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75篇
  免费   1107篇
  国内免费   986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42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1954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1715篇
内科学   843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711篇
特种医学   7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495篇
综合类   2943篇
预防医学   403篇
眼科学   89篇
药学   764篇
  15篇
中国医学   926篇
肿瘤学   58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751篇
  2020年   706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462篇
  2017年   571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585篇
  2014年   1233篇
  2013年   1134篇
  2012年   961篇
  2011年   1037篇
  2010年   847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694篇
  2007年   776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695篇
  2004年   561篇
  2003年   515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38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4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颈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颈椎间盘突出,其中脊髓型53例,神经根型12例,均行前路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脊髓型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和体征消失明显较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好,脊髓型优艮率92.45%,可、差类10例患者中,神经根型占50%。结论脊髓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症状和体征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对于神经根型的行前路手术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992.
可吸收、解剖型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ADFC)临床应用的疗效并分析其特点、优越性、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ADFC植入术,术后随访11~18个月,平均14.3个月。结果18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17例患者的疗效为优良,1例患者为良好,无疗效为满意或差的病例;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产生。结论ADFC具有早期的确实制动作用,有效维持颈椎的生理弧度和椎间隙的高度,提供初始及中间时期的稳定性以实现骨性融合,有效防止下沉,并稳定融合节段及便于判断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3.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疗效、并发症。方法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包括AF、RSS、CD、中华长城)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34例。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与术前相比,椎体前缘高度平均矫正47.3%,平均丢失1.3(%P<0.01);cobb角平均矫正18.3°,平均丢失3.1°(P<0.01);脊髓损伤病人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4例出现并发症,1例置钉松动,1例钉杆连接松动,1例胸膜破裂、1例置钉不当。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病椎高度,脊柱的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94.
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疾患病人接受经后路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器(以下Cage)植入融合术手术的适应证及早期效果。方法2001年9月-2005年6月共收治患例55例接受PLIF+Cages手术的腰椎疾患患者,其中腰椎滑脱24例,腰椎不稳合并椎管狭窄20例,腰椎不稳合并间盘突出者9例,复发腰间盘突出2例。平均54.2岁,手术方法为椎板小关节切除及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扩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体间Cage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5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或优,占90.9%,以腰腿痛缓解最为明显,VAS疼痛评分术前平均8.7分,术后平均3.2分。随诊扣51个月,平均37.5月,除2例在术后6个月内固定失败外,其余均在6个月时X-线显示骨性愈合,融合率96.4%。结论该手术在掌握适应证时应慎重,以腰部轴性疼痛为主的患者是手术关键的适应证。手术后近期临床和植骨融合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995.
人卵透明带重组融合基因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卵透明带蛋白3(zona pelludda 3,ZP3)/GST蛋白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方法利用PCR法扩增出去N端的信号肽和C端的跨膜区huZP3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先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然后将huZP3核心DNA片断克隆入GST蛋白融合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内。结果获得一个核苷酸长度约为1000bp的基因,与GenBank(NCBI:M60504)公布的ZP3基因序列有99%的同源性。DNA序列分析发现。有一个氨基酸出现变异。酶切鉴定后证明ZP3基因完整插入GST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结论成功构建出含ZP3基因的GST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996.
重组降血压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降血压肽,为大规模生产降血压肽奠定基础。方法分析降血压肽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人工合成具有较高活性的降血压肽基因序列,并进一步串联融合为6拷贝降血压肽,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2上并转化宿主菌BL21中,重组菌经诱导培养、亲和色谱以及凝血酶酶切分离纯化得降血压肽。结果融合蛋白质的表达量为1.1 g/L,纯化得到的目的降血压肽含量达0.14 g/L,抑制活性达到85%。结论串联的6拷贝降血压七肽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Zephir半限制性钢板和Window动力性钢板结合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行颈椎前路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Zephir半限制性钢板或Window动力性钢板固定术患者的疗效;术后随访0.5~4.0年,观察临床功能、植骨融合率、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结果 JOA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100%。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满意,相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未发生内置物和植骨并发症。结论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时,彻底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和非刚性固定是保证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比较单纯环锯减压柱状植骨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环锯减压柱状双面皮质骨植骨术(22例)及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块状双面皮质骨植骨加内固定术(23例),术后根据JOA评分及X线表现比较两组病例的改善率,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节段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5.8个月,环锯减压组平均改善率48%,优良率65%,1例并发脊髓损伤致瘫痪;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改善率为75%,优良率为85%,无脊髓损伤严重并发症。两组融合率为100%。环锯减压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平均2.0mm)明显大于椎体次全切除组(平均0.69mm)(p<0.0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加内固定术中减压更为安全有效,术后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更为可靠,疗效优于单纯环锯减压植骨术。双面皮质骨植骨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验证腰4、5侧方入路椎间融合术手术入路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通过解剖经防腐处理的尸体及术中观察获得相关解剖数据。结果腰4、5侧方入路椎间融合术手术入路安全性高,手术部位显露良好,神经血管损伤风险低。结论后路微创减压加侧路腰4、5椎间融合术手术入路在解决神经受压及腰椎不稳的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CLS)对直结肠慢性刺激性炎症和扩张性伤害性刺激(CRD)的中枢保护作用,为临床医学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9只,按二因素析因实验设置实验组,另外设立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利用直、结肠慢性刺激性炎性致痛模型,切除模型大鼠的腰交感神经后,运用机械扩张刺激观察大鼠行为变化。用Miampamba评分方法改良后疼痛四级评分标准评分,重复3次取均值记录结果。取间脑、脑桥、延髓、颈段(C5~8)、胸段(T3~6)、腰段(L1~3)、骶段(S2~4)脊髓连续切片后,延髓和脊髓用COX2,间脑、脑桥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相应核团,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LS无论作为预防性手术还是治疗性手术均能使中枢内GFAP和COX2表达阳性的细胞数下降(P<0.05)。NST,C5~8中间带和T3~6中间带外侧核不是直结肠慢性炎症刺激和CRD扩张性伤害刺激上传通路中的中继神经元(P>0.05)。一、二、三、四级反射各组比较直结肠扩张刺激阈值与手术顺序无关而与手术有关(P<0.05)。假手术不影响痛觉阈值(P>0.05),而手术后痛觉阈值明显上调(P<0.05)。结论: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CLS)在直结肠慢性炎症性刺激和CRD伤害刺激过程中能有效的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腰交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