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3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9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0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218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科学   2458篇
综合类   332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6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简国坚  陈峰嵘  林金堆 《中国骨伤》2010,23(11):808-809
<正>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占足部骨折的80%,其中85%~90%为关节内骨折[1]。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故治疗困难,后遗症多,预后较差。近20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及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其临床疗效不断提高。笔者总结了自2007年至今本院采用跟骨异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非开放性的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粉碎骨折6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2.
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24例26足,男18例18足,女6例8足;年龄60~75岁,平均67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12足,Ⅳ型1足。术前和术后测量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结果:24例26足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4个月。B?hler角术前平均(10.4±8.2)°,术后平均(27.8±7.4)°;Gissane角术前平均(136.5±10.3)°,术后平均(124.3±4.2)°;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功能优5 足,良16 足,中4足,差1足。术后12足出现并发症,其中3足皮肤坏死,2足创口感染,1足腓肠神经损伤和6足创伤性距下关节炎。结论: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只要全身情况允许,老年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993.
跟骨骨折经皮撬拨术后张力带夹板固定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引刚  刘艳平  孙崇秋  李孟  杨宁 《中国骨伤》2010,23(11):821-824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张力带夹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至2009年2月,采用经皮撬拨复位方法治疗40例42足跟骨骨折,男28足,女14足;年龄18~55岁,平均34.2岁。病程2 h~7 d,均为新鲜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按术后固定方式分为两组,石膏固定组20足,张力带夹板固定组22足。术后参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足踝临床评分从跟骨宽度的恢复、功能康复、并发症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皆获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平均9个月。跟骨宽度恢复、功能恢复、对线情况,张力带夹板固定组均优于石膏固定组(P<0.05);疼痛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固定后期并发症发生,张力带夹板组明显低于石膏固定组(P<0.05).结论:张力带夹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稳定跟骨宽度、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移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应用后路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保留棘突全椎板减压自体髂骨椎管重建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4~58岁,平均41岁.术后通过Frankel分级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年,平均37个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从术前(21.00±12.00)%恢复至术后(95.00±4.20)%,后缘高度从术前(70.00±15.00)%恢复至术后(96.0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角从术前(32.80±8.20)°恢复至术后(4.2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rankel分级除1例A级者外,其余均有1级以上改善.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P1 4例,P2 4例,P3 1例,P4 1例.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椎管成形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保留后柱结构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红卫  赵钢生  潘骏 《中国骨伤》2010,23(9):708-710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10月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0~65岁,平均37.3岁。牵引复位后,于双侧髂后上棘外侧顺髂嵴做弧形切口,长3~5cm,在患侧将重建钢板通过皮下隧道到对侧,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8个月。无切口感染,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明显双下肢不等长。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6±0.99)cm、(42.61±7.97)min、(168.61±40.44)ml。术后功能恢复根据Majeed评价,优12例,良18例,可6例。结论: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6.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盆环骨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有完整的X线DR(digital radiography)片、螺旋CT片影像资料的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根据Tile分类,本组病例A型38例,B型12例,C型7例。对A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B、C型患者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或经皮行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后3d~27个月内进行随访,利用螺旋CT检查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对其术前术后的DR片、螺旋CT的3D、MPR的重建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中,5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9例骨盆后环骨折X线DR片漏诊,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漏诊,后经螺旋CT检查予以修正。术后影像学评价优15例,良3例,差1例;临床评价优16例,良3例。结论:螺旋CT的MPR、3D的重建图像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7.
改良复位法治疗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志辉  华伟  朱光荣 《中国骨伤》2010,23(3):163-163
<正>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改良复位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16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0~56岁,平均34岁。均为髋关节后脱位。交通事故伤13例,坠落伤3例。均于伤后10h内就诊。按Thompson分型:Ⅰ型10例,Ⅱ型4例,Ⅲ型2例。其中1例Ⅲ型病例,因复位后发现关节腔内有碎骨块,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8.
李刚  冯阳  曾玮  刘智  林清坚 《中国骨伤》2010,23(1):78-79
<正>髌骨骨折为下肢常见的骨折,张力带钢丝固定髌骨骨折已得到国内外多数骨科医师的认可,但对于髌骨粉碎骨折块中仅带有髌骨后缘的中央骨块,处理起来仍较为棘手,成为将来引发创伤性髌股关节炎的重要原因。自2000年2月至  相似文献   
999.
MESS评分在治疗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MESS评分在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临床意义及可靠性。方法:用MESS评分表对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8例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患者进行评分,男17例,女11例;年龄23~53岁,平均38岁。其中胫腓骨上段骨折17例,股骨下端骨折7例,膝关节脱位伤4例。18例MESS评分≥7.0分,其中13例Ⅰ期截肢,5例Ⅱ期截肢;10例MESS评分7.0分,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同时,取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血管8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例。结果:18例MESS评分≥7.0分的患者均Ⅰ期或Ⅱ期截肢,10例MESS评分7.0分的患者Ⅰ期行保肢手术,术后肢体均成活,随访0.5~1年,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MESS评分简单、准确,可帮助我们对下肢骨折伴血管损伤的处理制定更客观准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 of proximal humerus,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期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23例使用LPHP治疗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2例,女11例;年龄27~76岁,平均51.5岁;车祸伤18例,摔伤4例,重物压砸伤1例。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12例。14例植骨,其中6例自体髂骨植骨,7例人工骨植骨,1例自体髂骨加人工骨混合植骨。使用Constant-Murley(C-M)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分别在术后3、6和12个月,随访时间17~49个月,平均35.25个月。20例于术后4~7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术后3、6与12个月C-M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评分38~100分,平均(79.85±17.23)分,其中优8例,良8例,一般5例,差2例。LPHP加植骨组优6例,良4例,一般3例,差1例;单纯LPHP固定组优2例,良4例,一般2例,差1例。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期疗效显著,对伴有骨质疏松及骨缺损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常规植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