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03篇
  免费   3380篇
  国内免费   2252篇
耳鼻咽喉   673篇
儿科学   828篇
妇产科学   2314篇
基础医学   5268篇
口腔科学   293篇
临床医学   6917篇
内科学   1762篇
皮肤病学   219篇
神经病学   7496篇
特种医学   25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804篇
综合类   8339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2685篇
眼科学   84篇
药学   3105篇
  29篇
中国医学   1868篇
肿瘤学   2782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627篇
  2022年   1136篇
  2021年   1899篇
  2020年   1752篇
  2019年   1408篇
  2018年   1590篇
  2017年   1709篇
  2016年   1767篇
  2015年   1807篇
  2014年   3700篇
  2013年   4287篇
  2012年   3311篇
  2011年   3673篇
  2010年   3227篇
  2009年   2912篇
  2008年   2687篇
  2007年   2797篇
  2006年   2488篇
  2005年   2082篇
  2004年   1769篇
  2003年   1622篇
  2002年   1340篇
  2001年   1152篇
  2000年   998篇
  1999年   857篇
  1998年   764篇
  1997年   713篇
  1996年   580篇
  1995年   545篇
  1994年   444篇
  1993年   413篇
  1992年   400篇
  1991年   328篇
  1990年   313篇
  1989年   304篇
  1988年   245篇
  1987年   241篇
  1986年   257篇
  1985年   353篇
  1984年   323篇
  1983年   249篇
  1982年   203篇
  1981年   180篇
  1980年   155篇
  1979年   81篇
  1978年   70篇
  1977年   71篇
  1976年   33篇
  1975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项韧带骨化相关因素及其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淼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8):586-588,I000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项韧带骨化的相关因素及其组织学改变特点.方法:将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项韧带有无骨化分为两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颈椎椎间退变和颈椎稳定性情况,对各指标与项韧带骨化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观察项韧带骨化的组织学改变.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项韧带骨化和颈椎椎间退行性改变及颈椎不稳定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同时还与患者年龄、性别组成有相关性(P<0.05).项韧带骨化的组织学改变以软骨内化骨为主.结论:项韧带骨化与颈椎退行性改变及颈椎椎间关节不稳定具有相关性,组织学改变以软骨内化骨为主.  相似文献   
52.
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该项手术。自1998年2月-2005年8月应用该方法治疗颈椎病215例,发生与内置物钢板及钛网相关的并发症14例,为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5例,男126例,女89例;年龄42~82岁,平均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患者连续腰麻(CSA)的效果。方法择期肾移植术患者24例,ASAⅢ级,随机分为3组(n=8),DCEA组:L1-2与L3-4间隙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剂量5ml,初始剂量10—20ml(0.7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1:1混合液);CSEA组:L1-2间隙硬膜外穿刺,L3.4间隙经硬膜外针行腰麻穿刺,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0~13mg,调节体位和硬膜外给药量(0.75%布比卡因+2%利多卡因,1:1混合液);CSA组:L3.4间隙经硬膜外针行腰麻穿刺,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0~13mg,根据阻滞平面给药2—4mg,次。3组目标阻滞平面k,记录入手术室后(基础值)和首剂量局麻药注入后1、5、10、15minSP、DP、MAP、HR。于麻醉前(T1)、移植肾植入髂窝后即刻(T2)、手术结束(T3)测血糖;记录开始注入局麻药至出现满意阻滞平面的时间、肌松程度、肾脏植入髂窝后患者不适感和局麻药总量。结果与CSEA组比较,阻滞平面达T6时间DCEA组延长(P〈0.05),局麻药总量DCEA组增多,CSA组减少(P〈0.05)。3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应及肌松程度CSA组优于DCEA组和CSEA组。结论与硬膜外阻滞和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相比,肾移植术患者连续腰麻产生较好的镇痛、肌松效果,且局麻药用量较少。  相似文献   
5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oly-lactic acid and agarose gelatin in promoting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Methods Poly-lactic acid ( PLA) or agarose was embedded in the space between two stumps of the hemisectioned spinal cord.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show astroglia proliferation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RhoA-positive cells. Locomotor activity recovery was evaluated by testing the function of hindlimbs. Results Astrogli-as and RhoA labeled non-neuronal cells accumulated in the area adjacent to the implant, while the number of RhoA-positive cells wa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in the absence of implant. Animals implanted with agarose gelatin recovered more quickly than those with PLA, concomitant with a higher survival rate of the neurons. Conclusion Both PLA and agarose gelatin benefited the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after injury by providing a scaffold for astroglia processes. Modulation of the rigidity, pore size and inner structure of PLA and agarose gelatin might make these biodegradable materials more effective in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单纯应用压力梯度长袜(CS)或与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使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胸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CS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每组60例。术后3~8d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记录DVT例数及血栓发生部位(大腿或小腿)。随机选择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各15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切皮后2h及术后24h各采集外周静脉血2ml,测定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PA-A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术后3-8d对照组、CS+IPC全程组、CS+IPC术后组和单纯CS组DVT发生率分别为49.3%、15.0%、23.3%和30.0%(P〈0.05)。所有发生DVT患者中,除CS组发现1例近端DVT外,其余均为远端DVT。发生DVT患者年龄、卧床时间、危险因素个数等与未发生血栓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纤溶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切皮后2h,CS+IPC全程组vWF升高,D-D、tPA-Ag降低(P〈0.05),术后24h对照组和cs+IPC全程组间D—D、vWF、tPA-Ag及P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IPC全程或术后使用均能降低高危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其中CS+IPC全程使用预防效果最好,可能与IPC增加纤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6.
