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29篇
  免费   2227篇
  国内免费   1250篇
耳鼻咽喉   134篇
儿科学   285篇
妇产科学   184篇
基础医学   3869篇
口腔科学   2387篇
临床医学   3657篇
内科学   2238篇
皮肤病学   164篇
神经病学   905篇
特种医学   24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598篇
综合类   5774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242篇
眼科学   104篇
药学   1998篇
  34篇
中国医学   1445篇
肿瘤学   1968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1039篇
  2021年   1584篇
  2020年   1588篇
  2019年   1260篇
  2018年   1208篇
  2017年   1358篇
  2016年   1240篇
  2015年   1212篇
  2014年   2527篇
  2013年   2808篇
  2012年   2182篇
  2011年   2362篇
  2010年   2045篇
  2009年   1854篇
  2008年   1801篇
  2007年   1757篇
  2006年   1705篇
  2005年   1412篇
  2004年   1275篇
  2003年   1043篇
  2002年   867篇
  2001年   759篇
  2000年   634篇
  1999年   529篇
  1998年   477篇
  1997年   434篇
  1996年   325篇
  1995年   294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82篇
  1981年   75篇
  1980年   61篇
  1979年   53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27篇
  197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目的观察应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疗效。方法53例股骨髁上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7例),两组均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治疗组加用骨肽注射液治疗。随访,进行疗效评价,记录骨愈合时间和测定疼痛指数。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动力髁螺钉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2.
踝关节X线片分析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踝关节X线片的有关数据,提高踝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率,以利于早期治疗、提高疗效。方法40例正常踝关节X线片,测量踝关节间隙内侧宽度、上方胫距关节间隙宽度、距骨外侧与外踝胫侧骨重叠影宽度、侧位片距骨与胫骨之间的宽度、下胫腓联合的宽度、胫骨外侧与腓骨胫侧构成重叠的宽度共六组数据。结果踝穴内侧宽度平均(3.8±0.5)mm,正位距胫关节宽度为(3.0±0.5)mm,距骨外侧与外踝的重叠影为(4.1±2.2)mm,侧位片中距骨与胫骨的间隙为(2.8±0.5)mm,下胫腓联合宽为(3.2±0.7)mm,胫骨外侧与腓骨胫侧重叠影宽平均为(7.7±1.9)mm。结论综合分析各组正常值,结合其它骨折改变,超过正常值范围是距骨脱位移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依据。多组数据改变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3.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20-year-old man with an ipsilateral mid-third clavicle fracture with grade V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ACJ) disloc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injuries is rare. A literature search produced various treatment algorithms. In this case,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 Bosworth screw.This work was carried out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William Harvey Hospital, Ashford, Kent, UK  相似文献   
94.
AO跟骨板在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评价AO跟骨板治疗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1例29足严重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Ⅲ型18足;Ⅳ型11足,采用AO跟骨板及髂骨(或人工骨)植骨进行有限坚强内固定。对年老、骨质疏松严重的Ⅲ型和Ⅳ型跟骨骨折后距下关节不能达到解剖复位,整复跟骨外形后,AO跟骨板固定,同时一期行距下关节融合术。结果 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29足Ⅲ、Ⅳ型跟骨骨折行AO跟骨板固定总体优良率为82.8%。结论 AO跟骨板治疗Ⅲ、Ⅳ型跟骨骨折疗效肯定,术后早期功能练习.减少骨折并发症,是一种治疗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5.
发育性髋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小儿骨科疾病。临床表现较隐匿,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对X线、造影、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方法对发育性髋脱位的诊断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发育性髋脱位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6.
隐性失血对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2月~2007年2月44例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及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推算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及平均隐性失血量。[结果]平均总失血量2065ml,其中显性失血量1198ml,隐性失血量867ml,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总失血量为2180ml,隐性失血量为937ml(42%);未使用自体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是1950ml,隐性失血量是799ml(41%);两组的隐性失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期置换术术后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较高,且使用自体血回输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在围手术期要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股骨和骨盆联合手术中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的应用方法与前景。[方法]2003年8月~2005年12月,1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和骨盆联合手术中,使用Cell Saver 5血液回收系统行术中的血液回收。观察回输自体血液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中估计失血量、实际回收血量,以及回输血前后的Hb、Hct、P lt、PT、APTT、HR、BP、SPO2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7例患儿术中血液回收总量2 090 m l,平均每人(171±53)m l。其中4例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其他无并发症。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的Hb、Hct、H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的P lt、PT、APTT、SPO2、B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股骨和骨盆联合手术中的血液回收是安全、有效的自体输血方式,明显节约异体血的用量,有效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掌指关节置换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手部慢性关节炎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综述掌指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历史演变;归纳掌指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评估与计划;介绍掌指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总结了近十年来不同类型掌指关节假体的临床疗效。在手部慢性关节炎领域,假体设计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掌指关节置换术在减轻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手部功能方面会得到更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
股前外侧区穿支动脉的形态学研究及皮瓣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皮瓣设计方法,以便增加术前多普勒定位的准确性。方法6具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股前外侧区穿支,通过血管造影术和拍摄X线片测量其直径、行程、分支和定位。用3D—doctor和Scion Image软件分别测量穿支供血的趋向性、三维重建和单穿支供血面积。结果股前外侧区共有外径大于0.5mm穿支16支,平均外径0.8mm,平均供血面积45.61cm^2,其中20%为肌间隙穿支,80%为肌皮穿支。平均蒂长为(3.15±1.43)cm。自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穿支在浅筋膜中的平均长度为2.63cm。结论改良的氧化铅-明胶灌注技术可以为皮动脉和穿支皮瓣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血管造影图像。本研究发现股前外侧单穿支皮瓣的最大供血面积是30cm×20cm。以股前外侧区穿支设计的穿支皮瓣可以移植到下肢或身体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100.
童华生  张亚历  姜泊 《医学争鸣》2005,26(7):610-612
目的:建立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LST)株双向电泳技术.方法:提取LST细胞株总蛋白质,采用不同pH范围IPG胶条进行LST细胞株总蛋白质双向电泳,并对实验步骤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优化.结果:获得了较为清晰的LST细胞株双向电泳图谱,采用pH 3~10线性IPG胶条分离出1356±43个蛋白质斑点;pH 4~7 IPG胶条两种上样量(250μg和150μg)分别分离出了1285±51和989个蛋白质斑点.结论:通过相关条件的调整优化,成功建立了双向电泳技术,为研究LST特殊性生物学行为相关蛋白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