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肺炎病原学分布,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80例患儿,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痰细菌培养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分析病原学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结果80例患儿41例检出病毒阳性或痰细菌培养阳性,病原检出率51.2%,其中呼吸道病毒及痰细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37.5%,36.3%.痰细菌培养以肺炎克雷伯菌(37.9%)最常见,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检出率较高,分别达80.0%,85.7%,细菌的耐药性较强.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 S V)(66.7%)及副流感病毒3(P I V3)(23.3%)为主.结论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学有自己的特点,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其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庆市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检出情况,为进一步提高重庆市结核病原学阳性率,及时发现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25个区县结核病实验室的痰标本合格率、涂片阳性率、培养阳性率、分子检测阳性率、分子检测开展时间及分子检测质量6项指标进行调查,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各区县病原学阳性率数据,分别比较分析各项指标不同情况下的病原学阳性率情况。结果 痰标本合格率≥60.0%组的病原学阳性率高于痰标本合格率 <60.0%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阳性率≥5.0%组的病原学阳性率高于涂片阳性率<5.0%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率≥20.0%组的病原学阳性率高于培养阳性率<20.0%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检测阳性率≥50.0%组、分子检测开展时间≥6个月组及分子检测失败性率<5.0%组的区县,其病原学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分子检测阳性率<50.0%组、分子检测开展时间≤1个月组及分子检测失败性率≥5.0%组(均为P<0.05)。结论 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并保证检测质量,提高分子检测阳性率,是重庆市结核病实验室提高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重症肺炎细菌病原学诊断中突出的难点是痰标本的采集.为寻找采集有价值痰液标本的可靠方法,本院对144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进行了喉镜直视下对声门快速直接吸痰,提高了细菌病原学诊断的可靠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液在ICU肺部感染病原学上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患者,均于采用无菌一次性吸痰管吸引气道分泌物留痰送细菌培养。结果 BALF培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无菌痰培养。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明确肺部感染病原学上有较高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纤支镜获取无污染痰标本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22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纤支镜取痰组和常规取痰组,将获取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纤支镜获取痰标本培养阳性率65.7%,常规获取痰标本痰培养阳性率62.5%,两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纤支镜获取痰标本与常规痰培养阳性率比较无差异,常规痰培养仍不失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液在(BALF)肺部感染病原学上的诊断价值.方法 68例患者,均于采用无菌一次性吸痰管吸引气道分泌物留痰送细菌培养.结果 BALF培养阳性检出卒明显高无菌痰培养.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明确肺部感染病原学上有较高意义.  相似文献   

7.
两种取样方法痰培养对新生儿肺炎病原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取样方法痰培养对新生儿肺炎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7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同步进行两种方法取痰样培养.结果总阳性率80.85%,其中深部痰培养的阳性率72.34%,咽喉部痰培养的阳性率89.36%,两种方法培养总符合率为67.64%.结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查,不要轻易否定或放弃某种方法,在严格质控下,咽喉部痰培养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 肺部感染存临床上甚为常见,它可作为一种单独的疾病出现,也可作为某些严重疾病的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合理治疗,死亡率较高。肺部感染的范围很广,本文以肺炎为主要对象,对其抗生素治疗加以讨论。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在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胸部X线检查的基础上,病原学检查有助于确诊。病原学检查方法包括:①痰涂片染色找细菌,包括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病人一入院,应立即进行此项检查,注意观察细菌的数量。如果某种细菌占优势则以该菌感染的可能性最大。②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痰液采集后应尽快送检,以在10分钟内接种培养为宜。厌氧菌培养如能床边接  相似文献   