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月间,使用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8-75岁(平均48岁)。根据AO分型:A型3例,B型10例,C型4例。结果经14-25个月(平均19.1个月)随访,17例患者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1.3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135°-180°(平均174°),后伸20°-40°(平均38°),外展70°-90°(平均87°);肘关节前屈115°-135°(平均133°),后伸-10°-0°(平均-1°);手臂肩残疾问卷表(DASH)评分6-44分(平均11分)。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1例GustiloⅢB型开放性骨折发生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桡神经麻痹,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退;另有1例出现明显的肩肘关节功能障碍。无继发骨折移位及内固定物失效或断裂。结论LCP经肱骨前侧入路微创穿皮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骨折愈合率较高,神经血管结构相对安全;更适合于粉碎性或骨质较差的肱骨干骨折。  相似文献   
57.
导航系统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导航系统辅助下颈椎(C3~C7)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的准确性.方法:将32具成人尸体颈椎标本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盲法、透视法、透视导航法和CT导航法进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采用标本大体解剖观察的方法评价置钉准确性.分优(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可(仅有螺纹穿出,对周围组织无损伤)和差(螺钉明显穿出)进行统计.结果:共置入螺钉318枚.盲法80枚,平均手术时间27min,优29枚(36 3%)、可21枚(26.3%)、差30枚(37.5%);透视法78枚(有1例C4、C5右侧椎弓根均细小,不能容纳3.5mm螺钉),平均手术时间112min,优35枚(44.9%)、可29枚(37.2%)、差14枚(17.9%);透视导航法80枚,平均手术时间69min,优34枚(42.5%),可36枚(45%),差10枚(12.5%);CT导航法80枚,平均手术时间98min,优70枚(87.5%)、可10枚(12.5%).各组间手术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视法与透视导航法的置钉准确率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根据术前影像结果盲法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不安全.透视法和透视导航法可提高置钉准确性,但手术风险仍较大,透视导航法比透视法置钉的手术时间缩短.CT导航法并未比透视法增加手术时间,但置钉准确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8.
熊焱昊  杜宁  陈伟珍 《中国骨伤》2006,19(4):207-210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之间颈椎旋转、半失稳的关系。方法:本组112例,其中椎动脉型38型、交感型36例、神经根型38例,应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X线正位片上测量患者每个颈椎椎体的旋转度和在侧位片上测量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结果:在C6旋转度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间的C2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动脉型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间的C4旋转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椎体半失稳的位移距离和椎体半失稳率上,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均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中椎体半失稳和颈椎旋转是它们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不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5月~2005年11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及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14例完全分节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年龄2.5~14.4岁,平均7.4岁,半椎体均为侧后方半椎体,其中胸椎7例,腰椎7例。[结果]手术时间2~7 h,平均4.7h,术中出血量150~2 500 m l,平均560 m。l固定节段2~8个椎体,平均3.5。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s角由术前46.2°矫正到17.3°,平均矫正率62.6%,矢状面Cobb's角由术前48.3°矫正至术后16.2°,平均矫正率68.7%。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s角平均21.7°,丢失4.4°,矢状面Cobb's角平均18.7°,丢失2.5°。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2例,术中术后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2例。[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及矢状面均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与前后路手术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适用于从胸段到腰段的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进行评估。方法对118例阴道镜活检诊断为C IN的患者行LEEP,对比术前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32例阴道镜活检病理为C INⅠ级病例中有11例与LEEP术病理相符,6例LEEP术后病理级别上升,15例LEEP术后病理级别下降;26例阴道镜活检病理C INⅡ级病例中有17例LEEP术后病理示相符,5例LEEP术后病理级别上升,4例LEEP术后病理级别下降;60例阴道镜活检病理为C INⅢ级病例中有44例LEEP术后病理示相符,11例LEEP术后病理级别上升,5例术后病理级别下降。结论LEEP术是明确诊断和治疗C IN的有效而理想的方法,阴道镜活检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