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评价自主研制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介入肺动脉瓣膜动物体内原位置换后的中期实验效果.方法 选用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制作成三叶球囊扩张型介入瓣膜,选用牛心包介入瓣膜作对照.雄性羊12只,体质量(22.1±2.3)kg,10只置入高分子材料瓣膜(PPHV),2只置入对照瓣.右侧开胸经导管经右心室心尖途径原位置换肺动脉瓣.术后随访12周,通过超声心动图、胸部CT、心血管造影、尸检等对介入瓣膜进行中期评价.结果 两枚PPHV未成功原位移植,其余10只羊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只置入PPHV的羊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9只存活到随访终点.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后12周时PPHV均无明显反流,瓣膜峰值跨瓣压差16~38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28.2±8.0)mmHg;牛心包瓣峰值跨瓣压差分别为16 mmHg和21 mmHg.术后12周胸部CT、心血管造影提示所有人工心脏瓣膜均正常工作,支架无移位或变形.尸检结果提示:术后12周时ePTFE瓣叶无降解或损伤,大部分保持光滑,无血栓、钙化,但密封套囊、瓣叶流出面根部、瓣窦底部、3个瓣叶交界处有血管翳增生.结论 超微孔ePTFE介入肺动脉瓣膜动物体内原位置换后中期效果良好,PPHV有良好的抗组织粘附性能,有良好的抗降解、抗血栓、抗钙化和生物力学性能,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牛心包对照瓣相当.局部血管翳增生可能通过优化瓣膜设计来改善.  相似文献   
42.
摘要 背景:负极性静电荷高分子材料、聚四氟乙烯微孔驻极体膜贴于患处表面,可形成高压静电和负静电场,中和患病局部聚集的正电荷。 目的:验证负极性静电荷-聚四氟乙烯高分子体膜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根性腰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20例根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牵引组、负极性静电荷-聚四氟乙烯高分子体膜组(简称体膜组)和结合组。结合组患者联合上述两种方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通过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治疗1个月后3组患者JOA评分为:结合组> 牵引组> 体膜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合组患者腰痛改善指数、改善率明显高于与其他两组。提示负极性静电荷-聚四氟乙烯高分子体膜联合腰椎牵引治疗根性腰痛效果好于单纯牵引或负极性静电荷-聚四氟乙烯高分子体膜治疗。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高分子体膜;根性腰痛;负极性静电荷;腰椎牵引;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29  相似文献   
43.
100多年来,疝修补术经历了80多种术式的演变。20世纪中期以后,各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逐渐应用于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1989年正式命名为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herniarepair),并喻为疝修补术的里程碑。近10余年,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我国也得到迅速推广。但随着各级医院各级医师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数量的迅速增多,也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包括术中、术后出血。现就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出血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4.
Coronary artery perforation is a life-threatening , complication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although it occurs rarely in contemporary era with incidence ranging from 0.1% to 0.8%. The overall mortality remains quite high and varied with thestype of perforation, with higher risk in type Ⅱ and Ⅲ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究等离子体磺酸化丝素蛋白膜聚四氟乙烯复合小口径人工血管(复合血管)的抗凝血性能,并探讨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将涂覆有丝素蛋白膜的聚四氟乙烯小口径人工血管磺酸化,制成复合血管,行体外溶血实验检测复合血管的溶血相关安全性,同时行血小板粘附、动态凝血、复钙实验评价复合血管血液相容性.结果 扫描电镜照片看到,普通人工血管表面有血小板粘附,且血小板完全展开,呈扁平状紧贴在材料表面上,复合血管组表面极少血板粘附;复合血管组吸光度-时间变化曲线位于普通血管之上,且下降趋势较缓,经历时间较长,与普通血管相比,其抗凝血性能较好;复钙实验中复合血管组平均时间为480s,小于对照组平均时间603s,两样本t检验提示P=0.000,提示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等离子体磺酸化丝素蛋白膜聚四氟乙烯复合小口径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溶血安全性及抗凝血性能.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聚四氟乙烯涂层微型节育器取出后实验动物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复孕情况,为可复性节育器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烧结法进行聚四氟乙烯表面喷涂成形技术,制备可复性输卵管节育器。选择SPF级新西兰雌兔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对照组6只。实验组双侧输卵管均放置可复性节育器,对照组不放节育器。在节育器放置术后4,12,24周,实验组分别取4只雌兔、对照组分别取2只雌兔进行输卵管通液术,对输卵管通畅的雌兔进行复孕实验。结果:聚四氟乙烯表面喷涂成形技术工艺简单、制备方便,节育器表面光滑,具有优良的不粘性。输卵管通液21条通畅,2条通而不畅,1条不通,输卵管通畅率为95.8%(23/24)。复孕实验显示11只怀孕,1只不孕,复孕率为91.66%(11/12)。结论:聚四氟乙烯涂层微型节育器安全、可行、无不良反应,取出后输卵管恢复通畅,无明显的粘连,具有复孕功能。  相似文献   
47.
