行常规筛查和评价,可促进MS的早期临床诊断;生活方式强化干预可增强老年人维护健康的意识,积极的防治有利于MS的转归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杜仲腰痛丸对髓核非压迫性突出大鼠背根节(DRG)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伸筋丹组)、杜仲腰痛丸高剂量组(D组)、杜仲腰痛丸低剂量组(E组),每组10只。将大鼠自身的尾椎髓核取出移植于左侧L5和L6神经根背侧,造成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大鼠2周时DRG中CGRP的变化。结果 B、C、D和E组DRG中CGRP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明显增加,B、C、D和E组CGRP阳性神经元的免疫反应强度与A组比较均增高(P〈0.05),其中B组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但C、D、E组与B组比较为低(P〈0.05),D、E组与C组比较为低(P〈0.05)。结论 杜仲腰痛丸可通过下调或者抑制非机械压迫性髓核对神经根损伤后DRG内的痛觉神经递质CGRP的释放而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细胞及免疫相关因子的检测,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方法对100例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白介素(sIL-2、sIL-3)、白介素2受体(sIL-2R)含量进行检测,用流式细胞仪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进行分群。结果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TNF、sIL-2含量增高,sIL-3、sIL-2R含量降低;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结论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实习前护理专科学生(护生)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93名实习前护生进行调查. 结果:实习前护生睡眠差者占19.7%;PSQI总分为(5.990±2.834)分;影响因素有人际关系复杂、担心实习单位分配不好、学习压力大、家庭经济状况、考试因素、担心饮食和生活习惯明显改变和感到前途渺茫等. 结论:影响实习前护生睡眠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睡眠,保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98.
bFGF与EGF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体外条件下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千细胞(NSCs)和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出生4周左右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两组:实验组细胞加入bFGF和EGF,进行诱导分化;对照组不加因子继续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记录BMSCs的诱导分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兔抗巢蛋白(Nestin)单抗、兔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抗、兔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单抗鉴定。结果 实验组诱导7d后有部分细胞具备神经元样细胞形态,胞体锥形或圆形,有较长单极或多极的突起,均有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表达,且3种细胞数量差别有显著性(t=3.266~6.099,P〈0.05)。而对照组细胞仍为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无Nestin、NSE、GFAP阳性细胞。结论 bFGF、EGF可以诱导BMSCs向NSCs分化,并可调控神经元分化,促进神经元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48例AMI患者,其中19例发生早期死亡。比较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浆CPK、CRP和BNP水平,并进行多因素参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在年龄、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CRP、CPK和BNP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非死亡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42,P=0.011)、既往心衰史(OR 0.003,P=0.031)、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OR 1.626,P=0.046)及血浆BNP浓度(OR 1.009,P=0.042)、CPK浓度(OR 1.011,P=0.009)为AMI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既往有心衰史、症状发生到来院时间长及较高的血浆BNP、CPK浓度为AMI后发生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西紫杉醇注射液含量,同时检测其有关物质。方法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20 mmol/L醋酸钠缓冲液(冰醋酸调pH值至5.0)(75∶25,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2 nm,柱温为室温。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多西紫杉醇的分析不受辅料和有关物质的干扰,定量限为500 ng,在25~8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2%,日内、日间RSD均<4%。结论本法测定多西紫杉醇及其有关物质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注射液中多西紫杉醇的含量和其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