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3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105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93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501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0篇
特种医学   404篇
外科学   3580篇
综合类   807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1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伴椎体后缘骨软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V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 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37~65岁,平均49.2岁。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累及T12L1节段5例、L1,2节段2例、L2,3节段3例。4例患者为单纯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6例患者合并黄韧带增生、骨化致椎管狭窄或后凸畸形,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或矫形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在胸腔镜辅助下能清晰显露并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和骨化物,脊髓、神经根和硬膜囊得到充分减压。手术时间(115.4±23.8)min(范围70~180 min);术中失血量(122.6±21.3)ml(范围40~310 ml)。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2±1.9)分降至(1.8±1.1)分,ODI由术前64.3%±13.9%降至16.3%±5.1%,椎间隙前缘高度由术前(7.8±1.5)mm改善至(11.9±2.3)mm,椎间隙后缘高度由术前(4.5±1.1)mm改善至(7.4±1.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9例、良1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可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能够充分显露、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及骨化物,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对35例单节段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2±17)岁;L4,5节段27例,L5S1节段6例,L3,4节段2例;左侧20例,右侧13例。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术后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0 min,手术出血量10~30 ml,平均20 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1.2年。35例患者腰痛及下肢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29例,良5例,可1例。结论:应用微创操作理念,小切口椎板间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创伤小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腰椎过伸位MRI检查,研究腰椎过伸位下椎管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腰椎过伸位MRI扫描对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纳入26例腰椎管狭窄进行腰椎中立位和过伸位MRI扫描,男11例,女15例;年龄43~85(64.00±10.37)岁。由于6例患者在过伸位下诱发并加重了腰腿痛症状,无法采集到合格的MRI数据,最终完成检查共采集到20例患者的合格数据,采用Mimics 21.0医学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腰椎管狭窄的相关诊断参数,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评价过伸位下腰椎管的狭窄程度和神经受压情况。结果:腰椎管矢径及横截面积不随体位发生明显变化;硬膜囊矢径、盘黄间隙在过伸位时均有不同程度变小。结论:对于腰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腰椎过伸位MRI扫描可较好地补充常规中立位MRI检查,对腰椎管狭窄程度的临床诊断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应用超声骨刀(ultrasonic bone curette,UBC)与高速磨钻(high-speed drill,HSD)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ervical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CEOL)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集关于比较应用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2名研究人员分别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临床研究,包括4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4个队列研究(cohort study,CS),共计631例患者,其中超声骨刀组314例,高速磨钻组31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术前、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手术相关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与高速磨钻组相比,超声骨刀组手术时间[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24.7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36.80,-12.76),P0.0001]、术中出血量[MD=-69.94,95%CI为(-115.40,-24.47),P=0.003]、术后引流量[MD=-53.21,95%CI为(-86.95,-19.46),P=0.002]、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优势比(odds ratio,OR)=0.30,95%CI为(0.09,0.95),P=0.04]和脑脊液漏发生率[OR=0.30,95%CI为(0.09,0.95),P=0.04]均明显低于高速磨钻组。结论: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安全有效,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和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19例上胸椎OVCF患者(20个椎体)资料(机器人组)和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徒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的21例上胸椎OVCF患者(21个椎体)资料(徒手组)。机器人组男5例,女14例;年龄62~88岁;徒手组男6例,女15例;年龄64~83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感染和血管栓塞),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H)和伤椎后凸角(KA)观察疗效。结果机器人组和徒手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中19例患者(20个椎体)和徒手组中21例患者(21个椎体)均顺利完成单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40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3个月。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37.9±8.2)min]、骨水泥注入量[(2.3±0.9)mL]、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0.0%,2/20)均少于或低于徒手组[(46.2±9.4)min、(4.2±1.3)mL、42.9%(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感染和血管栓塞发生。术后1 d、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ODI、AH和K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T1~T4)OVCF临床疗效满意,可减少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并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8例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62.4岁;骨折椎体:T115例,T129例,L111例,L23例;既往手术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7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1例。手术方法:后路切除棘突、椎板,经侧方切除关节突、横突,部分切除椎体、骨水泥及上下椎间盘,神经减压,椎体间人工椎体固定,后路钉棒矫形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评价矫形效果;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柱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2.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96.2 mL。28例患者术后随访8~29个月(平均19.8个月),无明显神经功能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cobb角由术前的41.3°±10.3°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6.4°±2.5°,VAS评分由术前的(7.3±1.8)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5±1.0)分,JOA评分由术前的(8.4±2.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1.3±2.5)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治疗胸腰段椎体成形术椎再骨折,可一期进行骨水泥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8月—2016年9月诊断为LDH并行PETD治疗的102例患者。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36个月时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资料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86例患者完成36个月及以上随访,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19~88(46.96±14.03)岁,随访36~46(40.91±3.21)个月。86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转开放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2%(1/86),复发率为5.8%(5/86)。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36个月,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下降,JOA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36个月优良率为94.2%(81/86)。突出髓核(HNP)越大,术后腿痛VAS评分、ODI和JOA评分改善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患者相比,BMI≥25 kg/m^2的患者JOA评分改善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治疗LDH可取得满意疗效。HNP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BMI可能对预后也有一定影响,但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横突定位法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接受MIS-TLIF治疗的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横突定位法置钉33例(观察组),采用传统人字嵴定位法置钉37例(对照组).记录并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置钉时间、一次置钉成功率、置钉优良率、关节突关节破坏率,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16~36(23.18±3.91)个月.观察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关节突关节破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置钉成功率、置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术中采用横突定位法置钉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疗效良好,可减少置钉时间,提高置钉成功率与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9.
低位颈椎(C3~7)亦称为下颈椎,其活动度较大且应力分布集中,为颈椎病好发部位.在脊柱内固定出现之前,颈椎病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牵引、外固定器等.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和内固定器械的进步,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颈椎疾患的刚性内固定奠定了基础.椎弓根螺钉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力学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颈椎创伤、退行性颈椎病、颈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然而,由于下颈椎椎弓根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手术风险及难度均较大,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如何提高置钉的安全性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备受脊柱外科医师关注.本文通过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相关文献,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0.
腰痛是目前全球首位致残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与增龄有关的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腰痛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IDD 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建立符合IDD 规律、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且适合医学研究的IDD 动物模型,对明确腰椎IDD 的发生机制及开展防治工作具有一定意义.目前的腰椎IDD 动物模型大致可分为自发模型、损伤模型和生物力学模型等,本文依据以上分类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