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利用蛋白组学筛选、检测和鉴定大肠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成为了大肠癌研究的最前沿领域和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蛋白组学在大肠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从发病机制的研究、临床生物标签与早期诊断、治疗靶位与药物开发几个方面对近年来蛋白组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吕天羽  戴勇 《医学综述》2006,12(13):816-819
随着2001年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完整草图的完成,宣告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即蛋白组计划。蛋白组学的研究成为各国专家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泌尿病学中的最新进展,对临床泌尿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 探讨温肾通督方对脊髓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36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温肾通督方组,每组12只。模型组、温肾通督方组小鼠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小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脊髓暴露。温肾通督方组从术后第1天按50 g/(kg·d)给予温肾通督方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kg·d)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14天。在术前及术后第1、7、14天,利用斜板试验及后肢运动功能(BMS)评分对小鼠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术后第3天通过肌电图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小鼠神经电生理,测量各组小鼠脾脏长度,利用磁珠分选脾脏中的B细胞,通过蛋白组学技术分析蛋白差异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B细胞中线粒体外膜转运孔蛋白20 (Tom20)及下游剪切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 (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术后第14天采用核磁共振观察小鼠脊髓恢复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同时间比较,模型组在术后1、7、14天BMS主评分、副评分及斜板试验角度均降低,术后3天小鼠肌电图和运动诱发电位峰峰值降低、脾脏长度减少,脾脏B细胞中Tom20...  相似文献   
106.
利用蛋白组学技术探究六味地黄丸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 DOR)的治疗效用和可能作用机制。首先采用环磷酰胺60 mg·kg^(-1)联合白消安6 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DOR模型小鼠,药物注射后连续观察小鼠动情周期,以动情周期紊乱判定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给予小鼠六味地黄丸混悬液连续灌胃28 d;结束后选取4只雌鼠按照2∶1与雄鼠进行合笼观察孕产率;剩余小鼠在灌胃结束后的次日采血、取卵巢。苏木素-伊红(HE)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卵巢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ELISA检测血清激素和氧化水平变化;定量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小鼠造模前后和六味地黄丸干预前后卵巢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能够调节DOR小鼠动情周期,改善小鼠血清激素水平,提高血清抗氧化水平,促进卵泡发育,保护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形态,提高DOR小鼠产仔数和存活数;显著负调节DOR模型相关的12个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脂质分解代谢、炎症反应、免疫调节、辅酶生物合成等生物过程,并在鞘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核糖体、细胞铁死亡、cGMP-PKG信号通路等显著富集。总之,DOR的发生和六味地黄丸对其的防治作用与多种生物途径有关,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线粒体-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是六味地黄丸治疗DOR的关键;YY1、CYP4F3是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ROS积累的关键上游靶点,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是药物作用的主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7.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七味癸宝颗粒治疗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的可能机制。首先使用50 mg·kg-1剂量的雷公藤多苷溶液连续灌胃14 d,构建POF小鼠模型。造模结束的前10 d,每天观察小鼠的动情周期,以判断是否造模成功。然后,从造模结束后的第1天开始,用七味癸宝颗粒对POF模型小鼠每天进行灌胃给药,连续治疗4周。实验结束第2天,小鼠摘眼球取血,离心后分离出血清;取出小鼠卵巢和子宫,小心剥离脂肪组织,计算各组小鼠的卵巢和子宫的器官指数。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雌激素的水平。卵巢组织提取蛋白样品,运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七味癸宝颗粒干预前后和造模前后的差异蛋白情况。差异蛋白分析结果显示,七味癸宝颗粒的治疗能够调节雷公藤多苷诱导的POF模型相关的26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有S100A4、STAR、adrenodoxin oxidoreductase、XAF1、PBXIP1等。GO富集结果显示,26个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生物过程和细胞组分。KEGG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涉及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focal adhesion、arginine biosynthesis及terpenoid backbone biosynthesis等信号通路。其中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可能是七味癸宝颗粒治疗POF的潜在靶通路。该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筛选出七味癸宝颗粒治疗雷公藤多苷所致小鼠POF的相关差异蛋白,主要参于免疫调节、凋亡调节、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胆固醇代谢与类固醇激素生成,这些可能是七味癸宝颗粒治疗POF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8.
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研究方法上日见成熟,研究领域也日趋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常用技术及蛋白质组学在肝脏病研究中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109.
现代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探讨肿瘤标志物提供了许多新方法,肿瘤标志物的发现在肿瘤的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就蛋白组学检测技术、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在肿瘤蛋白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蛋白组学诊断肿瘤的特异性、蛋白组学诊断肿瘤存在的问题等作综述。相信随着蛋白组学的发展,人类最终将应用该技术进行较准确的肿瘤早期诊断及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10.
中医体质研究与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会南 《中医杂志》2003,44(3):167-169
从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发展的启示,中医体质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中医体质研究与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的相关思考,中医体质研究展望等方面,探讨了中医体质研究与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的相关联系,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相通之处。提出借鉴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研究成果,利用其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尝试从新的视觉系统,深化对体质特性及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预防及个体化诊疗的认识,对推动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