聚四氟乙烯膜及几丁质膜在即刻种植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研究国产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在牙即刻种植中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新骨生成的作用。方法12条杂种狗,拔除左侧下颌四个前磨牙,即刻植入4枚长10mm种植体,3枚种植体分别覆盖几丁质膜、聚四氟乙烯膜、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另一枚种植体不盖膜作为对照。术后于2、4、8、12周取材,通过X线、组织学定性及定量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盖膜的三组从第2周开始就有明显的骨再生,到第12周时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骨充填;对照组在任何时间点,新骨的量明显少于盖膜的三组;盖膜的三组之间新骨量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聚四氟乙烯膜、几丁质膜和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均能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的骨再生。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本研究采用医用硅橡胶经聚四氟乙烯(PTFE)改性,用于制备植入体内的新型腹腔化疗管复合材料.方法 对其材料进行物理机械性能、动物试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PTFE添加最对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不大,随着PTFE含量增加,复合材料仍保持较高的物理机械性能;复合材料通过过敏试验、热源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在生物学评价试验中均呈阴性反应,材料无明显毒性,材料中不存在潜在致敏性物质,所含热原含量符合生物体的要求.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本文所制备的硅橡胶/PTFE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物理机械性能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制备腹腔化疗导管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49.
应用鼻中膈软骨治疗先天性短鼻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针对纯美容意义的先天性短鼻畸形,探索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利用自体鼻中隔软骨片及聚四氟乙烯补片进行鼻延长.结果 临床24例病例通过鼻中隔软骨的中隔延长和鼻尖塑形,鼻背部EPTFE垫高.鼻长度平均延长达到2.32mm,鼻唇角平均减小4.3°,获得了显著良好的鼻延长效果.结论 自体鼻中隔软骨加聚四氟乙烯补片复合移植治疗短鼻,可以达到美化鼻子的目的 ,但长期稳定的效果及精确的量化操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陶思丰  陈力  许远  田华  李国刚  陈健 《医学争鸣》2006,27(12):1074-1076
目的:研究聚四氟乙烯(PTFE)血管材料携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并促进内皮细胞生长的可行性. 方法:将pCDI-hVEGF121/pCDI质粒溶液处理过的PTFE人工血管修剪成圆片,置于生理盐水中并于0.5, 1, 2, 4, 8, 16,24, 48和72 h测定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出溶液的DNA浓度,绘出体外释放曲线. 分离和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内皮细胞种植到携带基因质粒的PTFE材料表面,在6, 24, 72和120 h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体外释放曲线提示在0.5~4 h的这段时间内,质粒释放较快,随后进入缓慢增长期,直至72 h仍有质粒的释放. 在24, 72和120 h时间点,VEGF质粒组PTFE材料上的内皮细胞数和增长倍率都明显高于空质粒组材料(P<0.05),在6, 24, 72和120 h时间点,VEGF质粒组培养液的VEGF蛋白水平和增长倍率也明显高于空质粒组(P<0.01). 结论:证实了PTFE材料携带VEGF基因转染内皮细胞并具有促进其生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