9.
通过痰细菌培养来协助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适当的护理吸痰方法、技巧和流程有助于提高肺炎患儿痰细菌培养的可靠性.该文就儿科常用吸痰方法和技巧,及其对肺炎患儿痰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纤支镜采样病原学诊断重症肺部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床边纤支镜采样技术与常规取痰方法在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具有肺部感染临床症状的危重症患者39例采用床边经纤支镜防污染毛刷采样(PSB)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进行查验采样作病原学诊断,并与常规取痰方法的结果比较.结果:纤支镜采样标本阳性37例,阳性率94.8%;常规采样标本符合21例,阳性率56.7%.结论:床边纤支镜采样技术在危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以及在指导临床用药比常规采样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肺间质纤维化慢性病程、逐渐加重的疾病特点,文章提出了痰邪致病的观点。详细论述了内伤痰邪的产生机制,认为肺、脾、肾、肝和三焦功能的失司,均可导致人体痰湿的产生。并参考现代医学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出痰有显性表现和隐性指标,并提出个人的粗浅认识,凡是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中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症状,或者是实验室检查出现血黏度、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升高,此时处方可从痰入手。最后将痰的致病特点总结为四个方面:起病缓慢,病情隐匿;病性复杂,兼夹他邪;痰分显隐,共同致病;危害严重,伤人形质。  相似文献   

12.
泛血管病是以血管病变为共同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泛血管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认识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征,对于泛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痰、瘀、毒、风是泛血管病AS发生的共同致病因素,其中痰瘀互结是其核心病机,浊毒化风是疾病演变、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虫类药以其攻逐走窜,搜剔疏利,而具有独特的祛痰化瘀,泄浊通络功效,系统研究虫类药物的抗AS作用,有利于拓展泛血管病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综合性医院痰涂片镜检的质量控制,保证痰涂片检验质量,提高痰涂片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痰直接涂片萋尼氏染色检查法,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实验室质量保证手册》的规定进行涂片、染色和镜检。结果:痰检阳性、阴性符合率超过99%; 痰细胞合格率为90.12%~95.34%,痰涂片涂抹大小、厚薄、染色、脱落等合格率呈增长趋势,基本超过项目要求的90%; 血性痰涂阳率〉干酪痰涂阳率〉黏液痰涂阳率〉水样痰涂阳率; 清晨痰涂阳率〉夜间痰涂阳率〉即时痰涂阳率。结论:痰检阳性、阴性符合率、痰片制作各项指标基本达到项目要求,血性痰和清晨痰的涂阳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申华 《中原医刊》2011,(15):43-45
目的了解医院ICU病房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医院ICU病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9年ICU病房送检的所有痰标本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分离的菌株中,革兰氏阳性菌占27.3%,革兰氏阴性菌占60.5%,真菌占12.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主要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也有所上升。结论ICU病房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菌符合近年来临床病原菌的变化趋势: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对指导临床ICU病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病原学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3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血细胞计数等项目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阴性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表现方面,病原学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阴性的患者相比,咳嗽与咯痰症状比较突出(P〈0.01);咽部充血与扁桃体肿大所占比例亦高于阴性组(P〈0.01);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阴性病人(P〈0.01),淋巴细胞计数亦低于阴性组(P〈0.05)。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发病年龄以18~30岁所占比例最大,共248例,占72.09%。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早期临床特征与血细胞计数的分析,有利于为甲型流感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痰瘀同治必调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痰瘀同病”为许多慢性病、老年病之主要病机,“痰瘀同治”为其基本治则,然而,气的失常既为痰,瘀之病理基础,又为痰瘀同病之继发病变,互为因果,痰瘀同治之中,又须参入行气,补气之品。  相似文献   

18.
未分化脊柱病发病与伏邪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u Sp A)的发病是伏邪致痹。伏邪是贯穿 u Sp A疾病始终的内在因素 ,湿热内伏是u Sp A急性发作期病机转化的关键 ,外邪相引是发病的必要条件 ,痰瘀遗伏是病情反复发作之源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两种病理产物,痰、瘀同属阴津为病,二者均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而引起疾病或导致疾病加重。同时,这两种致病因素以其胶着、黏滞之性而缠延难去,并易于或先或后相继产生而成为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历代对此多有论述。多数医家根据其性质、致病特点,认为痰瘀同源、痰瘀同病,且痰瘀可以同治。文章从文献、临床症状、舌苔脉象以及治疗原则、方剂等方面对痰、瘀进行论述,提出痰之产生在瘀之前,即痰为瘀之先。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分别从外感六淫和五脏虚实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肺、脾、肾虚为本,风、痰、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疾,治疗急性期以祛风化痰、活血散瘀为大法;缓解期则从益肾、补肺、健脾3个方面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