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3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鱼龙草颗粒止咳祛痰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 《中国医药》2014,(5):738-741
目的 探讨鱼龙草颗粒对小鼠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阐明鱼龙草颗粒药效学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50只小鼠(做3个试验,每个试验50只,每个试验分5组,每组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离子水,0.2 ml/只)、阳性药物组(磷酸可待因30 mg/kg或盐酸氨溴索0.05 g/kg或阿司匹林0.2 g/kg)和观察组(鱼龙草颗粒)中高剂量组(12.0 g/kg)、中剂量组(6.0 g/kg)、低剂量组(3.0 g/kg)三剂量组,按分组剂量每天上午9:00左右,每只小鼠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5d后进行实验:①小鼠SO2引咳试验:用SO2刺激小鼠呼吸道15 s引起小鼠咳嗽反应,观察3种不同剂量组及磷酸可待因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②小鼠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利用酚红注射后可在小鼠气管分泌排泄机制,腹腔注射2.5%酚红氯化钠注射液30 min,空气栓塞处死小鼠,取出气管,测量3种不同剂量组及盐酸氨溴索组小鼠气管对酚红分泌排泄量;③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试验:利用二甲苯外涂可引起小鼠耳廓炎症反应方法,给予小鼠右耳涂抹二甲苯(100%浓度),4h后处死小鼠,取下左右耳,对3种不同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称重.以上3种试验均设空白对照组并与3种不同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①小鼠SO2引咳试验结果显示:在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7)、(58±15)s比(50±18)s] (P <0.05);在减少小鼠咳嗽次数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16±9)次/3 min比(35±10)次/3 min] (P <0.01),与低剂量组[(20±7)次/3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可待因组[咳嗽潜伏期(68±15)s、咳嗽次数(12±6)次/3 min]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鱼龙草颗粒可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减少咳嗽次数.②空白对照组、鱼龙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盐酸氨溴索组酚红量分别为(1.03±0.37)、(1.59±0.23)、(1.56±0.21)、(1.43±0.26)、(1.55±0.22) mg/L.小鼠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氨溴索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小鼠结果显示:高、中、低3种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4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2.0)、(10.0±1.1)、(10.9±1.6)、(8.0±1.1)mg比(14.2±1.7)mg](均P<0.01).结论 小鼠的SO2引咳试验、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试验显示:鱼龙草颗粒对小鼠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证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认为痰浊内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脂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其本质就是动脉壁对从血浆侵入的脂质的反应。而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观察表明脂代谢紊乱是产生中医谓之“痰浊”的重要生化物质基础。这为从“痰”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并与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8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改善心肌缺血,通脉止痛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痰细菌学检查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分泌物痰的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对及时早期明确诊断及针对性合理使用抗菌素意义重大。为获取合格的痰标本和快速而准确的病原学依据,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痰瘀同治方对高脂血清损伤体外培养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痰瘀同治方保护高脂血清损伤体外培养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血清损伤内皮细胞 ,再给不同浓度中药血清 ,观察生化指标及细胞形态。结果 :痰瘀同治方小、中剂量组明显调节NO、ET、MDA、SOD、TNF含量 ,抑制细胞过度凋亡 ,对损伤的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痰饮治法方药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痰饮的治法方药,整理分析《金匮要略》中的有关内容和后世医家的相关认识。认为《金匮》奠定了痰饮治法方药的基本框架,其主要特点为用药偏温、开泄为主、温或泄适可而止;后世医家则更多考虑痰饮的治本问题,强调行气、扶正与审因,重视清热药及化瘀药的配合。指出了上述针对痰饮的治法方药对现代临床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75例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测其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含量和血清脂蛋白谱(SLPG)的变化。观察痰瘀辨证各证型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紊乱的关系,结果表明CHD患者SLPG显示血清脂蛋白各组分相对含量异常与痰瘀辨主盼型密切相关,在以血清总胆固醇含量(5.20mmol/L和>6.24mmol/L)水平划分的A,B及C组的病例中,痰瘀辨证各型分布规律一致,痰瘀型>血瘀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滋阴通络益气化痰法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生存质量(QOL)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治疗1组予护脑通络超微颗粒口服,治疗2组予护脑通络片口服,对照组予步长脑心通胶囊口服,疗程均为28d。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定生存质量;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标准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1、2组总体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6.67%与90.00%,高于对照组53.33%;治疗1、2组脑血栓形成患者ADL显著改善,在总体疗效和证候疗效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主症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平均早5~7d。结论滋阴通络益气化痰法对该病QOL、ADL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临床用药安全。所用超微颗粒药材量仅为常规颗粒剂及片剂的一半剂量,仍有较好疗效,说明超微颗粒减量一半后能取得常规剂量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血脂浓度及应证方药(调脂通脉颗粒)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172例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调脂通脉颗粒)和对照组(血脂康胶囊),观察症状、体征(证候积分)和血脂浓度的变化,应用PCR-RFLP技术进行ApoE基因型测定。结果调脂通脉颗粒调脂疗效与血脂康相当,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证候积分改善上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携带ApoEE3/3和E3/4基因型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明显高于E2/3基因型者(P<0.05或P<0.01);E3/4型患者对应证方药在LDL-C浓度的改善上较E2/3和E3/3型明显(P<0.01)。结论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患者ApoE基因第4外显子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应证方药调脂作用的敏感性不同,表明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