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7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49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418篇
中国医学   51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蛇床子超临界二氧化碳(C02)流体提取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 样品采用C02超临界流体萃取,萃取液用乙酸乙酯溶解,选择监测离子法测定蛇床子素的含量.色谱条件:DB-5 MS(30 m×0.32 mm,0.25 μm)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柱流速2.0 mL·min-1,柱温60℃保持2 min,以10℃·min-1到280℃,保持6 min;进样口和接口温度为280 ℃.结果 蛇床子素在5~1 0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8.97%,检测限1.0 ng·mL-1.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蛇床子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2.
吴艳蓉 《中国药业》2020,(5):127-129
目的建立消炎止痒浸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消炎止痒浸膏制剂中的苦参碱和连翘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该制剂中蛇床子素含量,色谱柱为Top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3∶37,V/V),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322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苦参碱、连翘苷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蛇床子素质量浓度在5.0~80.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4%,RSD为1.29%(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样品分离度好,可用于消炎止痒浸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3.
摘要:目的:采用HPLC-DAD法测定止痛消炎软膏中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腺嘌呤、尿苷、鸟苷、腺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Fortis-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腺嘌呤、尿苷、鸟苷和腺苷)、330 nm(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和蛇床子素);柱温为30℃。结果:6种成分分别在进样质量0.515~5.150μg、1.632~16.320μg、0.317~3.170μg、1.005~10.050μg、0.903~9.030μg、0.198~1.9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8%~100.34%(RSD=1.69%~2.03%,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止痛消炎软膏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致炎症因子TNF-α、IL-8、IL-6的表达及蛇床子素对其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我们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蛇床子素干预组(Osthole),收集各组血液和肾脏标本,分析肾功能和组织学变化。采用RT-PCR和ELISA分析肾组织和血液TNF-α、IL-8、IL-6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Osthole预处理组显著改善了肾功能和肾脏组织学变化,以及由IR损伤导致的TNF-α、IL-8、IL-6的表达(P<0.05)。结论:蛇床子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保护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蛇床子素可能是一种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蛇床子素对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择3种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作用于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以双能X骨密度仪检测动物全身骨密度的变化;将动物腰椎做硬组织切片,并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其骨小梁的变化。结果 对于OPG基因敲除小鼠,蛇床子素能提高其全身BMD,以中剂量(10mg/(kg?d))组提高最为明显,低剂量(5mg/(kg?d))次之,而高剂量(15mg/(kg?d))组效果最差。蛇床子素能提高OPG基因敲除小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增加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小梁厚度,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5mg/(kg?d)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10mg/(kg?d)组,而15mg/(kg?d)组则效果最差;对于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提高大鼠全身BMD,其中以中剂量(100mg/(kg?d))组为最佳。蛇床子素能显著提高大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以100mg/(kg?d)组最明显。显著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数目,以75mg/(kg?d)组最明显。蛇床子素100mg/(kg?d)组能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厚度。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腰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75mg/(kg?d)组和100mg/(kg?d)组最明显。结论 蛇床子素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其疗效与给药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osthale,OST)/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NSC-OST)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其特异性分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大鼠骨髓单核细胞体外建立破骨细胞诱导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组、对照组、OST组、NSC-OST组,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Βligand,RANKL)诱导细胞分化,药物组以相同的有效浓度干预细胞;采用CCK-8法观察NSC-OST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法测定阳性细胞数;制备骨磨片并将其与细胞共培养,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测定各组骨吸收陷窝面积;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的微观结构;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观察NSC-OST对细胞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NFAT)转录表达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SC-OST对细胞中NFATc1等相关破骨特异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CK-8法发现OST和NSC-OST对骨髓前体细胞均没有细胞毒性;对照组、OST组、NSC-OST组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48.8±12.5、107.6±9.7、75.0±7.4 (个),OST和NSC-OST均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P<0.05),但NSC-OST的抑制效果更明显(P<0.05);该3组诱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骨陷窝吸收面积分别为:1 344 942±164 150、824 080±37 484、597 716±14 659 (μm2/片),两药物组的骨吸收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NSC-OST组的抑制效果更明显(P<0.05);对照组、Cs A组、OST组和NSC-OST组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量分别为29 174±1 540、9 073±824、21 661±1 430、13 434±879,两药物组均可明显抑制NFAT的转录表达,且NSC-OST组的抑制效果更好;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均可抑制破骨特异分子NFATc1、Fos蛋白(cellular oncogene fos,c-Fos)、组织蛋白酶K (cathepsin K,CTSK)、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的蛋白表达(P<0.05),且NSC-OST组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NSC-OST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以及NFATc1等相关破骨特异分子的表达,且其效果优于OST。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Osthole-loaded N-octyl-O-sulfonyl chitosan micelles,NSC-OST)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和骨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尼尔雌醇组(Nil)、蛇床子素(OST)、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胶束组(NSC-OST),除了假手术组以外均通过摘除双侧卵巢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连续给药12周后,通过HE染色和Micro-CT检测分别从二维、三维形态学角度观察药物对骨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药物对体内破骨细胞生成和分化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手段检测药物对破骨特异分子NFATc1、c-fos、CTSK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药物组均能明显改善造模引起的组织骨质疏松样改变,其中Nil组改善骨微结构的效果最明显,其次为NSC-OST组,最后是OST组;通过Micro-CT分析发现NSC-OST可显著提高大鼠股骨的BMD和BV/TV(P0.05),并明显改善Tb.N、Tb.Sp、Tb.Th三项指标(P0.05),效果要优于OST组,但略逊于Nil组; TRAP染色提示NSC-OST可以明显抑制N.Oc/BS和Oc.S/BS两项破骨生成参数(P0.05),效果要优于OST组,但略逊于Nil组;免疫组化实验提示:NSC-OST可以抑制大鼠骨组织中的破骨特异分子NFATc1、c-fos、CTSK的表达,前两项指标NSC-OST与Nil抑制作用相当,抑制CTSK时NSC-OST的作用要弱于Nil,均强于OST。结论 NSC-OST可以显著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微结构,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1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体外抑制鼻咽癌细胞的活性。方法利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1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对鼻咽癌细胞CNE-2和HONE-1体外抑制生长的活性,利用两点法求算对应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随后选定1、10、100μmol/L浓度的蛇床子素及秦皮乙素分别处理两鼻咽癌细胞,利用CCK-8法绘制5 d的生长曲线,并观察其对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在CNE-2细胞中,蛇床子素、秦皮乙素和佛手柑内酯的IC50分别是(44.8±5.2)μmol/L、(129.6±8.9)μmol/L及(143.7±9.7)μmol/L;在HONE-1细胞中的IC50分别是(38.6±6.3)μmol/L、(62.7±7.0)μmol/L及(73.4±7.2)μmol/L。蛇床子素和秦皮乙素在选定的浓度下均对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曲线产生持续抑制的效果,并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结论蛇床子素、秦皮乙素和佛手柑内酯具有具有较为显著的体外抑制鼻咽癌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49.
孙平飞  常忆凌  朱军旗 《安徽医药》2014,(11):2066-2069
目的:蛇床子素温敏型凝胶剂的研制,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建立用HPLC法测定制剂的含量及体外释药量。采用搅拌子法测定相变温度并测定其动态黏度,从而确定处方。用转篮法进行处方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确定蛇床子素温敏型凝胶的最佳基质配比是质量分数为25%的泊洛沙姆407和质量分数为10%的泊洛沙姆188的组合。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进入体内形成凝胶并且24 h累计释放药物约83%。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50.
蛇床子素与金雀异黄酮对大鼠峰值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与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大鼠峰值骨密度与骨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36只1月龄SD雌性大鼠(125±3)g分为3组:对照组(CON,等体积蒸馏水,n=12),蛇床子素组(OST,9mg·kg^-1d^-1i.g.,n=12),金雀异黄酮组(GEN,10mg·kg^-1d^-1i.g.;n=12)。每周监测体重,每月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全身骨密度。3个月后处死所有动物,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0C)和抗酒石酸性磷酸酶5b(Tartafic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含量,用DEXA测定股骨骨密度,用μCT分析股骨组织微结构,树脂包埋不脱钙骨组织切片技术做胫骨骨形态分析,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股骨生物力学,称量心、肝、胃、肾、肾上腺和子宫湿重,计算器官指数,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测。结果:大鼠的体重、器官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观察未见异常发生;第1、2个月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第3个月后OST组全身骨密度显著高于CON组、GEN组,上述3组中股骨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呈相同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OST组、GEN组血清OC水平升高,而与CON组、GEN组相比,0ST组的TRACP5b含量下降(P〈0.05);OST组的骨体积百分率、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高于CON组,但骨小梁分离度和模型系数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OST组与GEN组的上述指标虽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值OST组高于GEN组;OST组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高于CON组、GEN组,但骨小梁分离度低于CON组、GEN组;OST组股骨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OST组与GEN组虽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值OST组高于GEN组。结论:口服蛇床子素能有效提高大鼠峰值骨量,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