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2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75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835篇
内科学   120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2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1507篇
预防医学   24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88篇
  17篇
中国医学   428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365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邹洪 《云南医药》2003,24(1):49-50
1975年Waagstien等首先报道了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取得了一定效果[1] 但由于 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 ,而影响了它的广泛性使用 我们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基础上联用小剂量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RHF)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 ,共4 2例 ,其中男 2 4例 ,年龄 2 4~ 70岁 ,平均( 4 3 85± 10 0 6)岁。心功能分级按照NYHA标准 ,Ⅲ级 17例 ,Ⅳ级 2 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除治疗原发病因及诱因外 ,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 将 114例CHF心功能Ⅲ~Ⅳ级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6 4例 )和对照组 (5 0例 )。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三联疗法 (依那普利 10~ 2 0mg/d ,呋塞米 2 0~ 6 0mg/d ,无禁忌证者地高辛 0 .12 5~ 0 .2 5mg/d)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 4 0mg/d晨服 ,治疗 8周 ;对照组除不用螺内酯外其他与治疗组相似。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2 %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且不良反应少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3.
辐射诱导辐射耐受鳞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通过辐射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获得辐射耐受细胞株Hep-2R,建立一个放射敏感性研究的对比模型。方法用γ线反复照射Hep-2细胞,建立辐射耐受细胞Hep-2R。成克隆实验法测定两株细胞不同剂量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比较两种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参数。光镜、电镜、活细胞计数、染色体分析及流式细胞仪周期分布比较其生物学差异。结果经7个月辐射诱导得到了一个放射敏感性不同于亲本细胞株的Hep-2R细胞株,并已稳定传30代以上且辐射耐受性能稳定。其SF2=0.680、D0=3.24Gy、D0=1.90Gy、N=1.80,而Hep-2细胞SF2=0.415、Db=2.06Gy、D0=1.01Gy、N=1.64。Hep-2R细胞形态及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群体倍增时间较亲本细胞延长。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1期细胞增多,S、G2期细胞减少。结论通过辐射诱导可以从Hep-2细胞株得到辐射耐受细胞株Hep-2R,这种相同背景、不同放射敏感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对比模型。  相似文献   
74.
金莲花T rollius ch inensis Bunge为毛茛科金莲花属植物,其花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民间用以治疗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等,近代药理研究表明,金莲花对绿脓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金莲花传统药用部位是花,其他部位还未被开发利用,但花产量低,如能将茎叶一起应用,能充分利用和扩大药物资源,在肯定了金莲花茎叶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后[2],本研究对金莲花茎叶不同生长期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其总黄酮质量分数从5~8月呈递减趋势,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较高。1仪器与试药日本岛津…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是否存在心电图QT离散度 (QTD ,QTcD)的改变及其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测量单纯性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 12导联心电图RR间期、QT间期并计算QTc、QTD、QTcD ,彩色多普勒测量受试者左室射血分数 (LEF)。 【结果】 肥胖组RR、LEF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0 1) ,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QTD虽然比对照组大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肥胖组QTD、QTcD与LEF成负相关关系 (r = 0 .485 ,P <0 .0 5 ;r = 0 .5 12 ,P <0 .0 5 ) ,与RR成正相关关系 (r =0 .5 2 0 ,P <0 .0 2 ;r =0 .613 ,P <0 .0 0 5 )。 【结论】 肥胖儿童LEF降低 ,心率增快 ,QTcD显著延长 ;QTD、QTcD的变化可能是肥胖儿童心室肥厚、心肌脂肪浸润等某一或某几项病理改变及心率变化的综合反映 ,也是LEF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诱导分化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移植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在改善兔心肌梗死 (MI)后的心功能方面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  4 0只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MI的兔随机分为四组 ,两组不予雷米普利 ,MI后 2周心肌内注射培养基 (1组 )或诱导分化后的MSC(2组 ) ;另两组MI后即通过饮水途经给予雷米普利 1mg·kg 1·d 1,持续 8周 ,并在MI后第 2周心肌内分别注射培养基 (3组 )或诱导分化后的MSC(4组 )。MI后 8周 ,结合心脏超声多普勒和血液动力学参数评价心功能。结果  2、3两组间具有相似的心功能改善 ,即左室射血分数 (LVEF)增加 ,左室舒张末期压 (LVEDP)降低 ;2组左室前壁和间隔收缩速度增大 ,而 3组无明显增加 ;4组与 2组及 3组相比 ,心功能改善更明显 ,表现在LVEF的增加更显著。结论 单用诱导分化的MSC移植与单用ACEI治疗对兔MI后心功能的改善程度相似 ;而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能进一步改善兔MI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6分钟步行试验(6MWT)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评价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9)和卡维地洛组(n=25),治疗前后进行步行试验及心功能分级的评定,监测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心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功能Ⅳ级患者较Ⅲ级患者、Ⅳ级患者较Ⅱ级患者步行距离均明显下降(P〈0.01),而Ⅲ级与Ⅱ级患者之间步行距离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卡维地洛组6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步行距离与IL-6、NE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LVEF和CI呈正相关(P〈0.05)。结论6MWT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结果可靠,可作为心衰患者心功能评估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8.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渐增高。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多由于骨质疏松。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部张力骨小梁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压力骨小梁数目也减少,两组骨小梁系统在股骨颈交叉的中心区形成的三角形的脆弱区域,即ward氏三角区,仅有脂肪填充其间,更加脆弱。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较多,髋部受到的应力较大,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外力,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可严重受损,因此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明丘脑中央下核(Sm)内给予吗啡诱发大鼠炎性痛抑制效应的阿片受体类型。方法:建立福尔马林诱发炎性疼痛的动物模型,神经核团内微量注射拟定药物,采用福尔马林试验人工评分法进行疼痛分数评价。结果:福尔马林诱发的晚时相反应(炎性持续痛)的疼痛分数值可因单侧Sm内供给吗啡(5.0μg,0.5μL)后明显变小(抑制作用),μ-阿片受体拮抗剂(β-FNA,0.1μg)可完全翻转吗啡诱发的抑制效应。δ-阿片受体拮抗剂(naltrindole,0.3μg)和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0.1μg)均不能取消吗啡产生的抑制效应。结论:Sm内给予吗啡产生的抗炎性痛效应是由μ-阿片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变化的意义,为临床如何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脑栓塞、心功能降低等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入院或门诊就诊病程超过1年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脑栓塞组和非脑栓塞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动态心电图计数比较两组患者最大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及最小心室率变化,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变化,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固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 NR)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左房内径大小、I 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栓塞组最大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及最小心室率均明显快于非脑栓塞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脑栓塞组。结论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降低心室率对预防脑栓塞、左心功能降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