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0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22篇
内科学   120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986篇
综合类   891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463篇
  4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种麻醉方案的优劣。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进行全麻手术的时间先后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各75例。舒芬太尼组患儿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麻,瑞芬太尼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诱导前(T1)、静脉注射舒(瑞)芬太尼后(T2)、静脉注射丙泊酚后(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2 min(T5)、5 min(T6)]的收缩压(SA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舒芬太尼组患儿在T4时的DBP、MAP均优于瑞芬太尼组(P均<0.05);两组患儿在各时间点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芬太尼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肢体动作恢复和拔管时间均短于瑞芬太尼组(P<0.05);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发生情况均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相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术后疼痛,同时呼吸抑制等副作用较小,在需要进行全麻手术的患儿中应用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组)、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组(L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采用双盲法分别给予每组患者相应药物,持续监测并记录给药前(T_0)、睫毛反射消失时(T_1)、过脾曲时(T_2)、过肝曲时(T_3)以及镜检完成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观察3组患者术中丙泊酚预给量、追加量、总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与T0时点相比,3组患者T1~T4时点MAP、HR均明显降低(P 0.05),与T1时点相比,P组T_2~T_4时点MAP、HR明显升高(P 0.05),3组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组和L组丙泊酚预给量、追加量和总用量均明显少于P组(P 0.05);L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S组和P组(P 0.05);术后腹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虚弱VAS评分L组明显优于S组或P组(P 0.05);L组注射痛、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优于S组或P组(P 0.05),3组患者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中,可有效降低丙泊酚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异丙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医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拟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纳布啡联合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5 min(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检查开始即刻(T2)、镜身过脾曲时(T3)、镜身过肝曲时(T4)、术毕时(T5)、术毕后5 min(T6)及术毕后10 min(T7)7个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毕清醒后60 min内的疼痛与镇静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异丙酚用药量与相关时间,术中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镜检前后6 h炎性因子水平。结果T0~T7,两组患者各时点的MAP和HR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刻点的MAP,HR,RR,SpO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清醒后60 min内,两组患者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异丙酚维持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別观察组患者异丙酚诱导用量、单位时间用量均少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毕清醒后60 min内,观察组恶心呕吐、躁动不安、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镜检后6 h,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γ-干扰素水平均较镜检前6 h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1 mg/kg纳布啡联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较好,对机体的炎性应激相对较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Lichrospher 100 DIOL(250 mm×4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三乙胺(85∶15∶0.45∶0.05)为流动相A,正己烷-异丙醇(18∶30)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35℃。结果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0.25(r1=0.9997)和0.01~0.10(r2=0.9962)mg·mL^-1,定量限分别为0.72和0.31μg。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精密度高,可用于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重睑成形手术中的静脉镇痛、镇静效果及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重睑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B组: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分别以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缓慢静脉推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麻醉前(t0)、静脉麻醉后即刻(t1)、局部浸润麻醉后即刻(t2)、局部浸润麻醉后5min(t3)、局部浸润麻醉后10min(t4)、局部浸润麻醉后20min(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与镇静效果、清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与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与麻醉前(t0)相比HR、SBP、DBP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HR、SBP、DBP较麻醉前(t0)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节点B组HR、SBP、DBP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效果均很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6.5±2.2)min、(25.1±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1±9.7)min、(83.4±1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并发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对患者的心血管刺激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患者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均较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时间短。总之,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家兔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24只,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灌注10 min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低浓度异丙酚组(LP组)及高浓度异丙酚组(HP组),C组继续灌注K-H液60 min,LP和HP组分别灌注含4mg/L与8 mg/L异丙酚的K-H液60 min;记录3组家兔平衡灌注10 min (T0)、继续灌注5 min (T1)、30 min (T2)、60 min (T3)时右心室前壁三层心肌动作电位,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20%、50%、90%的时程(MAPD20、MAPD50、MAPD90).结果:与T0比较,LP组和HP组T1~ T3时MAPD20、MAPD50、MAPD90延长(P<0.05);与T1比较,两组T2~T3时MAPD20、MAPD50、MAPD90延长(P<0.05);与T2比较,两组T3时MAPD20、MAPD50、MAPD90延长(P<0.05);同一时点与C组和LP组比较,HP组T1~T3时MAPD20、MAPD50、MAPD90延长(P<0.05).结论:丙泊酚灌注时间延长和高浓度丙泊酚灌注,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这可能是临床使用丙泊酚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丙泊酚可否替代异戊巴比妥钠进行Wada试验,达到确定语言和记忆优势半球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42例以丙泊酚作替代的Wada试验,总结其成功率及安全性,分析其测定语言及记忆优势半球的有效性.记录患者从肌力消失到肌力恢复到3级(T3/5)和5级(Ts/s)的时间、在注药后出现言语功能障碍的时间(Tverb)和从注药至语言停止的时间(Tnverb),并根据患者性别、患侧或健侧、左右侧、语言及记忆优势半球或非优势半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2例(80侧)进行Wada试验,单侧丙泊酚的用量为7~24(13.8±3.6)mg.顺利完成38例,成功率为90.5%.在成功完成的38例76侧中,有11侧测试时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37例确定语言优势半球,有效率为97.4%;27例确定记忆优势半球,有效率为71.1%.Tverb、Tnverb在左右侧、语言优势半球及非优势半球,记忆优势半球及非优势半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丙泊酚进行Wada试验是相对安全、有效的,基本可以替代异戊巴比妥钠以达到确定语言和记忆优势半球效果.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拟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F组采用异丙酚伍用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D组采用异丙酚伍用右美托咪定静脉全身麻醉。监测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结果两组在麻醉过程中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和呼吸次数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ERCP结束患者意识恢复后,D组心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F组心率较麻醉前无显著变化。D组麻醉后意识恢复时间明显少于F组(P0.05),D组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明显少于F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