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44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治疗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38例,其中男7例,女31例;年龄55~80岁(平均65.1岁)。患者取俯卧位局麻下行单侧穿刺PVP。测量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和后凸角改善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活动能力评分检测活动改善情况,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每个椎体平均填充骨水泥3.5 m L。随访时间均12个月。椎体前壁高度由术前(19.2±5.7)mm改善至术后(20.0±5.7)mm,椎体中间高度由术前(19.2±5.1)mm改善至术后(20.2±5.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壁高度和Cobb角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8.3±1.1,术后12个月时为1.1±0.6,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评分术前3.1±0.9,术后12个月时为1.1±0.3,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9例。结论 PVP可有效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无重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微创内固定术的疗效,为治疗单纯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行PKP及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单纯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59例.PKP组31例,微创内固定术组28例.记录59例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率.结果 PKP组及微创内固定组在术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椎体高度恢复率观测指标中,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止痛效果优于微创内固定组,微创内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效果上优于PKP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经皮治疗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电导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B组)以及超声电导联合氟比洛芬酯组(C组)各20例。A组予以超声电导经皮治疗30min;B组予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推50mg;C组予以超声电导经皮治疗联合氟比洛芬酯,方法同A、B组;均于术后急性疼痛6h内完成。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及临床观察。结果 3组术后急性疼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按VAS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C组较A、B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3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电导靶向给药、氟比洛芬酯对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急性疼痛都有效,但是二者联合应用的止痛效果更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PKP方法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3例,其中男18例,女45例,年龄62~91岁,平均75.3岁。所有患者为外伤后腰背部严重疼痛,行走受限,但均无神经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X线和MRI)证实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症:骨质疏松63例,高血压37例,冠心病10例,贫血29例,糖尿病26例,慢阻肺11例,胃炎及消化性溃疡8例。回顾总结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63例患者中,手术前并发症9例(14.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7例(26.9%)。其中手术前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1例,电解质紊乱2例,尿路感染2例,中度贫血2例,电解质紊乱合并中度贫血1例,坠积性肺炎合并神智淡漠、谵妄1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中,骨水泥相关并发症9例(14.3%),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出现相关临床症状);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3例(4.76%),穿刺局部血肿1例,一过性神经损伤1例,术后左侧肋间神经痛1例;所有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7.93%)术后出现一过性的痛觉过敏。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经积极处理一般无严重后果,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共146例,其中纳入本研究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85例,又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20例、PVP组42例、PKP组23例,采集入院时、入院后3 d、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视觉模拟评分法)、ODI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入院时、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椎间盘指数和MRI指数,将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汇总,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结果]PVP组和PKP组均能早期、有效地缓解疼痛、减少卧床时间、治疗满意度高,但出院后24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析,PVP组和PK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院后24个月的椎间盘指数及MRI指数的比较中发现,PVP组和PKP组较保守治疗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和PKP组较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PKP组较PV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均可加速相邻椎间盘退变,且后者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球囊组(30例)和双球囊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评价其疗效.结果 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缘高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中央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后缘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双球囊扩张术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针角度的测量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术前测量X线片、计算穿刺角度对提高单侧穿刺成功率的意义。方法选取45例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72椎,术前测量双侧椎弓根投影外、内缘之间的距离、上关节突后缘至椎体后缘的距离、椎体前后缘的距离,测量(计算)上关节突后缘至椎体中央处的距离,根据反正切函数计算出穿刺角度及其安全范围。结果 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5.8%。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平均为41.2%±22.1%,椎体中线高度恢复率平均为45.6%±20.7%,椎体后凸矫正率平均为43.8%±22.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水泥压迫脊髓、神经根等并发症,随访期内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术前通过X线片测量穿刺角度有利于精确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单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Cobb's角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VAS 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的Cobb's角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采用PKP治疗老年OVCF患者共11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72例;年龄70~97岁,平均75. 1岁。患者均行单侧穿刺。通过X线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了解评估手术情况;通过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的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通过术后及随访X线片、CT了解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及邻近节段再次骨折。结果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 6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骨水泥渗漏4. 42%(5/113),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 65%(3/113)。患者术前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8. 95±0. 82)分、(85. 18±2. 99)分、(14. 33±1. 36) mm、(17. 26±1. 42) mm、(30. 55±4. 57)°,术后3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3. 92±0. 79)分、(2. 11±0. 82)分,ODI评分分别为:(35. 32±5. 43)分、(32. 19±5. 33)分,椎体前缘分别为:(22. 19±1. 77) mm、(21. 15±1. 57)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23. 05±1. 28) mm、(22. 25±1. 18) mm,Cobb角分别为:(14. 69±3. 83)°、(15. 27±4. 36)°,术后3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侧PKP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快速恢复椎体高度,缓解背部疼痛,改善后凸畸形,减少患者卧床时间,进而进行正常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目前广泛地应用于骨质疏松压缩性脊柱骨折中,但对于骨折累及椎管、椎体后壁有破裂甚至占位的爆裂性骨折,该技术曾一度被视为绝对手术禁忌。而中老年患者常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s,OVBF)。他们是否如同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那样从PVP和PKP手术中获益这个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探讨,希望评价该技术在OVBF患者中的风险与受益。本文主要综述近十多年来该技术在OVBF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