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9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66篇
口腔科学   375篇
临床医学   616篇
内科学   18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19篇
外科学   167篇
综合类   680篇
预防医学   312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63篇
  1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乳腺癌发病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特点,二维高频超声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不高。近年来超声剪切波弹性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为进一步提高乳腺肿块诊断效能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乳腺肿块诊断方面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2013版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诊断标准结合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251位患者共334个乳腺病灶行常规超声检查,并用BI-RADS分类诊断标准判断其良恶性;然后应用VTQ技术测量病灶的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的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BI-RADS分类诊断标准及VTQ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9、0.85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7,P=0.172)。结论 BI-RADS分类诊断标准与VTQ技术结合可以提高乳腺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对于BI-RADS 4类的病灶,联合VTQ技术可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或手术。  相似文献   
73.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单支血管病变患者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的变化特点,探讨其评价左室节段性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管腔狭窄率50%~90%)和与其年龄相匹配的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各32例,其中冠心病患者按狭窄部位不同分为:左前降支组(16例)、左回旋支组(7例)及右冠状动脉组(9例)。各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及心尖三腔心长轴切面共18个节段的动态图像,测量并比较其相应左室18个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前降支组(前壁基底段和中间段、前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左回旋支组(侧壁基底段和中间段)及右冠状动脉组(下壁基底段和中间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自基底向心尖均呈梯度递减,VVI三维速度图呈对称的"V"字形;左前降支组、左回旋支组及右冠状动脉组VVI三维速度图显示室壁对称性消失。结论应用VVI技术测量心室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有助于评估冠心病患者单支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左室壁节段性收缩功能改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周围神经病变主要包括: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卡压、神经感染和肿瘤。超声具有实时、无创、经济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周围神经的检查中。本文介绍了周围神经超声的发展历史、诊断基础及超声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同时对剪切波弹性成像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以及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连续性选择高血压前期患者58例(高血压前期组)以及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6例(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以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所有受试者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 整体圆周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 ,GCS) 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 GAS) 以及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 GRS)。所有的高血压前期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收缩压变异度(SBPV)和舒张压变异度(DBPV)。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前期组患者左心室GLS显著减低(P<0.05),GRS、GAS以及GCS无显著改变(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前期组GLS与SBPV以及 DBPV 线性相关(r=0.540,0.526, P均 < 0.001)。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左心室三维纵向应变显著减低,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是新的评估高血压前期患者心脏功能以及轻微左心室功能受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女性围产期抑郁情绪动态变化及探讨女性孕期压力水平、应对方式与围产期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合肥市某三甲医院门诊孕期检查的162例孕妇为调查对象,运用妊娠压力量表(PP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孕期压力水平和孕妇应对压力的方式,运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孕期、产后的抑郁情绪.结果:孕产妇孕期抑郁、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7.53% (77/162)、48.77% (79/162);纵向追踪发现,孕期77例抑郁女性中,在产后有24例女性(31.17%)转为非抑郁;孕期85例非抑郁女性中,在产后有26例女性(30.59%)转为抑郁.其次,妊娠晚期孕妇妊娠总体压力为轻度水平[中位数(M)=1.57].孕妇应对方式总分(1.57 ±0.03)分,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为(1.93±0.04)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为(1.03±0.03)分.与常模比较,其中,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比常模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1).孕妇孕期抑郁情绪与妊娠压力总分、各压力因子得分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总分、积极应对分值呈负相关.产妇产后抑郁情绪与妊娠压力总分、各压力因子得分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分值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抑郁情绪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家庭关系是产后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结论:在产前对孕妇做好心理健康水平的筛查和干预,对于产后抑郁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将竞争风险模型应用于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MCI)转归研究,探讨MCI向阿尔茨海默病(AD)转归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转归预测。方法 利用太原市600例社区老年人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每6个月随访1次的共6次随访数据,以MCI作为暂态,AD与发生AD前死亡分别作为两个吸收态,发生AD前死亡为AD的竞争风险事件,构建竞争风险模型,获得模型参数,分析MCI向AD转归的影响因素,同时根据多状态模型估计3年转移概率。结果 经过多因素竞争风险模型筛选,高年龄(HR=1.56,95%CI:1.01~2.39)、女性(HR=1.72,95%CI:1.02~2.92)、高文化程度(HR=0.64,95%CI:0.41~1.00)、经常读书看报(HR=0.57,95%CI:0.32~0.99)、有高血压(HR=3.43,95%CI:1.08~10.85)和高SBP(HR=1.67,95%CI:1.04~2.66)是MCI转移为AD的影响因素。MCI 3年后转移为AD的概率为10.7%(95%CI:8.6%~13.2%)。结论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读书看报和SBP对MCI状态向AD状态的转归过程有影响。竞争风险模型对具有多种潜在结局的纵向资料分析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建立一套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纵向服务整合过程中影响其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问卷调查、个人深入访谈等形式收集初步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结果 形成了与南京、武汉、镇江3个地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纵向服务整合现状相吻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35个.结论 本研究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服务整合制度提供了依据,弥补了国内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研究方面的不足,对其他地区和模式的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Er:YAG 激光和酸蚀预处理对自粘结树脂水门汀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44颗前磨牙根据对牙本质表面预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Er:YAG 激光组?酸蚀组(35%磷酸)?Er:YAG 激光+酸蚀组?每组11颗牙中随机选出1颗切取3 mm厚牙本质片,按相应分组要求预处理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每组剩余10颗牙制备一致标准牙本质表面后按相应分组要求预处理,用自粘结树脂水门汀RelyXTM Unicem将其与Everest ZS 氧化锆瓷片粘结,24 h后测试各组剪切粘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采用不同方式预处理后,牙本质表面形态改变明显;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剪切粘结强度由高到低为Er:YAG 激光组(7.18 ± 2.54)MPa?Er:YAG 激光+酸蚀组(5.50 ± 2.09)MPa?对照组(4.05 ± 1.04)MPa?酸蚀组(3.61 ± 0.70)MPa;Er:YAG 激光组?Er:YAG 激光+酸蚀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酸蚀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酸蚀对自粘结树脂粘结强度的改变无明显影响,Er:YAG 激光预处理能有效提高自粘结树脂与牙本质和氧化锆瓷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80.
纤维桩树脂核技术因操作简便、颜色美观、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等诸多优势,在桩核冠修复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临床上有各种不同系统的核树脂及粘接剂,其中核树脂/水门汀系统因其可同时进行纤维桩粘接和树脂核重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效率,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